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猪用粉加粒教槽料的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99495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猪用粉加粒教槽料的混合装置,包括底腔,斜向板,混板,混合腔,中心柱,弧头,斜柱和转轴,所述底腔的前端设置有混合腔,且混合腔的内部设置有转轴,该转轴的两侧设置有中心柱;所述中心柱的两侧均设置有斜柱,且斜柱的一侧设置有斜向板,该中心柱的一端设置有混板,其中混板的表面设置有弧头;所述底腔包括电机和开关,且底腔的内部设置有电机,该底腔的表面安装有开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斜向板,弧头和贴边弧的设置,有利于避免装置的整体混合结构单一,提高装置不同结构在旋转下的适应力,提高工作效能,避免现有结构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粘粘形成的残留现象,避免原料浪费,提高使用体验。

A kind of mixing device for pig's powder and gran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猪用粉加粒教槽料的混合装置
本技术属于教槽料混合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猪用粉加粒教槽料的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教槽料,俗称:代乳料、人工乳,是一种为代替全乳而配制的饲料,其主要原料是乳业副产品,教槽料可以帮助猪在生长过程中的营养均衡,降低猪的发病率,其根本目的是让乳猪逐步适应植物性饲料,优秀教槽料的使用可以促进胃肠道菌群和酶系统的发育,为后期的生长做准备。因此教槽料在现在深受人们的欢迎,以此占据了养殖业的部分市场,为养殖者所欢迎,教槽料在制造过程中需要进行混合工艺提高内部原料的均匀性,因此教槽料混合装置在教槽料的质量问题中成为影响装置之一,但是现有教槽料混合装置依然存在着扇叶单一,搅拌应力差,造成工作效能低下,单一搅拌在搅拌装置内部引发大量残留,形成原料浪费,影响使用体验的问题。因此,专利技术一种猪用粉加粒教槽料的混合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猪用粉加粒教槽料的混合装置,以解决现有教槽料混合装置依然存在着扇叶单一,搅拌应力差,造成工作效能低下,单一搅拌在搅拌装置内部引发大量残留,形成原料浪费,影响使用体验的问题。一种猪用粉加粒教槽料的混合装置,包括底腔,斜向板,混板,混合腔,中心柱,弧头,斜柱和转轴,所述底腔的前端设置有混合腔,且混合腔的内部设置有转轴,该转轴的两侧设置有中心柱;所述中心柱的两侧均设置有斜柱,且斜柱的一侧设置有斜向板,该中心柱的一端设置有混板,其中混板的表面设置有弧头;所述底腔包括电机和开关,且底腔的内部设置有电机,该底腔的表面安装有开关;所述混合腔包括扣槽,密封门和进料口,且混合腔的前端通过扣槽连接有密封门,该混合腔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弧头包括扣口和贴边弧,且弧头的上端设置有扣口,该扣口的上端设置有贴边弧;所述混合腔采用桶状结构的不锈钢,且混合腔通过焊接结构设置在底腔的前端外围,该混合腔的底端通过开设结构设置有开口并通过密封塞堵塞密封;所述转轴采用柱状结构的不锈钢,且转轴的底端通过焊接结构连接在电机的轴端,该电机采用YE2型号电机,其中电机与开关或外部电源形成串联结构连接;所中心柱采用柱状结构的不锈钢,且中心柱通过焊接结构固定在转轴的表面中间外围,该中心柱采用对称结构分布,其中中心柱的前端采用圆弧结构过渡;所述斜柱采用柱状结构的不锈钢,且斜柱通过焊接结构固定在中心柱的两侧,该斜柱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斜向板采用板状结构的PVC,且斜向板通过焊接结构固定在斜柱的一侧,该斜向板均匀分布在斜柱的表面一侧。