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毫米波接收抗干扰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05576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毫米波接收抗干扰电路,包括:接收模块、控制模块、滤波模块、转换模块、抗干扰模块、信号放大模块,所述接收模块中接收器BL获取毫米波信号,检测器U1对获取的信号进行检测;所述控制模块中三极管Q2和三极管Q3作为无触点开关将检测后的信号传递给滤波模块;所述滤波模块中电感L1、电容C2和电阻R3组滤波电路对电路中产生特定频率的频点以外的频率进行滤除;所述转换模块中三极管Q3将过滤后的信号频率传递给抗干扰模块;所述抗干扰模块中电感L3将电路中产生的磁性干扰源进行储存通过电容C5进行滤除,运算放大器U2可以调节毫米波输出信号值;所述信号放大模块中信号放大器U3将获得毫米波信号进行放大,提高传播范围。

A millimeter wave receiving anti-interference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毫米波接收抗干扰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抗干扰电路,尤其是一种毫米波接收抗干扰电路。
技术介绍
抗干扰是用来对抗通讯或雷达运行的任何干扰的系统技术,能够防止经过天线的输入端、设备的外壳以及沿电源线作用于设备产生的干扰。在通讯领域中,干扰源对有用信号的接收造成损伤,干扰一般分为两类,串扰:电子学上两条信号线之间的耦合现象;无线电干扰:通过发送无线电信号来降低信噪比的方式,达到破坏通信、阻止广播信号的行为。现有的毫米波接收机存在以下不足:1.在对毫米波信号接收时不能对电路中产生的多余频率段进行过滤;2.不能对信号传输中产生的干扰源进行滤除或阻绝。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提供一种毫米波接收抗干扰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技术方案:一种毫米波接收抗干扰电路,包括:接收模块、控制模块、滤波模块、转换模块、抗干扰模块、信号放大模块,所述接收模块中接收器BL获取毫米波信号,检测器U1对获取的信号进行检测;所述控制模块中三极管Q2和三极管Q3作为无触点开关将检测后的信号传递给滤波模块;所述滤波模块中电感L1、电容C2和电阻R3组滤波电路对电路中产生特定频率的频点以外的频率进行滤除;所述转换模块中三极管Q3将过滤后的信号频率传递给抗干扰模块;所述抗干扰模块中电感L3将电路中产生的磁性干扰源进行储存通过电容C5进行滤除,运算放大器U2可以调节毫米波输出信号值;所述信号放大模块中信号放大器U3将获得毫米波信号进行放大。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接收模块包括电池组B1、复位开关SB1、接收器BL、光电耦合器U4、检测器U1、二极管D2,其中所述光电耦合器U4引脚1与接收器BL一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4引脚2分别与电池组B1负极端、二极管D2负极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4引脚3分别与接收器BL另一端、复位开关SB1一端、检测器U1引脚2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4引脚4与检测器U1引脚3连接;所述检测器U1引脚4与二极管D2正极端连接;所述电池组B1正极端与复位开关SB1另一端连接。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三极管Q2、三极管Q3、二极管D3、电阻R1、电阻R2、三极管Q4,其中所述三极管Q2集电极端与检测器U1引脚1连接;所述三极管Q2基极端与三极管Q3发射极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发射极端分别与二极管D3正极端、三极管Q4发射极端、光电耦合器U4引脚2、电池组B1负极端、二极管D2负极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基极端与电阻R1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集电极端分别与二极管D3负极端、电阻R2一端、光电耦合器U4引脚3、接收器BL另一端、复位开关SB1一端、检测器U1引脚2连接;所述三极管Q4集电极分别与电阻R1另一端、电阻R2另一端连接。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滤波模块包括电感L1、电容C1、电容C2、电阻R3,其中所述电感L1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3集电极端、二极管D3负极端、电阻R2一端、光电耦合器U4引脚3、接收器BL另一端、复位开关SB1一端、检测器U1引脚2连接;所述电感L1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正极端、电阻R3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一端与三极管Q4基极端连接;所述电容C1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负极端、电阻R3另一端、三极管Q2发射极端、二极管D3正极端、三极管Q4发射极端、光电耦合器U4引脚2、电池组B1负极端、二极管D2负极端连接。