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砂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0658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砂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砂带,包括基层和连接在所述基层上的磨料层,所述磨料层上设有多个第一沟槽,多个所述第一沟槽沿所述磨料层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将所述磨料层分隔为多个磨料条,每个所述磨料条由多个第二沟槽分隔为多个磨料块,相邻的两个所述磨料条上的所述第二沟槽错位设置,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形成排屑的空间,避免砂面被磨屑堵塞,并可提高砂带的冷却效果,延长砂带的使用寿命,且提高了砂带的柔性,提高砂带的磨削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相邻两个的磨料条上的第二沟槽错位设置,可防止在第二沟槽的磨削位置形成连续的空白,避免出现磨削盲区,保证磨削效果。

A kind of sand be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砂带
本技术涉及砂带
,特别是涉及一种砂带。
技术介绍
目前,工业生产中经常要用到磨削工艺,而砂带是磨削的主要用具之一,现在采用的砂带一般整个砂面均为磨削区,磨料与磨料之间的间隙很小,故在磨削过程中,极易造成磨屑物堵塞砂面,使砂面丧失磨削能力而报废,从而增加使用者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一种防堵塞、磨削效率高的砂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砂带,包括基层和连接在所述基层上的磨料层,所述磨料层上设有多个第一沟槽,多个所述第一沟槽沿所述磨料层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将所述磨料层分隔为多个磨料条,每个所述磨料条由多个设置的第二沟槽分隔为多个磨料块,相邻的两个所述磨料条上的所述第二沟槽错位设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磨料块的两侧分别设有向所述第一沟槽延伸的凸出部,在同一所述第一沟槽内,相邻两个所述磨料条上的所述凸出部交替设置,且两个位于不同所述磨料条上的、相邻的所述凸出部间隔一定距离。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凸出部的宽度为所述第一沟槽的宽度的0.3~0.8倍。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沟槽的宽度为所述磨料块在同方向上的宽度的0.5~0.7倍,所述第二沟槽的宽度为所述磨料块在同方向上的宽度的0.1~0.3倍。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磨料块在所述第一沟槽的宽度方向的宽度为3~6mm,所述磨料块在所述第二沟槽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为5~7mm。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磨料块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沟槽垂直于所述第一沟槽。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沟槽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沟槽与所述磨料层的长度方向的夹角为90°~15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基层为聚酯纤维布。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磨料层包括金刚石颗粒和/或立方氮化硼颗粒以及树脂层,所述金刚石颗粒和/或立方氮化硼颗粒密布于所述树脂层中,所述树脂层与所述基层连接。本技术的砂带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通过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将磨料层分为若干个磨料块,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形成排屑的空间,避免砂面被磨屑堵塞,并可提高砂带的冷却效果,延长砂带的使用寿命,且提高了砂带的柔性,提高砂带的磨削效率,本技术的相邻两个的磨料条上的第二沟槽错位设置,可防止在第二沟槽的磨削位置形成连续的空白,避免出现磨削盲区,保证磨削效果。2、本技术的磨料块设有向第一凹槽延伸的凸出部,可在保证第一沟槽形成的排屑空间的同时避免第一沟槽的空间过大而造成磨削空白,避免降低磨削效率。凸出部的宽度为第一沟槽宽度的0.3~0.8倍,可根据磨屑的大小进行选择。凸出部与磨料块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减少了磨削过程中的磨损几率,有利于延长磨料块的使用寿命。第二沟槽垂直于第一沟槽,有利于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内的磨屑流通,便于排屑。第一沟槽与磨料层的长度方向具有一定夹角,使第一沟槽与磨削方向具有一定夹角,避免沟槽处形成磨削空白。