所述混板采用板状结构的PVC,且混板通过胶粘固定在中心柱的前端表面,该混板采用对称结构分布在转轴的两侧。所述弧头采用柱状结构的PVC,且弧头通过螺纹结构安装在混板的表面,该弧头均匀分布在混板的表面。所述扣槽采用圆形结构的凹槽,且扣槽通过开设结构设置在混合腔的前端表面,该扣槽的内围胶粘有橡胶密封圈,其中扣槽通过卡扣结构与密封门进行密封安装。所述扣口采用柱状结构PVC,且扣口通过开设结构设置在弧头的上端表面,该扣口通过凸起卡扣结构安装有贴边弧。所述贴边弧采用弧状结构的软性硅胶,且贴边弧对应分布在扣口的上端,该贴边弧与扣口为对等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斜向板的设置,保证装置的整体斜向搅拌力,为使用者带来较为稳定的整体使用性能,为使用者带来不同旋转应力的装置,避免现有搅拌结构单一带来的搅拌性能不佳的问题。2.本技术弧头的设置,保证装置的整体搅拌接触性,通过前端卡扣结构连接贴边弧,避免现有结构原料粘粘引起的原料浪费的问题,为使用者带来较为稳定的工作体验。3.本技术斜向板的设置,采用对称结构形成装置搅拌结构,为使用者带来较为高效的搅拌体验,提高使用效能,为使用者带来优质的使用体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图1中的混合腔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图1中的弧头结构示意图。图中:1-袋体,2-侧堵口,3-内通,4-侧辅,5-主封口,51-竖柱,52-堵头,53-密封圈,6-主置腔,61-上滑柱,62-下引柱,7-横通。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猪用粉加粒教槽料的混合装置,包括底腔1,斜向板2,混板3,混合腔4,中心柱5,弧头6,斜柱7和转轴8,所述底腔1的前端设置有混合腔4,且混合腔4的内部设置有转轴8,该转轴8的两侧设置有中心柱5;所述中心柱5的两侧均设置有斜柱7,且斜柱7的一侧设置有斜向板2,该中心柱5的一端设置有混板3,其中混板3的表面设置有弧头6;所述底腔1包括电机11和开关12,且底腔1的内部设置有电机11,该底腔1的表面安装有开关12;所述混合腔4包括扣槽41,密封门42和进料口43,且混合腔4的前端通过扣槽41连接有密封门42,该混合腔4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43;所述弧头6包括扣口61和贴边弧62,且弧头6的上端设置有扣口61,该扣口61的上端设置有贴边弧62;所述混合腔4采用桶状结构的不锈钢,且混合腔4通过焊接结构设置在底腔1的前端外围,该混合腔4的底端通过开设结构设置有开口并通过密封塞堵塞密封;所述转轴8采用柱状结构的不锈钢,且转轴8的底端通过焊接结构连接在电机11的轴端,该电机11采用YE2型号电机,其中电机11与开关12或外部电源形成串联结构连接;所中心柱5采用柱状结构的不锈钢,且中心柱5通过焊接结构固定在转轴8的表面中间外围,该中心柱5采用对称结构分布,其中中心柱5的前端采用圆弧结构过渡;所述斜柱7采用柱状结构的不锈钢,且斜柱7通过焊接结构固定在中心柱5的两侧,该斜柱7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斜向板2采用板状结构的PVC,且斜向板2通过焊接结构固定在斜柱7的一侧,该斜向板2均匀分布在斜柱7的表面一侧,保证装置的结构对称性,提高搅拌过程中的整体混合性能,为使用者带来稳定的工作状态与高效的工作效率,提高使用体验与工作能效。所述混板3采用板状结构的PVC,且混板3通过胶粘固定在中心柱5的前端表面,该混板3采用对称结构分布在转轴8的两侧,保证装置的不同结构的搅拌适应力,为使用者带来较为稳定的工作状态,为使用者带来较为高效的搅拌状态,提高装置搅拌功能的体验。所述弧头6采用柱状结构的PVC,且弧头6通过螺纹结构安装在混板3的表面,该弧头6均匀分布在混板3的表面,保证装置的连接性能,为使用者带来较为对称的装置结构,提高装置工作状态的均匀性与搅拌均匀性,为使用者带来较为稳定的的整体体验。所述扣槽41采用圆形结构的凹槽,且扣槽41通过开设结构设置在混合腔4的前端表面,该扣槽41的内围胶粘有橡胶密封圈,其中扣槽41通过卡扣结构与密封门42进行密封安装,确保装置的前端密封性能,为使用者提供较为稳定的整体密封性,避免由于内部搅拌结构带来的原料泄露,通过侧面开口提高清洁便利性。