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转换模块包括电阻R4、电阻R6、电感L2、电容C3、三极管Q5、二极管D4、电阻R5、滑动电阻RV1、电容C4,其中所述三极管Q5集电极分别与电阻R4一端、电感L2一端、电容C4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5基极端与电容C3正极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5发射极端与电阻R5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6一端、电感L1另一端、电容C2正极端、电阻R3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另一端与二极管D4正极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4负极端与滑动电阻RV1引脚1连接;所述滑动电阻RV1引脚2和引脚3分别与电容C4另一端、电阻R5另一端、电容C1另一端、电容C2负极端、电阻R3另一端、三极管Q2发射极端、二极管D3正极端、三极管Q4发射极端、光电耦合器U4引脚2、电池组B1负极端、二极管D2负极端连接;所述电感L2另一端与电容C3负极端连接。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抗干扰模块包括电阻R9、电阻R8、电阻R7、灯LED1、电感L3、三极管Q6、电容C5、电容C6、电阻R10、运算放大器U2、电阻R11、电感L5,其中所述运算放大器U2引脚2与电阻R11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2引脚4接地线GND;所述运算放大器U2引脚7接电源+5V;所述运算放大器U2引脚3分别与三极管Q3基极端、电阻R1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5一端与电阻R11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5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0一端、电容C5正极端、电感L4一端、三极管Q6发射极端连接;所述电阻R10另一端与电容C6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6另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4集电极、电阻R1另一端、电阻R2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5负极端分别与电感L4另一端、三极管Q5发射极端、电阻R5一端连接;三极管Q6集电极端与电感L3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3另一端与电阻R8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6基极端分别与灯LED1正极端、电阻R8另一端、电阻R9一端连接;所述灯LED1与电阻R7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另一端分别与滑动电阻RV1引脚2和引脚3、电容C4另一端、电阻R5另一端、电容C1另一端、电容C2负极端、电阻R3另一端、三极管Q2发射极端、二极管D3正极端、三极管Q4发射极端、光电耦合器U4引脚2、电池组B1负极端、二极管D2负极端连接;所述电感L2另一端与电容C3负极端连接。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信号放大模块包括电阻R12、电容C7、电容C8、电阻R13、二极管D5、电阻R14、电容C9、信号放大器U3,其中所述信号放大器U3引脚3与二极管D5负极端连接;所述信号放大器U3引脚2分别与电容C9一端、电阻R14一端连接;所述信号放大器U3引脚7接电源+5V;所述信号放大器U3引脚4接地线GND;所述二极管D5正极端分别与电阻R12一端、电容C8引脚1、电阻R13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2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7正极端、运算放大器U2引脚6连接;所述电阻R13另一端与1电容C9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4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8引脚2、电容C7负极端连接。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二极管D2、所述二极管D3型号均为稳压二极管;所述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3、所述三极管Q4、所述三极管Q5、所述三极管Q6型号均为NPN;所述电容C2、所述电容C3、所述电容C5、所述电容C7、所述电容C8型号均为电解电容。