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回收轭铁组件的电磁继电器基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0349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于回收轭铁组件的电磁继电器基座,其包括由水平设置的下板和竖直设置在下板上的上板组合形成的轭铁组件以及用于供轭铁组件安装的底座,底座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和两件竖直设置在底板两侧的固定板,两件固定板相向设置的一侧上设置有限位块,两件限位块上均竖直设置有插孔,上板的两侧均设置有凸起,两件凸起的下方均设置有与插孔过盈配合设置的第一插针,当下板的下表面与底板的上表面抵接时,第一插针插接于插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便于拆装轭铁组件,可将轭铁组件回收的效果。

A base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 for easy recovery of yoke compon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回收轭铁组件的电磁继电器基座
本技术涉及电气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回收轭铁组件的电磁继电器基座。
技术介绍
电磁继电器是一种能把电能转换为磁能来进行工作,从而达到以小电流控制大电流目的的装置,其主要有线圈、铁芯、铁架、衔铁、挂钩、推动卡、基座、外壳、端子等部分组成。目前,当线圈在其引线脚的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或电流时,通电的线圈就会产生磁通,磁通通过铁芯、轭轶、衔铁和一定的工作气隙产生吸引力,从而驱动动簧片接通静簧片来现实电路的通断和转换。现有的技术如公告号CN208422791U公开的一种电磁继电器基座与轭铁相互嵌制机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侧上部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前侧设有凹槽卡口,所述基座上部前侧设有轭铁组件,所述轭铁组件包括有下板、上板、凸出部和限位块,所述下板上安装有上板,所述下板与基座平行设置,所述上板与下板竖直设置,所述上板左右两侧均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限位槽相互适配,所述凸出部前侧设有限位块;本技术设有限位槽和凸出部,将轭铁组件与基座相互卡持约束,使其不易错位及滑脱,部件彼此之间能够形成有效的牵制,从而加强了其机械运动的稳定性,同时该电磁继电器设有凹槽卡口和限位块,进一步加强了其机械运动的稳定性。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安装轭铁组件的基座为塑料制品,塑料制品一般采用注塑成型,轭铁组件的下板插接到限位槽内时,凸起和限位块将其固定安装在限位槽上,当限位槽上有部分出现损坏或者安装出现偏差时,无法将轭铁组件取出进行重新安装,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回收轭铁组件的电磁继电器基座,其具有便于拆装轭铁组件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由水平设置的下板和竖直设置在下板上的上板组合形成的轭铁组件以及用于供轭铁组件安装的底座,所述底座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和两件竖直设置在底板两侧的固定板,两所述固定板相向设置的一侧上设置有限位凸起,两所述限位凸起上均竖直设置有插孔,所述上板的两侧设置有与插孔过盈配合设置的插针,当下板的下表面与底板的上表面抵接时,所述插针插接于所述插孔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针与插孔配合设置,安装的时候只需将上板上的插针插入到固定板的插孔上,当需要将轭铁组件和基座分离的时候,只需将插针从插孔上拔出来,即可实现轭铁组件与基座之间的分离,而且插针与插孔之间由于摩擦力,插针插入到插孔内时不易从插孔上掉出来。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插孔的内壁和插孔的上表面相接的位置倒圆角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圆角设置的插孔为插针的插入提供了导向作用,有利于插针插入到插孔内。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插针的下端面与第一插针的左右两侧面相接的位置呈倒直角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直角设置的插针去除了插针的锐边,防止边角过于锋利刮伤到人。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插针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防滑纹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纹路加强了插针与插孔之间的摩擦,插针轻易从插孔上掉出,使得轭铁组件和基座之间轻易分离。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所述固定板相向设置的一侧均设置有与固定板上表面连通以用于供上板卡接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插孔连通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凹槽具有再次限位功能和定位功能,当需要将上板插接到插孔内时,将插针沿着内凹槽向下插入到插孔内即可,而且内凹槽能够保护插孔上端的上板不会在外力作用下弯折。