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逸飞专利>正文

一种导水板及排水板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12101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7 0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导水板,该导水板包括若干个导水单元,各导水单元首尾相接且相邻两导水单元相接处设置有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用于将相邻两层导水板对位配合;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嵌入部、及与嵌入部适配的容置部,所述嵌入部与容置部分别设置在导水板上、下两侧;其中,任一导水板的嵌入部与邻接导水板的容置部对位装配时,两导水板的导水单元上下对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水板及排水板组,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易实现,不仅达到快速装配、堆叠的效果,还能增强两导水板的承压能力、以及保证最大的过排水面积。

A water guide plate and drainage plate grou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水板及排水板组
本技术涉及建筑行业,尤其是与一种引导地下反渗水汇流的导水板、排水板组有关。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防止地下水反渗是城镇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尤其是一些超高层地下室、地下商业街、地下通道、地铁车站等,否则雨水天气过后,地下水向上反渗,将地面拱起,对地面建筑物产生极大的威胁,所以大到城镇建设、小到住宅小区都需要做好防止地下水反渗措施;现有解决反渗拱起地面的措施如下:在地下打入抗浮锚杆、抗浮桩,其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实现抗浮的目的,但是这种工期长且造价高,打入一根抗浮桩成本价格约为几万至十几万,而且抗浮设防水位难于合理确定,若地面出现裂缝同样会造成地下渗水反渗,而且随全球气候变暖化不断发生恶劣的强暴雨天气,导致地下水位频繁变化,现有技术的抗浮结构存在一定的风险,难以满足建筑构造物的抗浮需求;在地面挖掘地沟,通过地沟将地下水引入到集水井、集水涵洞等,然而此方式存在以下缺陷:(1)只适用于地下水量不大、排水面积小的地区,当地下水量大的时候完全满足不了需求;(2)地基土里的地下水反渗时,带着沙粒子直接进入到地沟,引起地沟及集水井堵塞,因此需要工作人员经常去集水井清理污泥;有些集水井的水通过抽水泵进行抽取排出,但混合有沙粒子的水经过抽水泵叶片时容易阻碍、甚至损害叶片,维修和更换成本高;(3)实际挖掘过程中,需要将对地基土进行挖掘成沟,将沟内的土转运到其他地方,而后用抽水泵将沟内的水排走,再填入硕石并铺上土工布,最后将原本沟内土再次运回铺盖在土工布上,这种方式不仅破坏地基土持力层而且对地基土的扰动大,降低地基土的承载能力,而且成本高、工期长,需来回转运挖掘出的地基土,反渗的沙粒子容易堵塞硕石层,排水效果差;(4)当汛期时,地下吸入大量的雨水,汛期过后地下水反渗,其产生向上的水压,现有的方式无法快速排水,容易导致地下水向上渗将地面拱起,尤其是在住宅区域绿化区域和地下停车区域;(5)导水板的在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上、下相邻两导水板相互错位现象,导致无法达到预先设定的导水面积;同时由于最上层导水板上还要灌入混凝土,若出现错位时,多层导水板的抗压能力不足,容易受压后开裂,影响使用寿命;综上,现有的导水板仍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导水板及排水板组,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易实现,不仅达到快速装配、堆叠的效果,还能增强两导水板的承压能力、以及保证最大的过排水面积。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导水板,该导水板包括若干个导水单元,各导水单元首尾相接且相邻两导水单元相接处设置有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用于将相邻两层导水板对位配合;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嵌入部、及与嵌入部适配的容置部,所述嵌入部与容置部分别设置在导水板上、下两侧;其中,任一导水板的嵌入部与邻接导水板的容置部对位装配时,两导水板的导水单元上下对齐。进一步地,所述导水单元的截面形状呈波浪形、∽形或N形。进一步地,所述容置部为相邻两导水单元之间的容纳腔,且于容纳腔内设置有限位筋;所述嵌入部与限位筋相配合形成对位。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筋分设在导水单元外表面且二者面对设置;所述两限位筋之间还形成供嵌入部穿设的间隙。