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性液晶化合物、聚合性组合物、聚合物、相位差膜及其制造方法、转印用层叠体、光学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95756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通式(1)

Polymer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polymer compositions, polymers, phase difference films and their manufacturing methods, transfer laminations, optical components and their manufacturing methods, and display devi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聚合性液晶化合物、聚合性组合物、聚合物、相位差膜及其制造方法、转印用层叠体、光学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聚合性液晶化合物、聚合性组合物、聚合物、相位差膜及其制造方法、转印用层叠体、光学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先前,关于液晶显示装置或发光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业界提出有将相位差膜、偏振板等光学构件配置于面板面的构成。例如,于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等发光显示装置中,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发光层的光,设置有反射性优异的金属电极。另一方面,因使用该金属电极而使外界光反射增大。因此,已知有,于发光显示装置中,为了抑制该外界光反射,而于视觉辨认侧使用包含将直线偏振光转换为圆偏振光的1/4波长板与偏振片的圆偏振板。相位差膜中,除上述1/4波长板以外,还有将直线偏振光的偏振光振动面转换90度的1/2波长板等。这些相位差膜能够对于某特定的单色光,准确地转换为光线波长的1/4λ或1/2λ的相位差。然而,现有的相位差膜存在穿过相位差膜输出的偏振光会被转换为有色偏振光的问题。其产生的原因在于:构成相位差膜的材料基于相位差而具有波长分散性,相对于可见光区域的光线混合存在的白色光,各波长下的偏振光状态产生分布。为了防止该问题,必须控制波长分散性以成为各波长下所设计的相位差,要求能够对于宽广波长区域的光提供均一的相位差的宽频带相位差膜、即所谓具有逆波长分散性的相位差膜。关于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可列举:将膜进行延伸而制造的方法;或例如于经取向处理的支承体上涂布包含液晶化合物的聚合性组合物,将溶剂干燥,使液晶化合物取向后,通过紫外线或热进行聚合,从而制造的方法。作为具有逆波长分散性的相位差膜,例如提出有将2片相位差层于取向轴的方向上分别赋予角度而进行层叠的方法(专利文献1及2)。然而,此种层叠体存在需要2片相位差层,且于将2片相位差层层叠时制造上较为繁杂或相位差膜的膜厚增厚等问题。随着便携型信息终端的高功能化及普及,不断要求使显示装置的厚度减薄,其结果,还谋求作为构成构件的相位差膜的薄膜化。因此,为了能够以1层来构成具有逆波长分散性的相位差层,业界推进开发:实现使双折射率(△n)的波长分散性减小或相反的特性的逆波长分散性的液晶化合物(例如专利文献3~4)。再者,通常认为:取相对于相位差膜的入射光的波长λ作为横轴,取其双折射率(△n=相对于异常光的折射率ne-相对于寻常光的折射率n0)作为纵轴进行绘图所得的曲线图的斜率为正(向右上升)时,其双折射率的波长分散为逆、或构成该相位差膜的材料的液晶化合物为逆波长分散性。然而,例如专利文献3~4的化合物等、现有的具有逆波长分散性的液晶化合物由于双折射率(△n)较小,故而为了获得所需的相位差(Re(λ)=双折射率Δn(λ)×膜厚d),必须使膜厚增厚。另外,例如于1/4波长板中,若获得理想的逆波长分散性,则可见光区域全部的波长下均可转换为圆偏振光,因此能够完全防止外界光的反射。然而,现有的具有逆波长分散性的液晶化合物的逆波长分散性不充分,期待接近理想的逆波长分散性。于专利文献5中,作为具有实用上较低的熔点、于通用溶剂中的溶解性优异,且可获得于宽广波长区域内能够实现相同的偏振光转换的光学膜的聚合性化合物,揭示有于化合物主链的1个四价的苯环基上具有2个侧链的结构。揭示有专利文献5的聚合性化合物本身不具有液晶性(专利文献5的表1)。