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注液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92905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注液结构,注液结构包括外管以及注液组件,外管上设有排气口;注液组件包括套管以及注液管,注液管上设有注液口;注液管设置在套管中并可相对于套管沿轴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来回移动;注液管在第一位置时,套管将注液口封闭;注液管在第二位置时,套管对注液口的封闭解除;套管设置在外管中并可相对于外管沿轴向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来回移动;套管在第三位置时,套管将排气口封闭;套管在第四位置时,套管对排气口的封闭解除。利用注液结构的特别配置,可使注液管上的注液口位置距离注液结构的外端端面更近,从而可以尽量减少注液后留存在管内的液态基质,使得清理更容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注液结构
本技术涉及吸烟者用品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注液结构。
技术介绍
电子烟又名虚拟香烟、电子雾化装置。电子烟作为替代香烟用品,多用于戒烟。电子烟具有与香烟相似的外观和味道,但一般不含香烟中的焦油、悬浮微粒等其他有害成分。电子烟主要由雾化器和电源装置构成。现有的雾化器主要分为一次性雾化器和可重复注液的二次性雾化器,二次性雾化器在烟液使用完之后,还可以在雾化器中重新注入烟油而继续使用。现有技术中可注液的雾化器主要包括储液腔以及设置在储液腔的腔壁上用于向储液腔中注液的注液结构。现有的一种注液结构主要包括外管以及设置在外管中的注液管,通过按压注液管打开注液口进行注液。但是,由于其注液口通常都设置在外管的底部,注液口深度较深,注液完成后残留在管内的烟油量较多,比较难进行清理。其次,外管的外端和注液管之间未进行密封,容易造成烟油泄露,给消费者造成了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改进的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注液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液结构,用于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以及设置在所述外管中的注液组件,所述外管上设有排气口;/n所述注液组件包括套管以及注液管,所述注液管上设有注液口;/n所述注液管轴向设置在所述套管中,并可相对于所述套管沿轴向在靠近所述外管外端的第一位置和远离所述外管外端的第二位置之间来回移动;当所述注液管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套管将所述注液口封闭;当所述注液管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套管对所述注液口的封闭解除;/n所述套管轴向设置在所述外管中,并可相对于所述外管沿轴向在靠近所述外管外端的第三位置和远离所述外管外端的第四位置之间来回移动;当所述套管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套管将所述排气口封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液结构,用于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以及设置在所述外管中的注液组件,所述外管上设有排气口;
所述注液组件包括套管以及注液管,所述注液管上设有注液口;
所述注液管轴向设置在所述套管中,并可相对于所述套管沿轴向在靠近所述外管外端的第一位置和远离所述外管外端的第二位置之间来回移动;当所述注液管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套管将所述注液口封闭;当所述注液管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套管对所述注液口的封闭解除;
所述套管轴向设置在所述外管中,并可相对于所述外管沿轴向在靠近所述外管外端的第三位置和远离所述外管外端的第四位置之间来回移动;当所述套管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套管将所述排气口封闭;当所述套管处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套管对所述排气口的封闭解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包括第一管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内端的座体,所述排气口开设在所述第一管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一管体的外端设有开口,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壁与所述注液组件的外壁之间形成有排气腔,所述排气口、所述排气腔、所述开口依次连通形成排气通道;
所述座体上开设有进液口,所述注液管的外壁与所述套管、所述座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进液腔,所述注液口、进液腔、进液口依次连通形成进液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注液管、座体相抵靠,以将所述注液管弹性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以及将所述套管弹性保持在所述第三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按压所述注液管时,所述注液管由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套管抵接,所述注液口与所述进液口连通,从而打开所述进液通道;继续按压所述注液管,所述注液管带动所述套管一起移动,使所述套管由所述第三位置移动至所述第四位置与所述座体抵接,所述排气口与所述开口连通,从而打开所述排气通道;
所述注液管所受的按压力移除后,所述注液管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由所述第二位置复位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使所述注液口与所述进液口隔离,从而关闭所述进液通道;然后所述注液管带动所述套管由所述第四位置复位移动至所述第三位置,使所述排气口与所述开口隔离,从而关闭所述排气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管与所述套管之间的摩擦力小于所述套管与所述外管之间的摩擦力。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结构还包括第一密封件、第三密封件;
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在所述套管的侧壁上,以将所述排气口与所述排气腔隔离;所述第三密封件设置在所述注液管的侧壁上,以将所述注液口与所述进液口隔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结构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配合在所述开口处,以将所述开口密封,将所述排气腔与所述开口隔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注液管的侧壁上的第四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件、第四密封件分别位于所述注液口的两相对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外端内圈沿其径向设有第二环形挡圈,所述第二环形挡圈的内孔形成所述开口;
所述第二密封件位于所述第二环形挡圈与所述座体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第二环形挡圈密封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注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的外端内圈沿其径向设有第三环形挡圈,当所述注液管处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伟光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摩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