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立柱上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03526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四立柱上引机,包括四立柱台架;四立柱台架之上设置铜杆升降驱动组件;铜杆升降驱动组件链传动炉体在四立柱台架的垂直平面内升降;炉体包括围成长方体的一对第一立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立板通过纵向的连接板连接第二立板;第一立板上安装一排结晶器座和一排定位架;第二立板上安装夹管装置;夹管装置包括多个第一链轮;第一侧板上安装多个第一链轮;多个第一链轮上围有第一链条;第一链轮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主动轮通过联轴器和伺服电机连接;伺服电机的端盖固定在第二侧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工序集中,能耗低,材料耗费少,成圈长度长,能适应电缆工业、通讯及电子电工行业发展的需要。

A four column up lead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四立柱上引机
本技术涉及铜杆生产加工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四立柱上引机。
技术介绍
铜杆可以分为低氧铜杆和无氧铜杆。所谓的低氧铜杆氧含量在200(175)—400(450)ppm。低氧铜杆拉制直径>1mm时优点就非常明显。无氧铜杆是用电解铜生产的。无氧铜杆电阻率低于低氧铜杆。可以说无氧铜杆比较经济。我国电线电缆用铜杆的生产设备陈旧,工艺技术落后。长期以来,铜杆生产是沿用熔铜-压延的传统工艺,即将电解铜加入反射炉熔化,经“氧化”、插木或重油“还原”后铸成线锭;再热后通过回线式压延机制成韧铜杆(也称黑铜杆)。其缺点是工序分散,能耗高,公害严重,材料耗费多,成圈长度短,不能适应电缆工业、通讯及电子电工行业发展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四立柱上引机。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四立柱上引机,包括四立柱台架;所述四立柱台架之上设置铜杆升降驱动组件;所述铜杆升降驱动组件链传动炉体在所述四立柱台架的垂直平面内升降;所述炉体包括围成长方体的一对第一立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立板通过纵向的连接板连接第二立板;所述第一立板上安装一排结晶器座和一排定位架;所述第二立板上安装夹管装置;所述夹管装置包括多个第一链轮;所述第一侧板上安装多个所述第一链轮;多个所述第一链轮上围有第一链条;所述第一链轮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通过联轴器和伺服电机连接;所述伺服电机的端盖固定在所述第二侧板上。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铜杆升降驱动组件包括摆线减速机和四个蜗轮蜗杆减速机;所述摆线减速机的输出轴连接一对第二链轮;同一侧的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通过链轮轴和联轴器相连;所述链轮轴上套有第三链轮;所述第二链轮和所述第三链轮上围有第二链条;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固定在上引机架上;所述上引机架安装在所述四立柱台架上;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的输出轴连接升降丝杆;所述升降丝杆穿过所述第二立板的上部。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上引机架包括横板和一组对称的第三立板;所述第三立板支承所述横板;所述摆线减速机安装在所述横板上;一组所述第三立板通过连杆连接在一起。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夹管装置包括六个第一链轮;六个所述第一链轮按照2×3的矩阵方式排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定位架和结晶器追踪铜水高度,承接从中间罐注入的钢水并使之按规定断面形状凝固成坚固坯壳,对铸杆的质量和上引速度起决定性的作用。启动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输出轴将动力传递给主动轮,主动轮通过第一链条的链传动将动力传递给从动轮,使得第一链轮夹紧铜杆,第一链轮带动铜杆往上走。动力减速机间歇向上牵引升降丝杆,升降丝杆带动第二立板和第一立板向上动作。间歇牵引每次动作的升程的节距、间歇牵引的开停比例,牵引频率和节距都会影响铸杆的质量。采用动力减速机的牵引系统,不仅满足了高频率的间歇牵引,节距可根据不同铸杆直径任意调节,而且不会打滑,运行稳定。将制得的铜杆运往后续加工设备。本技术工序集中,能耗低,材料耗费少,成圈长度长,能适应电缆工业、通讯及电子电工行业发展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右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中:1、结晶器座;2、定位架;3、第一立板;4、升降丝杆;5、第二立板;6、夹管装置;7、四立柱台架;8、铜杆升降驱动组件;9、摆线减速机;10、上引机架;11、连杆;12、连接板;13、第一侧板;14、第一链轮;15、第二侧板;16、伺服电机;17、蜗轮蜗杆减速机;18、第二链轮;19、链轮轴;20、第三链轮;21、第二链条。