沙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132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圆形沙发,由圆筒形底坐部分与扇形靠背部分连接构成。采用柳条或蜡杆或柳条与蜡杆材料编制。材料来源广、沙发靠背的形状、角度适合人的生理特点,式样美观,乘坐舒适,特别适合老年人乘坐。(*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家俱,特别是一种圆沙发。传统的沙发多为用木材、弹簧、泡沫材料等主要材料制作的方形沙发,由于受材料特性的限制,坐着舒适感不很好。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主要用编织材料编制而成的美观、舒适的圆形沙发。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沙发包括底坐部分2、靠背部分1。底坐部分2由筒体7、与筒体7固定连接的上底圈5、下底圈8以及固定在上底圈5上的底坐面4构成。靠背部分1由扇形靠背6及与其固定连接的靠背圈3构成,扇形靠背6下部与上底圈5固定连接为一体。靠背圈3与上底圈5形成的夹角为20°~55°。采用柳条或蜡杆或柳条与蜡杆合用作材料,靠背圈3与扇形靠背6、上底圈5与扇形靠背6及筒体7、筒体7与下底圈8的固定连接均采用编织连接。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材料来源广,制作的沙发式样美观,适合人的生理特点,乘坐舒适,特别适用于老年人乘坐。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附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对照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作描述。沙发包括底坐部分2、靠背部分1。底坐部分2上的筒体7用柳条编织而成。上底圈5、下底圈8用蜡杆作材料弯曲定型经编织固定在筒体7上,上底圈5上固定有底坐面4。靠背部分1上的扇形靠背7用柳条编织而成,与扇形靠背7经编织固定连接的靠背圈3采用蜡杆材料弯曲而成。扇形靠背7与上底圈5用编织方法固定连接。靠背圈3与上底圈5的夹角为38°。底坐面4上垫有软垫,扇形靠背7上装有软靠背垫。权利要求1.一种沙发,包括底坐部分2、靠背部分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坐部分2由筒体7、与筒体7固定连接的上底圈5、下底圈8以及固定在上底圈5上的底坐面4构成;所述的靠背部分1由扇形靠背6及与其固定连接的靠背圈3构成,扇形靠背6下部与上底圈5固定连接为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沙发,其特征在于靠背圈3与上底圈5形成的夹角为20°~55°。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沙发,其特征在于采用柳条或蜡杆或柳条与蜡杆合用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沙发,其特征在于靠背圈3与扇形靠背6、上底圈5与扇形靠背6及筒体7、筒体7与下底圈8的固定连接均采用编织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圆形沙发,由圆筒形底坐部分与扇形靠背部分连接构成。采用柳条或蜡杆或柳条与蜡杆材料编制。材料来源广、沙发靠背的形状、角度适合人的生理特点,式样美观,乘坐舒适,特别适合老年人乘坐。文档编号A47C17/00GK2041532SQ8821634公开日1989年7月26日 申请日期1988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1988年11月28日专利技术者刘培安, 田光辉 申请人:山东省博兴县工艺美术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沙发,包括底坐部分2、靠背部分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坐部分2由筒体7、与筒体7固定连接的上底圈5、下底圈8以及固定在上底圈5上的底坐面4构成;所述的靠背部分1由扇形靠背6及与其固定连接的靠背圈3构成,扇形靠背6下部与上底圈5固定连接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培安田光辉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博兴县工艺美术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