所述扣口61采用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猪用粉加粒教槽料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腔(1),斜向板(2),混板(3),混合腔(4),中心柱(5),弧头(6),斜柱(7)和转轴(8),所述底腔(1)的前端设置有混合腔(4),且混合腔(4)的内部设置有转轴(8),该转轴(8)的两侧设置有中心柱(5);所述中心柱(5)的两侧均设置有斜柱(7),且斜柱(7)的一侧设置有斜向板(2),该中心柱(5)的一端设置有混板(3),其中混板(3)的表面设置有弧头(6);所述底腔(1)包括电机(11)和开关(12),且底腔(1)的内部设置有电机(11),该底腔(1)的表面安装有开关(12);所述混合腔(4)包括扣槽(41),密封门(42)和进料口(43),且混合腔(4)的前端通过扣槽(41)连接有密封门(42),该混合腔(4)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43);所述弧头(6)包括扣口(61)和贴边弧(62),且弧头(6)的上端设置有扣口(61),该扣口(61)的上端设置有贴边弧(62);所述混合腔(4)采用桶状结构的不锈钢,且混合腔(4)通过焊接结构设置在底腔(1)的前端外围,该混合腔(4)的底端通过开设结构设置有开口并通过密封塞堵塞密封;所述转轴(8)采用柱状结构的不锈钢,且转轴(8)的底端通过焊接结构连接在电机(11)的轴端,该电机(11)采用YE2型号电机,其中电机(11)与开关(12)或外部电源形成串联结构连接;所中心柱(5)采用柱状结构的不锈钢,且中心柱(5)通过焊接结构固定在转轴(8)的表面中间外围,该中心柱(5)采用对称结构分布,其中中心柱(5)的前端采用圆弧结构过渡;所述斜柱(7)采用柱状结构的不锈钢,且斜柱(7)通过焊接结构固定在中心柱(5)的两侧,该斜柱(7)的数量为四个。/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猪用粉加粒教槽料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腔(1),斜向板(2),混板(3),混合腔(4),中心柱(5),弧头(6),斜柱(7)和转轴(8),所述底腔(1)的前端设置有混合腔(4),且混合腔(4)的内部设置有转轴(8),该转轴(8)的两侧设置有中心柱(5);所述中心柱(5)的两侧均设置有斜柱(7),且斜柱(7)的一侧设置有斜向板(2),该中心柱(5)的一端设置有混板(3),其中混板(3)的表面设置有弧头(6);所述底腔(1)包括电机(11)和开关(12),且底腔(1)的内部设置有电机(11),该底腔(1)的表面安装有开关(12);所述混合腔(4)包括扣槽(41),密封门(42)和进料口(43),且混合腔(4)的前端通过扣槽(41)连接有密封门(42),该混合腔(4)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43);所述弧头(6)包括扣口(61)和贴边弧(62),且弧头(6)的上端设置有扣口(61),该扣口(61)的上端设置有贴边弧(62);所述混合腔(4)采用桶状结构的不锈钢,且混合腔(4)通过焊接结构设置在底腔(1)的前端外围,该混合腔(4)的底端通过开设结构设置有开口并通过密封塞堵塞密封;所述转轴(8)采用柱状结构的不锈钢,且转轴(8)的底端通过焊接结构连接在电机(11)的轴端,该电机(11)采用YE2型号电机,其中电机(11)与开关(12)或外部电源形成串联结构连接;所中心柱(5)采用柱状结构的不锈钢,且中心柱(5)通过焊接结构固定在转轴(8)的表面中间外围,该中心柱(5)采用对称结构分布,其中中心柱(5)的前端采用圆弧结构过渡;所述斜柱(7)采用柱状结构的不锈钢,且斜柱(7)通过焊接结构固定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长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绿色巨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