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引法生产铜杆时的铜液脱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0537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引法生产铜杆时的铜液脱氧装置,包括管体、定位钢圈、脱氧环和支撑机构,所述承载架的内部设置有熔炉机构,且熔炉机构底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管体,所述承载架的底部设置有通槽,所述管体内部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输出通道,所述管体的顶部套装有脱氧环,且脱氧环的底部开设有滑槽,所述管体中部的外侧壁上镶套有定位钢圈,且定位钢圈顶部的左右两外侧壁上皆焊接有限位挡板,所述定位钢圈底部的外侧安装有支撑机构。该上引法生产铜杆时的铜液脱氧装置,不仅便于脱氧环的取放、拆装,提高了铜液脱氧装置的装配效率,而且构成多重缓冲支撑,保证了铜液脱氧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

A deoxidizing device of copper liquid in the production of copper rod by up draw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引法生产铜杆时的铜液脱氧装置
本技术涉及金属熔液脱氧装置
,具体为一种上引法生产铜杆时的铜液脱氧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上引法生产铜杆过程中,铜液从熔化炉流出,需要通过脱氧管道输送到成型装置中,从而尽量降低铜液中的含氧量,最终生产出高品质的铜料。但现有的上引法生产铜杆时的铜液脱氧装置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1、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许多工厂采用两个相互嵌套的石墨管件作为脱氧装置,但该装置一般采用一体式安装结构,当需要更换时,需要停下生产线并进行整体更换,操作不便且不利于连续生产;2、现有技术中,该脱氧装置自身缺乏与配套设备之间的支撑机构,稳定性缺乏保障,因而可能由于震动导致脱氧装置偏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上引法生产铜杆时的铜液脱氧装置,具备装配效率高、使用时的稳定性强等优点,解决了更换不便、缺乏有效的支撑机构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上引法生产铜杆时的铜液脱氧装置,包括管体、定位钢圈、脱氧环和支撑机构,所述承载架的内部设置有熔炉机构,且熔炉机构底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管体,所述承载架的底部设置有通槽,且管体的底端穿过通槽并延伸至成型机构的顶部,所述管体内部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输出通道,且输出通道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熔炉机构、成型机构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管体的顶部套装有脱氧环,且脱氧环的底部开设有滑槽,所述管体中部的外侧壁上镶套有定位钢圈,且定位钢圈顶部的左右两外侧壁上皆焊接有限位挡板,所述定位钢圈底部的外侧安装有支撑机构,且支撑机构的底端与成型机构的顶端相互接触。优选的,所述管体与脱氧环的材质皆为高抗氧化石墨材料。优选的,所述脱氧环为四等分结构,同时限位挡板为左右对称的圆弧形结构,且限位挡板之间的夹角为90°。优选的,所述限位挡板皆用于与滑槽转动连接并构成限位卡接结构。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从上到下依次设有液压撑杆、压缩弹簧、卡座以及橡胶圈,定位钢圈底部的外侧等角度设置有液压撑杆,液压撑杆的外侧皆套装有压缩弹簧,液压撑杆的两端皆固定有卡座,定位钢圈外侧的成型机构顶端设置有橡胶圈。优选的,所述橡胶圈的底端与成型机构的顶端弹性接触,同时压缩弹簧的两端皆与卡座相互卡接并构成弹性牵拉结构,而且上下两个卡座分别与定位钢圈的外侧壁、橡胶圈的顶端固定连接。(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上引法生产铜杆时的铜液脱氧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上引法生产铜杆时的铜液脱氧装置,通过在承载架的底部设置通槽,便于脱氧环的取放,并通过在定位钢圈的顶部对称焊接限位挡板,四等分结构的脱氧环底部开设滑槽,使得限位挡板与滑槽转动连接并构成限位卡接结构,便于脱氧环的拆装,从而提高了铜液脱氧装置的装配效率;2、该上引法生产铜杆时的铜液脱氧装置,通过在定位钢圈底部的外侧安装有支撑机构,且橡胶圈的底端与成型机构的顶端弹性接触,压缩弹簧与卡座相互卡接并构成弹性牵拉结构,构成多重缓冲支撑,从而保证了铜液脱氧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脱氧环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支撑机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成型机构;2、管体;3、输出通道;4、定位钢圈;5、脱氧环;6、承载架;7、熔炉机构;8、通槽;9、滑槽;10、限位挡板;11、支撑机构;1101、卡座;1102、液压撑杆;1103、压缩弹簧;1104、橡胶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上引法生产铜杆时的铜液脱氧装置,包括管体2、定位钢圈4、脱氧环5和支撑机构11,承载架6的内部设置有熔炉机构7,且熔炉机构7底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管体2,承载架6的底部设置有通槽8,且管体2的底端穿过通槽8并延伸至成型机构1的顶部,管体2内部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输出通道3,且输出通道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熔炉机构7、成型机构1的内部相互连通,管体2的顶部套装有脱氧环5,且脱氧环5的底部开设有滑槽9,管体2中部的外侧壁上镶套有定位钢圈4,且定位钢圈4顶部的左右两外侧壁上皆焊接有限位挡板10,定位钢圈4底部的外侧安装有支撑机构11,且支撑机构11的底端与成型机构1的顶端相互接触。