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应釜取样装置,具体涉及溶液取样领域,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中心位置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端部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搅拌杆,多个所述搅拌杆均与转杆焊接,所述转杆的一侧设置有取样机构;所述取样机构包括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内部设置有内杆,所述内杆与旋转杆滑动连接,所述内杆的内部设置有放置架,所述放置架的顶部设置有收集腔,所述收集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通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旋转内杆,使外壳内液体到达的内部,旋转内杆,使内杆内的物件处于封闭环境,再次旋转内杆,拉扯旋转杆,方便将从内杆的内部取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应釜取样装置
本技术涉及溶液取样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反应釜取样装置。
技术介绍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在反应过程中,需要在反应釜中进行取样,用以检测反应物的生产过程中的情况。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取样都只能从固定位置进行取样,使样本过于单一,检测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应釜取样装置,通过旋转内杆,使外壳内液体到达的内部,旋转内杆,使内杆内的物件处于封闭环境,再次旋转内杆,拉扯旋转杆,方便将从内杆的内部取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反应釜取样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中心位置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端部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搅拌杆,多个所述搅拌杆均与转杆焊接,所述转杆的一侧设置有取样机构;所述取样机构包括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内部设置有内杆,所述内杆与旋转杆滑动连接,所述内杆的内部设置有放置架,所述放置架的顶部设置有收集腔,所述收集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通槽,所述收集腔远离第一通槽的一侧设置有收集腔液位传感器,所述内杆远离第一通槽的一侧设置有通管,所述通管的外表面设置有阀门,所述通管远离阀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孔洞,所述收集腔与放置架相贴合,所述收集腔液位传感器与内杆固定连接,所述内杆的顶部设置有旋转机构。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挡块,所述挡块与旋转杆呈一体式设计,所述内杆的顶部设置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与内杆呈一体式设计。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杆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贯穿旋转杆的侧壁,所述第一通槽贯穿内杆的侧壁。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通管贯穿内杆的侧壁,所述第一孔洞贯穿旋转杆的侧壁。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收集腔液位传感器与收集腔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杆与外壳转动连接。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槽与第二通槽的轴截面均大于收集腔的轴截面。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杆的外表面与旋转杆的内表面相贴合。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杆与电机的输出轴端部焊接。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通过旋转内杆,使通管与阀门重合,使外壳内部不同层面的液体通过对应的通管到达收集腔的内部,旋转内杆,使内杆将旋转杆内缺口全堵住,使内杆内的物件处于封闭环境,再次旋转内杆,拉扯旋转杆,使旋转杆内的物件脱离外壳,使第二通槽与第一通槽重合,方便将收集腔从内杆的内部取出,与现有技术相比,取样不同深度的液体;2、通过旋转移动块,移动块抵达一侧的挡块时,第一孔洞与通管之间重合,便于液体流入,当反向旋转移动块,移动块抵住另一侧的挡块后第一通槽与第二通槽重合,而第一孔洞与通管进行分离,便于拿出液体,当移动块移动到两个挡块之间时,使内杆内部的物件处于密闭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知道应该旋转到什么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纵剖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A部结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图1的B部结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纵剖图。图5为本技术的旋转杆与内杆俯视图。