通过于专利文献5的聚合性化合物中混合现有的逆波长分散性液晶化合物,而提示出成为逆波长分散性的光学膜,但其逆波长分散性与理想的逆波长分散性间的差距较大。于专利文献6中,作为于添加至聚合性组合物时不析出结晶而具有较高的保存稳定性之类的聚合性化合物,揭示出如下聚合性化合物,该聚合性化合物的特征在于:于化合物主链的1个三价的苯环基M上具有1个侧链,三价的苯环基M的主链方向的2个取代基中,一取代基具有1个环结构且另一取代基具有2个环结构。另外,于专利文献7中,作为于添加至聚合性组合物时不析出结晶而具有较高的保存稳定性之类的聚合性化合物,揭示出:于与专利文献6相同的化合物、及与专利文献5相同的化合物的主链的1个四价的苯环基上具有2个侧链的结构。于上述专利文献6及7中,仅揭示出如下内容:于将上述聚合性化合物添加至聚合性组合物时不析出结晶而具有较高的保存稳定性;于将上述聚合性化合物添加至母体液晶来制作光学膜的情况下,不易产生变色或自基材的剥离。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6881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4837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表2010-522893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5962760号公报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2014/061709号公报专利文献6:国际公开2016/136533号公报专利文献7:国际公开2016/10431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欲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鉴于如上述的实际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双折射率(△n)较大且具有逆波长分散性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包含该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聚合性组合物、使该聚合性液晶化合物或该聚合性组合物聚合而获得的聚合物、具有包含该聚合性组合物的固化物的相位差层的相位差膜及其制造方法、能够转印上述相位差层的转印用层叠体、具有上述相位差膜的光学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化1]通式(1)(通式(1)中,L1、L2、L3及L4分别独立表示-O-、-S-、-OCH2-、-CH2O-、-CH2CH2-、-CO-、-COO-、-OCO-、-CO-S-、-S-CO-、-O-CO-O-、-CO-NH-、-NH-CO-、-OCO-NH-、-NH-COO-、-NH-CO-NH-、-NH-O-、-O-NH-、-SCH2-、-CH2S-、-CF2O-、-OCF2-、-CF2S-、-SCF2-、-CH=CH-COO-、-CH=CH-OCO-、-COO-CH=CH-、-OCO-CH=CH-、-COO-CH2CH2-、-OCO-CH2CH2-、-CH2CH2-COO-、-CH2CH2-OCO-、-COO-CH2-、-OCO-CH2-、-CH2-COO-、-CH2-OCO-、-CH=CH-、-N=N-、-CH=N-、-N=CH-、-CH=N-N=CH-、-CF=CF-、-C≡C-或单键,A1及A2分别独立表示未经取代或可经1个以上取代基E取代的二价的碳原子数3~20的脂环式烃基,该脂环式烃基的任意的碳原子可被取代为杂原子,A3及A4分别独立表示未经取代或可经1个以上取代基E取代的二价的碳原子数3~20的脂环式烃基或芳香族烃基,该脂环式烃基及芳香族烃基的任意的碳原子可被取代为杂原子,R1及R2分别独立表示选自下述通式(R-1)的基团,通式(R-1):-L5-Rsp1-Z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其以下述通式(1)表示;/n通式(1):/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013 JP 2017-199651;20180615 JP 2018-1146131.一种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其以下述通式(1)表示;
通式(1):