具体实施方式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此外,在全部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如图1所示,一种四立柱上引机,包括四立柱台架7。四立柱台架7之上设置铜杆升降驱动组件8。铜杆升降驱动组件8链传动炉体在四立柱台架7的垂直平面内升降。上引机架10包括横板和一组对称的第三立板。第三立板支承横板。一组第三立板通过连杆11连接在一起。炉体包括围成长方体的一对第一立板3、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5。第一立板3通过纵向的连接板12连接第二立板5。第一立板3上安装一排结晶器座1和一排定位架2。第二立板5上安装夹管装置6。夹管装置6由铜杆夹紧组件驱动夹紧铜杆。第二立板5包括为支撑四立柱台架7的出檐部分。出檐部分的两端开设通孔,升降丝杆4穿过该通孔,将升降丝杆4和第二立板5连接在一起。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右视图。结合图2和图3,夹管装置6包括多个第一链轮14。第一侧板13上安装多个第一链轮14。多个第一链轮14上围有第一链条。本实施例中,夹管装置6包括六个第一链轮14。六个第一链轮14按照2×3的矩阵方式排列。第一链轮14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主动轮通过联轴器和伺服电机16连接。伺服电机16的端盖固定在第二侧板15上。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如图4所示,铜杆升降驱动组件8包括摆线减速机9和四个蜗轮蜗杆减速机17。摆线减速机9的输出轴连接一对第二链轮18。同一侧的蜗轮蜗杆减速机17通过链轮轴19和联轴器相连。蜗轮蜗杆减速机17安装在横板上。链轮轴19上套有第三链轮20。第二链轮18和第三链轮20上围有第二链条21。蜗轮蜗杆减速机17固定在上引机架10上。上引机架10安装在四立柱台架7上。蜗轮蜗杆减速机17的输出轴连接升降丝杆4。升降丝杆4穿过第二立板5的上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定位架2和结晶器座1追踪铜水高度,承接从中间罐注入的钢水并使之按规定断面形状凝固成坚固坯壳,对铸杆的质量和上引速度起决定性的作用。启动伺服电机16,伺服电机16输出轴将动力传递给主动轮,主动轮通过第一链条的链传动将动力传递给从动轮,使得第一链轮14夹紧铜杆,第一链轮14带动铜杆往上走。摆线减速机9间歇向上牵引升降丝杆4,升降丝杆4带动第二立板5和第一立板3向上动作。间歇牵引每次动作的升程的节距、间歇牵引的开停比例,牵引频率和节距都会影响铸杆的质量。采用摆线减速机9的牵引系统,不仅满足了高频率的间歇牵引,节距可根据不同铸杆直径任意调节,而且不会打滑,运行稳定。将制得的铜杆运往后续加工设备。以上描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不是对技术的限定,本技术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技术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技术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四立柱上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四立柱台架(7);所述四立柱台架(7)之上设置铜杆升降驱动组件(8);所述铜杆升降驱动组件(8)链传动炉体在所述四立柱台架(7)的垂直平面内升降;所述炉体包括围成长方体的一对第一立板(3)、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5);所述第一立板(3)通过纵向的连接板(12)连接第二立板(5);所述第一立板(3)上安装一排结晶器座(1)和一排定位架(2);所述第二立板(5)上安装夹管装置(6);所述夹管装置(6)包括多个第一链轮(14);所述第一侧板(13)上安装多个所述第一链轮(14);多个所述第一链轮(14)上围有第一链条;所述第一链轮(14)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通过联轴器和伺服电机(16)连接;所述伺服电机(16)的端盖固定在所述第二侧板(15)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立柱上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四立柱台架(7);所述四立柱台架(7)之上设置铜杆升降驱动组件(8);所述铜杆升降驱动组件(8)链传动炉体在所述四立柱台架(7)的垂直平面内升降;所述炉体包括围成长方体的一对第一立板(3)、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5);所述第一立板(3)通过纵向的连接板(12)连接第二立板(5);所述第一立板(3)上安装一排结晶器座(1)和一排定位架(2);所述第二立板(5)上安装夹管装置(6);所述夹管装置(6)包括多个第一链轮(14);所述第一侧板(13)上安装多个所述第一链轮(14);多个所述第一链轮(14)上围有第一链条;所述第一链轮(14)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通过联轴器和伺服电机(16)连接;所述伺服电机(16)的端盖固定在所述第二侧板(1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立柱上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杆升降驱动组件(8)包括摆线减速机(9)和四个蜗轮蜗杆减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小清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兴发电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