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漏电保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0352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及一种漏电保护器,包括下半壳体、零线插脚、火线插脚、动作板、铁块、固定件、铁芯、线圈架、线圈、电路板、零线弹性动触片及火线弹性动触片;零线插脚及火线插脚分别插装在下半壳体上;固定件安装在下半壳体中,动作板安装在固定件上并能左右定向移动,铁块安装在动作板上;线圈架安装在下半壳体中,线圈安装在线圈架上,铁芯插装在线圈中且位于铁块的左侧;零线弹性动触片及火线弹性动触片的上部分别与电路板电连接,零线弹性动触片的下部位于零线插脚上部的右侧,火线弹性动触片的下部位于火线插脚下部的右侧。其具有铁芯所产生的磁力吸动动作板就能使火线弹性动触片及零线弹性动触片弹性形变移动,结构紧凑,工作稳定及省电等优点。

A leakage prot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漏电保护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漏电保护器。
技术介绍
目前,漏电保护器包括壳体、电路板、火线弹性动触片、零线弹性动触片、火线插脚、互感器、压臂、零线插脚、推动杆及继电器,继电器包括线圈架、线圈及铁芯。漏电时,压臂脱离火线弹性动触片及零线弹性动触片,使火线弹性动触片及零线弹性动触片弹性复位,火线弹性动触片脱离火线静触片,零线弹性动触片弹脱离零线静触片,该种漏电保护器零部件较多,需要经过较多的零部件后才能使火线弹性动触片及零线弹性动触片弹性形变,耗电,体积大,工作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漏电保护器,铁芯所产生的磁力吸动动作板就能使火线弹性动触片及零线弹性动触片弹性形变移动,结构紧凑,工作稳定及省电。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其是一种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半壳体、零线插脚及火线插脚;所述零线插脚及火线插脚分别插装在下半壳体上且零线插脚及火线插脚的上部均位于下半壳体中;动作板、铁块及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安装在下半壳体中,所述动作板安装在固定件上并能左右定向移动,所述铁块安装在动作板上;铁芯、线圈架及线圈;所述线圈架安装在下半壳体中,所述线圈安装在线圈架上,所述铁芯插装在线圈中且位于铁块的左侧,线圈通电后铁芯产生的磁力吸引铁块使动作板向左移动;以及电路板、零线弹性动触片及火线弹性动触片;所述零线弹性动触片及火线弹性动触片位于下半壳体中,零线弹性动触片及火线弹性动触片的上部分别与电路板电连接,零线弹性动触片的下部位于零线插脚上部的右侧,火线弹性动触片的下部位于火线插脚上部的右侧;当铁芯有磁力时,动作板向左移动,动作板带动零线弹性动触片及火线弹性动触片的下部向左移从而使零线弹性动触片的下部与零线插脚的上部接触并电连接,火线弹性动触片的下部与火线插脚的上部接触并电连接;当铁芯没磁力时,零线弹性动触片及火线弹性动触片弹性复位使零线弹性动触片的下部不与零线插脚的上部接触,火线弹性动触片的下部不与火线插脚的上部接触。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安装在动作板的左部,所述铁块安装在固定架上并位于铁芯的右部。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动作板上设有定位滑道,在所述固定件上设有定位凸块,所述定位凸块插在定位滑道中并能沿着定位滑道左右定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零线插脚及火线插脚的上部均设有弹性弯折部位。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地线弹性动触片及地线插脚;所述地线插脚插装在壳体的下部且地线插脚的上部位于壳体的内腔中,所述地线弹性动触片位于壳体的内腔中,地线弹性动触片的上部与电路板电连接,地线弹性动触片的下部位于地线插脚上部的右侧;当铁芯没磁力时,动作板向右移动使地线弹性动触片的下部向右移,地线弹性动触片的下部不与地线插脚的上部接触;当铁芯有磁力时,动作板向左移动,地线弹性动触片弹性复位,地线弹性动触片的下部与地线插脚的上部接触并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铁芯是“U”形铁芯,所述“U”形铁芯的上臂插在线圈中。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为:铁芯所产生的磁力吸动动作板就能使火线弹性动触片及零线弹性动触片弹性形变移动,结构紧凑,工作稳定及省电。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4是图3中A-A的剖视图;图5是图本技术的仰视图;图6是图5中B-B的动作板与零线弹性动触片及火线弹性动触片抵靠时的剖视图;图7是图5中B-B的动作板与地线弹性动触片抵靠时的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去除上半壳后的立体图;图9是图8去除电路板后的立体图;图10是图9去除固定件、动作板、地线弹性动触片、零线弹性动触片及火线弹性动触片后的立体图;图11是本技术去除壳体后的仰视位的立体图;图12是技术去除壳体后的俯视位的立体图;图13是本技术固定件、动作板、固定架及铁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互相结合。