通式(1)中,L1、L2、L3及L4分别独立表示-O-、-S-、-OCH2-、-CH2O-、-CH2CH2-、-CO-、-COO-、-OCO-、-CO-S-、-S-CO-、-O-CO-O-、-CO-NH-、-NH-CO-、-OCO-NH-、-NH-COO-、-NH-CO-NH-、-NH-O-、-O-NH-、-SCH2-、-CH2S-、-CF2O-、-OCF2-、-CF2S-、-SCF2-、-CH=CH-COO-、-CH=CH-OCO-、-COO-CH=CH-、-OCO-CH=CH-、-COO-CH2CH2-、-OCO-CH2CH2-、-CH2CH2-COO-、-CH2CH2-OCO-、-COO-CH2-、-OCO-CH2-、-CH2-COO-、-CH2-OCO-、-CH=CH-、-N=N-、-CH=N-、-N=CH-、-CH=N-N=CH-、-CF=CF-、-C≡C-或单键,
A1及A2分别独立表示未经取代或任选经1个以上取代基E取代的二价的碳原子数3~20的脂环式烃基,该脂环式烃基的任意的碳原子任选被取代为杂原子,
A3及A4分别独立表示未经取代或任选经1个以上取代基E取代的二价的碳原子数3~20的脂环式烃基或芳香族烃基,该脂环式烃基及芳香族烃基的任意的碳原子任选被取代为杂原子,
R1及R2分别独立表示选自下述通式(R-1)的基团,
通式(R-1):-L5-Rsp1-Z1
通式(R-1)中,L5表示-O-、-S-、-OCH2-、-CH2O-、-CH2CH2-、-CO-、-COO-、-OCO-、-CO-S-、-S-CO-、-O-CO-O-、-CO-NH-、-NH-CO-、-OCO-NH-、-NH-COO-、-NH-CO-NH-、-NH-O-、-O-NH-、-SCH2-、-CH2S-、-CF2O-、-OCF2-、-CF2S-、-SCF2-、-CH=CH-COO-、-CH=CH-OCO-、-COO-CH=CH-、-OCO-CH=CH-、-COO-CH2CH2-、-OCO-CH2CH2-、-CH2CH2-COO-、-CH2CH2-OCO-、-COO-CH2-、-OCO-CH2-、-CH2-COO-、-CH2-OCO-、-CH=CH-、-N=N-、-CH=N-、-N=CH-、-CH=N-N=CH-、-CF=CF-、-C≡C-或单键,Rsp1表示1个-CH2-或不相邻的2个以上的-CH2-任选各自独立被置换为-O-、-COO-、-OCO-、-OCO-O-、-CO-NH-、-NH-CO-、-CH=CH-或-C≡C-的碳原子数1~20的亚烷基或单键,Z1表示聚合性官能团;
D1及D2分别独立表示选自下述通式(D-1)的基团,
取代基E、E1及E2分别独立表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五氟硫烷基、硝基、氰基、异氰基、氨基、羟基、巯基、甲基氨基、二甲基氨基、二乙基氨基、二异丙基氨基、三甲基甲硅烷基、二甲基甲硅烷基、硫代异氰基、或者1个-CH2-或不相邻的2个以上的-CH2-任选各自独立被置换为-O-、-S-、-CO-、-COO-、-OCO-、-CO-S-、-S-CO-、-O-CO-O-、-CO-NH-、-NH-CO-、-CH=CH-COO-、-CH=CH-OCO-、-COO-CH=CH-、-OCO-CH=CH-、-CH=CH-、-CF=CF-或-C≡C-的碳原子数1~20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烷基,该烷基中的任意的氢原子任选被取代为氟原子,或者,取代基E、E1及E2任选分别独立表示-LE-RspE-ZE所表示的基,此处,LE、RspE及ZE分别表示与所述L5、Rsp1及Z1所定义的基相同者,任选分别与所述L5、Rsp1及Z1相同或不同,在化合物内分别存在多个取代基E、E1及E2的情况下,各自任选相同或不同,
在L3、L4、A3及A4分别存在多个的情况下,各自任选相同或不同;
m1及m2分别独立表示1~4的整数,n1及n2分别独立表示0~3的整数,
通式(D-1):



通式(D-1)中,G1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6的烷基,该烷基任选未经取代或经1个以上的所述取代基E取代,
Q1表示具有芳香族烃基的碳原子数2~30的有机基团,该芳香族烃基的任意的碳原子任选被取代为杂原子,芳香族烃基任选未经取代或经1个以上的所述取代基E取代,
J1表示-O-、-S-、-COO-、-OCO-、-OCO-O-、-NQ2-、-N=CQ2-、-CO-NQ2-、-OCO-NQ2-或-O-NQ2-,Q2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3~12的环烷基、碳原子数3~12的环烯基、具有芳香族烃基的碳原子数2~30的有机基且该芳香族烃基的任意的碳原子任选被取代为杂原子、或-(L6-A5)q-L7-Rsp2-Z2,该烷基、环烷基、环烯基、及芳香族烃基任选分别未经取代或经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本冈麻美奥山健一冈田和之高桥辉贤远藤满入江俊介坂口刚史秋山圭石川航平
申请(专利权)人: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