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接收模块中光电耦合器U4接受的光的强度通过检测器UI传递给控制模块,三极管Q2和三极管Q3在根据数值的大小控制不同输出端口,在滤波模块中电感L1、电容C2和电阻R3组滤波电路对电路中产生特定频率的频点以外的频率进行滤除,达到滤除的效果提高频率的稳定和质量;在抗干扰模块中电感L3将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毫米波接收抗干扰电路,其特征是,包括:接收模块、控制模块、滤波模块、转换模块、抗干扰模块、信号放大模块,所述接收模块中接收器BL获取毫米波信号,检测器U1对获取的信号进行检测;所述控制模块中三极管Q2和三极管Q3作为无触点开关将检测后的信号传递给滤波模块;所述滤波模块中电感L1、电容C2和电阻R3组滤波电路对电路中产生特定频率的频点以外的频率进行滤除;所述转换模块中三极管Q3将过滤后的信号频率传递给抗干扰模块;所述抗干扰模块中电感L3将电路中产生的磁性干扰源进行储存通过电容C5进行滤除,运算放大器U2可以调节毫米波输出信号值;所述信号放大模块中信号放大器U3将获得毫米波信号进行放大;所述接收模块包括电池组B1、复位开关SB1、接收器BL、光电耦合器U4、检测器U1、二极管D2,其中所述光电耦合器U4引脚1与接收器BL一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4引脚2分别与电池组B1负极端、二极管D2负极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4引脚3分别与接收器BL另一端、复位开关SB1一端、检测器U1引脚2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4引脚4与检测器U1引脚3连接;所述检测器U1引脚4与二极管D2正极端连接;所述电池组B1正极端与复位开关SB1另一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毫米波接收抗干扰电路,其特征是,包括:接收模块、控制模块、滤波模块、转换模块、抗干扰模块、信号放大模块,所述接收模块中接收器BL获取毫米波信号,检测器U1对获取的信号进行检测;所述控制模块中三极管Q2和三极管Q3作为无触点开关将检测后的信号传递给滤波模块;所述滤波模块中电感L1、电容C2和电阻R3组滤波电路对电路中产生特定频率的频点以外的频率进行滤除;所述转换模块中三极管Q3将过滤后的信号频率传递给抗干扰模块;所述抗干扰模块中电感L3将电路中产生的磁性干扰源进行储存通过电容C5进行滤除,运算放大器U2可以调节毫米波输出信号值;所述信号放大模块中信号放大器U3将获得毫米波信号进行放大;所述接收模块包括电池组B1、复位开关SB1、接收器BL、光电耦合器U4、检测器U1、二极管D2,其中所述光电耦合器U4引脚1与接收器BL一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4引脚2分别与电池组B1负极端、二极管D2负极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4引脚3分别与接收器BL另一端、复位开关SB1一端、检测器U1引脚2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4引脚4与检测器U1引脚3连接;所述检测器U1引脚4与二极管D2正极端连接;所述电池组B1正极端与复位开关SB1另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毫米波接收抗干扰电路,其特征是: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三极管Q2、三极管Q3、二极管D3、电阻R1、电阻R2、三极管Q4,其中所述三极管Q2集电极端与检测器U1引脚1连接;所述三极管Q2基极端与三极管Q3发射极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发射极端分别与二极管D3正极端、三极管Q4发射极端、光电耦合器U4引脚2、电池组B1负极端、二极管D2负极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基极端与电阻R1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集电极端分别与二极管D3负极端、电阻R2一端、光电耦合器U4引脚3、接收器BL另一端、复位开关SB1一端、检测器U1引脚2连接;所述三极管Q4集电极分别与电阻R1另一端、电阻R2另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毫米波接收抗干扰电路,其特征是:所述滤波模块包括电感L1、电容C1、电容C2、电阻R3,其中所述电感L1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3集电极端、二极管D3负极端、电阻R2一端、光电耦合器U4引脚3、接收器BL另一端、复位开关SB1一端、检测器U1引脚2连接;所述电感L1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正极端、电阻R3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一端与三极管Q4基极端连接;所述电容C1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负极端、电阻R3另一端、三极管Q2发射极端、二极管D3正极端、三极管Q4发射极端、光电耦合器U4引脚2、电池组B1负极端、二极管D2负极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毫米波接收抗干扰电路,其特征是:所述转换模块包括电阻R4、电阻R6、电感L2、电容C3、三极管Q5、二极管D4、电阻R5、滑动电阻RV1、电容C4,其中所述三极管Q5集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东良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微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