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电池内压调节机构及电池。其中电池内压调节机构包括密封层,还包括通气孔、防水透气膜及单向排气组件,通气孔开设于密封层上;防水透气膜设置于密封层的内侧,且封堵通气孔的一端;单向排气组件包括第一限位件、密封球及第二限位件,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间隔设置于通气孔内,密封球活动地设置于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之间,第一限位件位于靠近防水透气膜的一侧,密封球抵压于第一限位件时,能够封堵通气孔;密封球未抵压于第一限位件时,通气孔能够排出密封层内侧的气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电池内部内压稳定,防止了电池的膨胀和漏液现象,提高了电池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内压调节机构及电池
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内压调节机构及电池。
技术介绍
碱锰电池、干电池等种类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电池存放不当、充放电不规律、电池碰撞以及使用环境的污染等情况,会使电池内部产生的不利化学反应,产生氢气及其他气体,电池内部产生的气体会导致内压过高而造成电池膨胀及漏液,造成使用设备的损坏,严重者可能导致电池的爆炸,引发安全事故。目前,在电池密封层上设置中孔,中孔的周向设置防暴圈和卷边密口圈的组合,防暴圈在电池内压过大时可以引起断裂释放内压;卷边封口圈配合钢壳可以有效的将电池内部密封,防止氧气进入内部影响电池性能。但是现有密封圈结构依然存在弊端,电池内压一旦超过防暴圈承载能力,则会引起卷边密口圈断裂,电池内部电解液从卷边密口圈泄露,导致用电器损坏和环境污染。基于此,亟需一种电池内压调节机构及电池,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所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内压调节机构,本技术实现了电池内部内压稳定,防止了电解液的泄露,提高了电池使用的安全性。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内压调节机构,包括密封层,还包括:通气孔,开设于所述密封层上;防水透气膜,所述防水透气膜设置于所述密封层的内侧,且封堵所述通气孔的一端;单向排气组件,其包括第一限位件、密封球及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间隔设置于所述通气孔内,所述密封球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所述第一限位件位于靠近所述防水透气膜的一侧,所述密封球抵压于所述第一限位件时,能够封堵所述通气孔;所述密封球未抵压于所述第一限位件时,所述通气孔能够排出所述密封层内侧的气体。作为优选地,所述通气孔的长度和直径均大于所述密封球直径。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件为环设于所述通气孔内壁上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形成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密封球直径。作为优选地,所述排气孔为锥形孔,所述锥形孔孔径较小的一端位于靠近所述防水透气膜的一侧。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二限位件为环设于所述通气孔内壁上的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凸台。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二限位件为条形块,所述条形块的两端固定于所述通气孔的内壁上。作为优选地,所述密封球为弹性球。作为优选地,所述防水透气膜的材质为聚氨基甲酸乙酯和聚偏二氟乙烯共混薄膜。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实现电池内部内压调节功能,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以及提高使用安全性。一种电池,包括以上任一方案所述的电池内压调节机构。作为优选地,所述电池的周向设置多组所述电池内压调节机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实施例中电池内压调节机构包括通气孔、防水透气膜及单向排气组件,密封层上开有通气孔,通气孔用于排放电池内部产生的氢气及其他气体;防水透气膜设置于密封层的内侧,封堵通气孔的一端,防水透气膜具有排出密封层内侧的气体且阻碍电池内部电解液泄露的功能;单向排气组件包括第一限位件、密封球及第二限位件,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间隔设置于通气孔内,密封球活动地设置于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之间,第一限位件位于靠近防水透气膜的一侧;密封球抵压于第一限位件时,能够封堵通气孔电池外部的气体,使其无法进入电池内部,污染电解液;当电池内部出现不正常化学反应时,电池内部产生的气体透过防水透气膜,排至通气孔内,该气体会使密封球不再抵压第一限位件,使电池内部产生的气体排出,当气体排出之后,密封球在其自身的重力和外部气压下再次抵压于第一限位件,封堵通气孔。本技术解决了因电池内压过高而产生的电池膨胀现象,实现了电池内部内压稳定,防止了电池的膨胀和漏液现象,提高了电池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的半剖视图;图2是图1在A处的放大图。图中标记如下:1-电池;2-密封层;3-通气孔;4-防水透气膜;5-单向排气组件;51-第一限位件;52-密封球;53-第二限位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电池1的电池内压调节机构,电池内压调节机构包括密封层2,还包括通气孔3、防水透气膜4及单向排气组件5。密封层2上开有通气孔3,通气孔3用于排放电池1内部产生的氢气及其他气体。防水透气膜4设置于密封层2的内侧,封堵通气孔3的一端,防水透气膜4具有排出密封层2内侧的气体且阻碍电池1内部电解液泄露的功能。单向排气组件5包括第一限位件51、密封球52及第二限位件53,第一限位件51和第二限位件53间隔设置于通气孔3内,密封球52活动地设置于第一限位件51和第二限位件53之间,第一限位件51位于靠近防水透气膜4的一侧。密封球52抵压于第一限位件51时,单向排气组件5为闭气状态,能够封堵通气孔3电池1外部的气体无法通过单向排气组件5进入电池1内部,防止污染电解液。当电池1内部出现不正常化学反应时,电池1内部产生的气体透过防水透气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内压调节机构,包括密封层(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通气孔(3),开设于所述密封层(2)上;/n防水透气膜(4),所述防水透气膜(4)设置于所述密封层(2)的内侧,且封堵所述通气孔(3)的一端;/n单向排气组件(5),其包括第一限位件(51)、密封球(52)及第二限位件(53),所述第一限位件(51)和所述第二限位件(53)间隔设置于所述通气孔(3)内,所述密封球(52)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件(51)和所述第二限位件(53)之间,所述第一限位件(51)位于靠近所述防水透气膜(4)的一侧;/n所述密封球(52)抵压于所述第一限位件(51)时,能够封堵所述通气孔(3);所述密封球(52)未抵压于所述第一限位件(51)时,所述通气孔(3)能够排出所述密封层(2)内侧的气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内压调节机构,包括密封层(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气孔(3),开设于所述密封层(2)上;
防水透气膜(4),所述防水透气膜(4)设置于所述密封层(2)的内侧,且封堵所述通气孔(3)的一端;
单向排气组件(5),其包括第一限位件(51)、密封球(52)及第二限位件(53),所述第一限位件(51)和所述第二限位件(53)间隔设置于所述通气孔(3)内,所述密封球(52)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件(51)和所述第二限位件(53)之间,所述第一限位件(51)位于靠近所述防水透气膜(4)的一侧;
所述密封球(52)抵压于所述第一限位件(51)时,能够封堵所述通气孔(3);所述密封球(52)未抵压于所述第一限位件(51)时,所述通气孔(3)能够排出所述密封层(2)内侧的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内压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3)的长度和直径均大于所述密封球(52)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内压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51)为环设于所述通气孔(3)内壁上的第一凸台,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楼航宇,
申请(专利权)人: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