金刚石颗粒和/或立方氮化硼颗粒与树脂结合形成磨料层,使磨粒不易掉落,提高磨削效果和砂带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砂带的砂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砂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层;2、磨料层;201、第一沟槽;202、第二沟槽;203、磨料块;204、凸出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砂带,包括基层1和连接在基层1上的磨料层2,磨料层2上设有多个第一沟槽201,多个第一沟槽201沿磨料层2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将磨料层2分隔为多个磨料条,每个磨料条由多个设置的第二沟槽202分隔为多个磨料块203,相邻的两个磨料条上的第二沟槽202错位设置。本实施例通过第一沟槽201和第二沟槽202将磨料层2分为若干个磨料块203,第一沟槽201和第二沟槽202形成排屑的空间,避免砂面被磨屑堵塞,并可提高砂带的冷却效果,延长砂带的使用寿命,且提高了砂带的柔性,提高砂带的磨削效率,本实施例的相邻两个的磨料条上的第二沟槽202错位设置,可防止在第二沟槽202的磨削位置形成连续的空白,避免出现磨削盲区,保证磨削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沟槽201平行设置且沿磨料层2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多个第二沟槽202平行设置且沿磨料层2的宽度方向均匀设置。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磨料块203的两侧分别设有向第一沟槽201延伸的凸出部204,在同一第一沟槽201内,相邻两个磨料条上的凸出部204交替设置,且两个位于不同磨料条上的、相邻的凸出部204间隔一定距离。为了增加排屑空间,可增大第一沟槽201和第二沟槽202的宽度,但是第一沟槽201和第二沟槽202的宽度过大又会影响磨削效率和效果,本实施例的磨料块203通过设置向第一沟槽201延伸的凸出部203,解决了沟槽宽度过大影响磨削的问题,还可保持磨料块203之间的距离,使磨料块203的周围具有较多的排屑空间。并且,通过设置凸出部204,可使第一沟槽201与磨料层2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且不会形成磨削空白,降低砂带生产制作的难度。在本实施例中,凸出部204的宽度为第一沟槽201的宽度的0.3~0.8倍,可根据磨屑的大小进行选择,本实施例的凸出部204的宽度为第一沟槽201的宽度的0.5倍,使同一个第一沟槽201内的凸出部204的外缘位于同一直线上,保留最大的排屑空间且不留磨削空白区。另外,第一沟槽201的宽度为磨料块203在同方向上的宽度的0.5~0.7倍,第二沟槽202的宽度为磨料块203在同方向上的宽度的0.1~0.3倍,避免沟槽的宽度过大影响磨削效率和效果。本实施例的磨料块203在第一沟槽201的宽度方向的宽度为3~6mm,磨料块203在第二沟槽202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为5~7mm,达到高速磨削的要求,并具有良好的排屑效果和冷却效果。本实施例的磨料块203在第一沟槽201的宽度方向的宽度为3.6mm,磨料块203在第二沟槽202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为6mm,第一沟槽201的宽度为2.4mm,凸出部204的宽度为1.2mm,相邻两个凸出部204的间隔为1.2mm,第二沟槽202的宽度为1.2mm,这样使磨料块203的周围有34.56mm2的排屑空间,比同等面积的矩形磨料块的排屑空间大,且不会形成磨削空区。另外,凸出部204与磨料块203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减少了磨削过程中的磨损几率,有利于延长磨料块203的使用寿命。此外,第二沟槽202垂直于第一沟槽201,有利于第一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砂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和连接在所述基层上的磨料层,所述磨料层上设有多个第一沟槽,多个所述第一沟槽沿所述磨料层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将所述磨料层分隔为多个磨料条,每个所述磨料条被多个第二沟槽分隔为多个磨料块,相邻的两个所述磨料条上的所述第二沟槽错位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砂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和连接在所述基层上的磨料层,所述磨料层上设有多个第一沟槽,多个所述第一沟槽沿所述磨料层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将所述磨料层分隔为多个磨料条,每个所述磨料条被多个第二沟槽分隔为多个磨料块,相邻的两个所述磨料条上的所述第二沟槽错位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料块的两侧分别设有向所述第一沟槽延伸的凸出部,在同一所述第一沟槽内,相邻两个所述磨料条上的所述凸出部交替设置,且两个位于不同所述磨料条上的、相邻的所述凸出部间隔一定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砂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的宽度为所述第一沟槽的宽度的0.3~0.8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砂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沟槽的宽度为所述磨料块在同方向上的宽度的0.5~0.7倍,所述第二沟槽的宽度为所述磨料块在同方向上的宽度的0.1~0.3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兆伟梁茂
申请(专利权)人:凯吉斯金刚石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