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朝林专利>正文

具贮热与瞬热的电热水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0697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贮热与瞬热的电热水器结构,其于储热筒内设置一ㄣ形状间隔板,使储热筒区隔为贮热空间与瞬热空间,而贮热空间与瞬热空间的高低出因应冷热并设置有冷热混合交换空间、高温空间,形成四空间区块,另冷热混合交换空间、高温空间之间隔板处设有上、下通孔,瞬热空间处设有一电加热器,使冷热水混合后的温水与热水能由上、下通孔产生对流;由上述结构,能产生适当的对流,使储热筒中各部的热水能被充分应用,同时利用瞬间温升的方式供应温度稳定的热水。(*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供应住户随时使用均具有足够温度热水的横向式「具贮热与瞬热的电热水器结构」,尤其指其针对连续大量使用热水的住户,令热水的使用量暨使再大,亦能随时供应足够温度的热水使用,该主要是利用冷热对流的热交换及阻隔方式,使水温不会骤降,并能够供应大量的热水使用。
技术介绍
按目前一般常见的电热水器结构,其多是一保温的空筒中设置一电加热器,再接设一冷水管到下方,及一热水管由下方接到上方处,冷水管能将冷水导入,该仅是单纯利用电加热器将导入的冷水加热,再由热水管将热水导出使用,但该中于同一空间使用的方式,会造成热水快速混合,而冷热快速交换使温度会逐渐下降,无法保持恒温,既使有电加热器的随时加热,但因空筒的空间过大,空间的储水量太多,会使加热不及反应,因此有了可减少温度下降的结构产生,其结构分别是图6、7的一种结构,与图8、9的另一种结构。首先先由图6、7的一种结构来看,其是一储热筒70中设置一立式的电加热器71,而储热筒70中并以隔板切割成三空间,其储热筒70外方设-->有一出水空间701,而该出水空间701下方围绕电加热器71设有一瞬热空间702,另外周缘则为贮热空间703,瞬热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贮热与瞬热的电热水器结构,其于储热筒中设有一间隔板,而储热筒并有一冷水入水管及一热水出水管的设置贯穿筒内外,且配合储热筒内部水的加热,储热筒中容设有一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    间隔板为ㄣ形状,将储热筒区分为贮热空间与瞬热空间,贮热空间为上半段延伸到后下段空间,瞬热空间为下半段延伸到前上段空间,贮热空间的下方为冷热混合交换空间,瞬热空间的上方为高温空间,间隔板于贮热空间、瞬热空间间的上垂直隔板处设有一上通孔,下垂直隔板处设有一下通孔,冷水入水管接设常温水流进入,接设到贮热空间的冷热混合交换空间位置处,其冷水入水管的出水口于储热筒处并设有一感应器,热水出水管由瞬热空间的高温空间处接到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贮热与瞬热的电热水器结构,其于储热筒中设有一间隔板,而储热筒并有一冷水入水管及一热水出水管的设置贯穿筒内外,且配合储热筒内部水的加热,储热筒中容设有一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间隔板为ㄣ形状,将储热筒区分为贮热空间与瞬热空间,贮热空间为上半段延伸到后下段空间,瞬热空间为下半段延伸到前上段空间,贮热空间的下方为冷热混合交换空间,瞬热空间的上方为高温空间,间隔板于贮热空间、瞬热空间间的上垂直隔板处设有一上通孔,下垂直隔板处设有一下通孔,冷水入水管接设常温水流进入,接设到贮热空间的冷热混合交换空间位置处,其冷水入水管的出水口于储热筒处并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朝林
申请(专利权)人:黄朝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