进一步地,所述嵌入部的截面形状呈T形或L形设置。一种排水板组,该排水板组包括至少两所述的导水板;其中,相邻两导水板通过定位结构对位且堆叠于一体。进一步地,还包括一土工布层,其包覆在堆叠于一体的导水板。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提供一种导水板及排水板组,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易实现,不仅通水和集水能力超强,将收集的地下水直接引流到集水井内,保证地下反渗水畅通汇排;还达到快速装配、堆叠的效果,提升安装效率,且装配后各导水板不会产生错位,保证最大化的过水面积;此外,还能增强两导水板的承压能力,而且可根据实际排水需求增设堆叠任意块导水板。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所述实施例一导水板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实施例一排水板组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实施例二导水板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实施例二排水板组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所述一种导水板,该导水板1用于收集的地下水直接引流到集水井内,提升反渗地下水的畅通汇排;这里的集水井也可以是其他集水处或者直接排流至沟渠、河流等;实施例一中,如图1、2所示,该导水板1包括若干个导水单元2,所述导水单元2具有过水通道20,且该导水单元2的截面形状呈波浪形、∽形或N形,本技术以呈∽形的导水单元2举例,此结构经实验测得排水效果最佳,且承压效果亦满足需求;通过注塑成型的各导水单元2首尾相接形成导水板1,且相邻两导水单元2相接处设置有定位结构3,设置在相接处保证定位结构3的支撑强度;该定位结构3用于将相邻两层导水板1对位配合;利用该定位结构3达到快速装配、堆叠的效果,提升安装效率,且装配后各导水板1不会产生错位,保证最大化的过水面积;所述定位结构3包括嵌入部31、及与嵌入部31适配的容置部32,本实施例中的嵌入部31为实心的凸起31,当然为了节省成型材料及重量,将凸起31设置成中空凸起亦可;该凸起31能够延伸到另一导水板1上的容纳腔32中,将所述凸起31(嵌入部)与容纳腔32(容置部)分别设置在导水板1上、下两侧;其中,任一导水板1A的嵌入部31与邻接导水板1B的容置部32对位装配时,以使两导水板1的导水单元2上下对齐;实际运用时,一般通过排水板4组实现快速排水,该排水板组4包括至少两所述的导水板1,根据实际工程情况选用若干导水板1进行装配,即将相邻两导水板1A、1B通过定位结构3对位且堆叠于一体,以此类推,堆叠排水板组4后,再利用土工布层5包覆在堆叠于一体的导水板;利用定位结构3进行装配堆叠,在实现导水板1对齐的基础上还保证各导水板1的承压能力,而且利用土工布层5起到阻挡泥沙的效果;实施例二,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同的部分不在重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容置部32为相邻两导水单元2之间的容纳腔32,且于容纳腔32内设置有限位筋6;更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筋6分设在导水单元2外表面且二者面对设置,且两限位筋6之间还形成供嵌入部31穿设的间隙A;所述嵌入部31与限位筋6相配合形成对位,且所述嵌入部31的截面形状呈T形或L形设置;实际组合成排水板组4时,将其中一层导水板1A的T形嵌入部31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水板,其特征在于:该导水板包括若干个导水单元,各导水单元首尾相接且相邻两导水单元相接处设置有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用于将相邻两层导水板对位配合,该定位结构包括嵌入部、及与嵌入部适配的容置部,所述嵌入部与容置部分别设置在导水板上、下两侧;其中,任一导水板的嵌入部与邻接导水板的容置部对位装配时,两导水板的导水单元上下对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水板,其特征在于:该导水板包括若干个导水单元,各导水单元首尾相接且相邻两导水单元相接处设置有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用于将相邻两层导水板对位配合,该定位结构包括嵌入部、及与嵌入部适配的容置部,所述嵌入部与容置部分别设置在导水板上、下两侧;其中,任一导水板的嵌入部与邻接导水板的容置部对位装配时,两导水板的导水单元上下对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单元的截面形状呈波浪形、∽形或N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部为相邻两导水单元之间的容纳腔,且于容纳腔内设置有限位筋;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逸飞
申请(专利权)人:黄逸飞福建省恒通科新地下排水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