如图1中管体2与脱氧环5的材质皆为高抗氧化石墨材料,用于与铜液中的氧原子充分反应,从而尽量降低铜液的含氧量。如图1中脱氧环5为四等分结构,同时限位挡板10为左右对称的圆弧形结构,且限位挡板10之间的夹角为90°,既便于脱氧环5的逐个安装,又避免产生阻挡。如图1中限位挡板10皆用于与滑槽9转动连接并构成限位卡接结构,便于脱氧环5的快速拆装。如图1中支撑机构11从上到下依次设有液压撑杆1102、压缩弹簧1103、卡座1101以及橡胶圈1104,定位钢圈4底部的外侧等角度设置有液压撑杆1102,液压撑杆1102的外侧皆套装有压缩弹簧1103,液压撑杆1102的两端皆固定有卡座1101,定位钢圈4外侧的成型机构1顶端设置有橡胶圈1104;使用时,等角度设置的液压撑杆1102形成主要的支撑结构,配合橡胶圈1104,使得管体2在成型机构1、熔炉机构7之间保持相对稳定,同时,当管体2周围产生震动时,压缩弹簧1103同步伸缩,抵消外部震动对管体2整体的影响。如图1中橡胶圈1104的底端与成型机构1的顶端弹性接触,同时压缩弹簧1103的两端皆与卡座1101相互卡接并构成弹性牵拉结构,而且上下两个卡座1101分别与定位钢圈4的外侧壁、橡胶圈1104的顶端固定连接,构成多重缓冲支撑。工作原理:在使用时,根据附图1所示,首先将熔炉机构7底部的管体2穿过通槽8并延伸至成型机构1的顶部,使得输出通道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熔炉机构7、成型机构1的内部相互连通,然后将脱氧环5嵌入通槽8的内部,根据附图1和附图2所示,由于脱氧环5为四等分结构,同时限位挡板10为左右对称的圆弧形结构,且限位挡板10之间的夹角为90°,则可将两段脱氧环5放入前后两个90°的缺口中,然后将前两段旋转90°,再将另两段脱氧环5放入,最后整体旋转45°,即可完成脱氧环5的安装,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管体2与脱氧环5的材质皆为高抗氧化石墨材料,则两者皆可与铜液中的氧原子发生反应,从而尽量降低铜液的含氧量,当需要更换新的脱氧环5时,逆向操作上述步骤即可;此外,根据附图1和附图3所示,通过在定位钢圈4底部的外侧安装有支撑机构11对管体2辅助支撑,其中,等角度设置的液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引法生产铜杆时的铜液脱氧装置,包括管体(2)、定位钢圈(4)、承载架(6)、脱氧环(5)和支撑机构(1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架(6)的内部设置有熔炉机构(7),且熔炉机构(7)底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管体(2),所述承载架(6)的底部设置有通槽(8),且管体(2)的底端穿过通槽(8)并延伸至成型机构(1)的顶部,所述管体(2)内部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输出通道(3),且输出通道(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熔炉机构(7)、成型机构(1)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管体(2)的顶部套装有脱氧环(5),且脱氧环(5)的底部开设有滑槽(9),所述管体(2)中部的外侧壁上镶套有定位钢圈(4),且定位钢圈(4)顶部的左右两外侧壁上皆焊接有限位挡板(10),所述定位钢圈(4)底部的外侧安装有支撑机构(11),且支撑机构(11)的底端与成型机构(1)的顶端相互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引法生产铜杆时的铜液脱氧装置,包括管体(2)、定位钢圈(4)、承载架(6)、脱氧环(5)和支撑机构(1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架(6)的内部设置有熔炉机构(7),且熔炉机构(7)底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管体(2),所述承载架(6)的底部设置有通槽(8),且管体(2)的底端穿过通槽(8)并延伸至成型机构(1)的顶部,所述管体(2)内部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输出通道(3),且输出通道(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熔炉机构(7)、成型机构(1)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管体(2)的顶部套装有脱氧环(5),且脱氧环(5)的底部开设有滑槽(9),所述管体(2)中部的外侧壁上镶套有定位钢圈(4),且定位钢圈(4)顶部的左右两外侧壁上皆焊接有限位挡板(10),所述定位钢圈(4)底部的外侧安装有支撑机构(11),且支撑机构(11)的底端与成型机构(1)的顶端相互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引法生产铜杆时的铜液脱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2)与脱氧环(5)的材质皆为高抗氧化石墨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引法生产铜杆时的铜液脱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氧环(5)为四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小强刘宇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中核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