在本技术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及“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13所示,其是漏电保护器,包括:上半壳体1、下半壳体16、零线插脚13及火线插脚15;所述零线插脚13及火线插脚15分别插装在下半壳体16上且零线插脚13及火线插脚15的上部均位于下半壳体16中,所述上半壳体1盖在下半壳体16上;动作板9、铁块11及固定件12;所述固定件12安装在下半壳体16中,所述动作板9安装在固定件12上并能左右定向移动,所述铁块11安装在动作板9的左部;铁芯3、线圈架4及线圈5;所述线圈架4安装在下半壳体16中,所述线圈5安装在线圈架4上,所述铁芯3插装在线圈5中且位于铁块11的左侧,线圈5通电后铁芯3产生的磁力吸引铁块11使动作板9向左移动;以及电路板2、零线弹性动触片6及火线弹性动触片8;所述电路板2位于上半壳体1与下半壳体16形成的空间中,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2安装在线圈架4上,电路板2的安装方法不仅限于安装在线圈架4上,也可安装在其他部件上;所述零线弹性动触片6及火线弹性动触片8位于下半壳体16中,零线弹性动触片6及火线弹性动触片8的上部分别与电路板2电连接,零线弹性动触片6的下部位于零线插脚13上部的右侧,火线弹性动触片8的下部位于火线插脚15上部的右侧;当铁芯3有磁力时,动作板9向左移动,动作板9带动零线弹性动触片6及火线弹性动触片8的下部向左移从而使零线弹性动触片6的下部与零线插脚13的上部接触并电连接,火线弹性动触片8的下部与火线插脚15的上部接触并电连接;当铁芯3没磁力时,零线弹性动触片6及火线弹性动触片8弹性复位使零线弹性动触片6的下部不与零线插脚13的上部接触,火线弹性动触片8的下部不与火线插脚15的上部接触。工作时,当不漏电时,线圈4通电,铁芯3有磁力,动作板9向左移动,动作板9带动零线弹性动触片6及火线弹性动触片8的下部向左移从而使零线弹性动触片6的下部与零线插脚13的上部接触并电连接,火线弹性动触片8的下部与零线插脚13的上部接触并电连接;当漏电时,线圈4失电,铁芯3没有磁力,零线弹性动触片6及火线弹性动触片8的下部弹性复位,零线弹性动触片6及火线弹性动触片8下部向右移,零线弹性动触片6的下部不与零线插脚13的上部接触,火线弹性动触片8的下部不与零线插脚13的上部接触。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架10,所述固定架10安装在动作板9的左部,所述铁块11安装在固定架10上并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下半壳体(16)、零线插脚(13)及火线插脚(15);所述零线插脚(13)及火线插脚(15)分别插装在下半壳体(16)上且零线插脚(13)及火线插脚(15)的上部均位于下半壳体(16)中;/n动作板(9)、铁块(11)及固定件(12);所述固定件(12)安装在下半壳体(16)中,所述动作板(9)安装在固定件(12)上并能左右定向移动,所述铁块(11)安装在动作板(9)上;/n铁芯(3)、线圈架(4)及线圈(5);所述线圈架(4)安装在下半壳体(16)中,所述线圈(5)安装在线圈架(4)上,所述铁芯(3)插装在线圈(5)中且位于铁块(11)的左侧,线圈(5)通电后铁芯(3)产生的磁力吸引铁块(11)使动作板(9)向左移动;以及/n电路板(2)、零线弹性动触片(6)及火线弹性动触片(8);所述零线弹性动触片(6)及火线弹性动触片(8)位于下半壳体(16)中,零线弹性动触片(6)及火线弹性动触片(8)的上部分别与电路板(2)电连接,零线弹性动触片(6)的下部位于零线插脚(13)上部的右侧,火线弹性动触片(8)的下部位于火线插脚(15)上部的右侧;当铁芯(3)有磁力时,动作板(9)向左移动,动作板(9)带动零线弹性动触片(6)及火线弹性动触片(8)的下部向左移从而使零线弹性动触片(6)的下部与零线插脚(13)的上部接触并电连接,火线弹性动触片(8)的下部与火线插脚(15)的上部接触并电连接;当铁芯(3)没磁力时,零线弹性动触片(6)及火线弹性动触片(8)弹性复位使零线弹性动触片(6)的下部不与零线插脚(13)的上部接触,火线弹性动触片(8)的下部不与火线插脚(15)的上部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半壳体(16)、零线插脚(13)及火线插脚(15);所述零线插脚(13)及火线插脚(15)分别插装在下半壳体(16)上且零线插脚(13)及火线插脚(15)的上部均位于下半壳体(16)中;
动作板(9)、铁块(11)及固定件(12);所述固定件(12)安装在下半壳体(16)中,所述动作板(9)安装在固定件(12)上并能左右定向移动,所述铁块(11)安装在动作板(9)上;
铁芯(3)、线圈架(4)及线圈(5);所述线圈架(4)安装在下半壳体(16)中,所述线圈(5)安装在线圈架(4)上,所述铁芯(3)插装在线圈(5)中且位于铁块(11)的左侧,线圈(5)通电后铁芯(3)产生的磁力吸引铁块(11)使动作板(9)向左移动;以及
电路板(2)、零线弹性动触片(6)及火线弹性动触片(8);所述零线弹性动触片(6)及火线弹性动触片(8)位于下半壳体(16)中,零线弹性动触片(6)及火线弹性动触片(8)的上部分别与电路板(2)电连接,零线弹性动触片(6)的下部位于零线插脚(13)上部的右侧,火线弹性动触片(8)的下部位于火线插脚(15)上部的右侧;当铁芯(3)有磁力时,动作板(9)向左移动,动作板(9)带动零线弹性动触片(6)及火线弹性动触片(8)的下部向左移从而使零线弹性动触片(6)的下部与零线插脚(13)的上部接触并电连接,火线弹性动触片(8)的下部与火线插脚(15)的上部接触并电连接;当铁芯(3)没磁力时,零线弹性动触片(6)及火线弹性动触片(8)弹性复位使零线弹性动触片(6)的下部不与零线插脚(13)的上部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焕祥卢展能丁晓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安德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