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下板的边缘设置有若干道向下弯折成型的第二插针,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若干道分别与各道第二插针对应设置以用于供各根第二插针插接的插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插针和插座的配合设置能够使下板与底板之间也实现可拆卸安装,加强了轭铁组件与基座之间的固定连接,减小轭铁组件从基座上掉落的可能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起子槽,所述起子槽与底板的上表面以及底板与固定板垂直的一侧面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起子伸入起子槽内可以将安装在基座上的轭铁组件撬起,实现轭铁组件和基座分离。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上板上设置有贯穿设置的起子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子穿设过起子孔将轭铁组件撬起实现轭铁组件和基座的分离,可以将轭铁组机回收利用。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第一插针和插孔的配合设置便于轭铁组件的拆装,将第一插针从插孔上拔出来即可实现轭铁组件和底座的分离;2.通过起子孔或起子槽方便将轭铁组件从底座上分离出来,有利于回收轭铁组件;3.倒直角设置的第一插针削去了第一插针的锐边,能够防止边角过于锋利刮伤到人。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一中轭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一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二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座;11、底板;111、插座;112、起子槽;12、固定板;121、限位槽;122、限位块;123、插孔;2、轭铁组件;21、上板;211、凸起;212、第一插针;213、防滑纹路;214、起子孔;22、下板;221、第二插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便于回收轭铁组件的电磁继电器基座,包括底座1和安装于底座1上的轭铁组件2,底座1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11和两件竖直设置在底板11两侧边上的固定板12,轭铁组件2包括水平设置的下板22和竖直设置在下板22上的上板21;其中,轭铁组件2的下板22贴合于底板11的上表面上,轭铁组件2的上板21处于两件固定板12相向设置的一侧面之间。参照图2,轭铁组件2的上板21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凸起211,两件凸起211的下方均设置有第一插针212,第一插针212的下端面与第一插针212的侧面相接的位置呈倒直角设置,经过倒直角设置的第一插针212削去了第一插针212的锐边,使其不易刺伤到人;第一插针21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增大第一插针212表面摩擦效果的防滑纹路213。上板21的侧面上设置有贯穿上板21侧面设置的起子孔214,起子穿过起子孔214将轭铁组件2撬起,能够实现将轭铁组件2回收的效果。轭铁组件2的下板22的边缘设置有若干道向下弯折成型的第二插针221,本实施例中第二插针221设置有两件,且两件第二插针221分别位于下板22的两侧边上。冲压轭铁组件2时,上板21和下板22一体成型,且上板21和下板22上均分别冲裁有第一插针212和第二插针221,然后沿着中间位置将轭铁组件290°弯折形成互相垂直的上板21和下板22;其中,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回收轭铁组件的电磁继电器基座,包括由水平设置的下板(22)和竖直设置在下板(22)上的上板(21)组合形成的轭铁组件(2)以及用于供轭铁组件(2)安装的底座(1),所述底座(1)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11)和两件竖直设置在底板(11)两侧的固定板(12),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固定板(12)相向设置的一侧上设置有限位块(122),两所述限位块(122)上均竖直设置有插孔(123),所述上板(21)的两侧均设置有凸起(211),两所述凸起(211)的下方均设置有与插孔(123)过盈配合设置的第一插针(212),当下板(22)的下表面与底板(11)的上表面抵接时,所述第一插针(212)插接于所述插孔(123)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回收轭铁组件的电磁继电器基座,包括由水平设置的下板(22)和竖直设置在下板(22)上的上板(21)组合形成的轭铁组件(2)以及用于供轭铁组件(2)安装的底座(1),所述底座(1)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11)和两件竖直设置在底板(11)两侧的固定板(12),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固定板(12)相向设置的一侧上设置有限位块(122),两所述限位块(122)上均竖直设置有插孔(123),所述上板(21)的两侧均设置有凸起(211),两所述凸起(211)的下方均设置有与插孔(123)过盈配合设置的第一插针(212),当下板(22)的下表面与底板(11)的上表面抵接时,所述第一插针(212)插接于所述插孔(12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回收轭铁组件的电磁继电器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123)的内壁和插孔(123)的上表面相接的位置倒圆角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回收轭铁组件的电磁继电器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针(212)的下端面与第一插针(212)的左右两侧面相接的位置呈倒直角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卓宏坪陈静宜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誉信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