附图标记为:1外壳、2旋转杆、3转杆、4电机、5搅拌杆、6内杆、7第一孔洞、8通管、9阀门、10第一通槽、11收集腔、12放置架、13液位传感器、14挡块、15移动块、16第二通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应釜取样装置,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的顶部中心位置设置有电机4,所述电机4与外壳1固定连接,所述电机4的输出轴端部设置有转杆3,所述转杆3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搅拌杆5,多个所述搅拌杆5均与转杆3焊接,所述转杆3的一侧设置有取样机构;所述取样机构包括旋转杆2,所述旋转杆2的内部设置有内杆6,所述内杆6与旋转杆2滑动连接,所述内杆6的内部设置有放置架12,所述放置架12的顶部设置有收集腔11,所述收集腔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通槽10,所述收集腔11远离第一通槽10的一侧设置有收集腔液位传感器13,所述内杆6远离第一通槽10的一侧设置有通管8,所述通管8的外表面设置有阀门9,所述通管8远离阀门9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孔洞7,所述收集腔11与放置架12相贴合,所述收集腔液位传感器13与内杆6固定连接,所述内杆6的顶部设置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杆2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通槽16,所述第二通槽16贯穿旋转杆2的侧壁,所述第一通槽10贯穿内杆6的侧壁,使排液和拿出溶液更加方便;所述通管8贯穿内杆6的侧壁,所述第一孔洞7贯穿旋转杆2的侧壁,使排液更加便捷;所述收集腔液位传感器13与收集腔11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杆2与外壳1转动连接,使固定更加牢固;所述第一通槽10与第二通槽16的轴截面均大于收集腔11的轴截面,方便取出溶液;所述内杆6的外表面与旋转杆2的内表面相贴合,避免液体渗透;所述转杆3与电机4的输出轴端部焊接,方便旋转;实施方式具体为:通过旋转内杆6,使第二通槽16与第一通槽10重合,方便将收集腔11放入内杆6的内部,将收集腔11放置在放置架12的表面通过旋转内杆6,使通管8与阀门9重合,使外壳1内部不同层面的液体通过对应的通管8到达收集腔11的内部,随着收集腔11内部液体上升,最后到达收集腔SZRD805液位传感器13的位置,收集腔SZRD805液位传感器13发出信号控制阀门9,使阀门9进行关闭,旋转内杆6,使内杆6将旋转杆2内缺口全堵住,使内杆6内的物件处于封闭环境,再次旋转内杆6,拉扯旋转杆2,使旋转杆2内的物件脱离外壳1,使第二通槽16与第一通槽10重合,方便将收集腔11从内杆6的内部取出,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取样都只能从固定位置进行取样,使样本过于单一,使检测效果差的问题。如图3-5所示,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挡块14,所述挡块14与旋转杆2呈一体式设计,所述内杆6的顶部设置有移动块15,所述移动块15与内杆6呈一体式设计;实施方式具体为:通过旋转移动块15,从而带着内杆6进行旋转,移动块15抵达一侧的挡块14时,第一孔洞7与通管8之间重合,便于液体流入,当反向旋转移动块15,移动块15抵住另一侧的挡块14后第一通槽10与第二通槽16重合,而第一孔洞7与通管8进行分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应釜取样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顶部中心位置设置有电机(4),所述电机(4)与外壳(1)固定连接,所述电机(4)的输出轴端部设置有转杆(3),所述转杆(3)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搅拌杆(5),多个所述搅拌杆(5)均与转杆(3)焊接,所述转杆(3)的一侧设置有取样机构;/n所述取样机构包括旋转杆(2),所述旋转杆(2)的内部设置有内杆(6),所述内杆(6)与旋转杆(2)滑动连接,所述内杆(6)的内部设置有放置架(12),所述放置架(12)的顶部设置有收集腔(11),所述收集腔(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通槽(10),所述收集腔(11)远离第一通槽(10)的一侧设置有收集腔液位传感器(13),所述内杆(6)远离第一通槽(10)的一侧设置有通管(8),所述通管(8)的外表面设置有阀门(9),所述通管(8)远离阀门(9)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孔洞(7),所述收集腔(11)与放置架(12)相贴合,所述收集腔液位传感器(13)与内杆(6)固定连接,所述内杆(6)的顶部设置有旋转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釜取样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顶部中心位置设置有电机(4),所述电机(4)与外壳(1)固定连接,所述电机(4)的输出轴端部设置有转杆(3),所述转杆(3)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搅拌杆(5),多个所述搅拌杆(5)均与转杆(3)焊接,所述转杆(3)的一侧设置有取样机构;
所述取样机构包括旋转杆(2),所述旋转杆(2)的内部设置有内杆(6),所述内杆(6)与旋转杆(2)滑动连接,所述内杆(6)的内部设置有放置架(12),所述放置架(12)的顶部设置有收集腔(11),所述收集腔(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通槽(10),所述收集腔(11)远离第一通槽(10)的一侧设置有收集腔液位传感器(13),所述内杆(6)远离第一通槽(10)的一侧设置有通管(8),所述通管(8)的外表面设置有阀门(9),所述通管(8)远离阀门(9)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孔洞(7),所述收集腔(11)与放置架(12)相贴合,所述收集腔液位传感器(13)与内杆(6)固定连接,所述内杆(6)的顶部设置有旋转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挡块(14),所述挡块(14)与旋转杆(2)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长波,杨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天源基化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