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庆刚专利>正文

中医内科用雾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28400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7 1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医内科用具,尤其涉及一种中医内科用雾化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超声波发生器、晶体换能器、水槽、气雾室、电动机和鼓风机,超声波发生器与晶体换能器连接,晶体换能器设置在水槽底部,气雾室设置在水槽内,鼓风机的出气口连通气雾室,气雾室上设置雾化出口,雾化出口上设置主通道管,主通道管上设置第一通道管和第二通道管,第一通道管的末端设置圆柱形的含嘴,第二通道管的末端设置漏斗形的鼻罩,主通道管上设置一个止药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含嘴与鼻罩,含嘴与鼻罩能够分别使用,在治疗上下呼吸系统疾病时能够避免患者憋闷,而且在治疗鼻炎等鼻腔类疾病时,有效节省药物。(*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中医内科用具,尤其涉及一种中医内科用雾化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超声波发生器、晶体换能器、水槽、气雾室、电动机和鼓风机,超声波发生器与晶体换能器连接,晶体换能器设置在水槽底部,气雾室设置在水槽内,鼓风机的出气口连通气雾室,气雾室上设置雾化出口,雾化出口上设置主通道管,主通道管上设置第一通道管和第二通道管,第一通道管的末端设置圆柱形的含嘴,第二通道管的末端设置漏斗形的鼻罩,主通道管上设置一个止药夹。本技术设置了含嘴与鼻罩,含嘴与鼻罩能够分别使用,在治疗上下呼吸系统疾病时能够避免患者憋闷,而且在治疗鼻炎等鼻腔类疾病时,有效节省药物。【专利说明】中医内科用雾化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中医内科用具,尤其涉及一种中医内科用雾化器。
技术介绍
中医内科用雾化器主要用于治疗内科疾病中的各种上下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发热、咳嗽、哮喘、咽喉肿痛、咽炎、鼻炎、支气管炎、尘肺等疾病,相对于传统的服药治疗哮喘等呼吸道的疾病的手段,中医内科用雾化器将中药药液雾化成微小颗粒,药物通过呼吸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从而达到无痛、迅速有效治疗。现有的中医内科用雾化器的喷嘴有口含式的和面罩式的,对于鼻炎等鼻腔类疾病的治疗,只能使用面罩式的,但是面罩式的药物同样会经过口腔,造成药物的浪费,而且面罩式的会使患者感到憋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医内科用雾化器,能够在治疗上下呼吸系统疾病时避免患者憋闷,而且在治疗鼻炎等鼻腔类疾病时,有效节省药物。 本技术中医内科用雾化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超声波发生器、晶体换能器、水槽、气雾室、电动机和鼓风机,超声波发生器与晶体换能器连接,晶体换能器设置在水槽底部,气雾室设置在水槽内,鼓风机的出气口连通气雾室,气雾室上设置雾化出口,雾化出口上设置主通道管,主通道管上设置第一通道管和第二通道管,第一通道管的末端设置圆柱形的含嘴,第二通道管的末端设置漏斗形的鼻罩,主通道管上设置一个止药夹。 鼻罩内部设置两个出气管,使用时将两个出气管分别放到患者的两个鼻孔处,防止药物向外散失。 止药夹通过弹性绳与主通道管连接。 在第一通道管和第二通道管上可以设置控制阀,根据病情的实际需要控制药物的喷出量,达到更有效的治疗效果。 使用时,先将中药药液倒入气雾室,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对含嘴或鼻罩进行选择。当进行鼻炎等鼻腔类疾病的治疗时,用止药夹将第一通道管夹住,防止药物从第一通道管流失,把鼻罩罩在患者的鼻子上,患者用鼻腔吸气时雾化后的药物从鼻腔进入,达到治疗的效果,由于嘴露在外面,患者通过口腔进行呼气,能够缓解憋闷;在进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时,用止药夹将第二通道管夹住,防止药物从第二通道管流失,将含嘴放到患者口腔中,患者通过口腔进行吸气,雾化后的药物从口腔进入,通过鼻腔进行呼气,同样能够缓解憋闷。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中医内科用雾化器设置了含嘴与鼻罩,含嘴与鼻罩能够分别使用,在治疗上下呼吸系统疾病时能够避免患者憋闷,而且在治疗鼻炎等鼻腔类疾病时,有效节省药物。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电动机;3、水槽;4、鼓风机;5、气雾室;6、晶体换能器;7、雾化出口 ;8、超声波发生器;9、主通道管;10、第一通道管;11、含嘴;12、第二通道管;13、鼻罩; 14、出气管;15、止药夹;16、弹性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中医内科用雾化器包括壳体1,壳体I内设置超声波发生器8、晶体换能器6、水槽3、气雾室5、电动机2和鼓风机4,超声波发生器8与晶体换能器6连接,晶体换能器6设置在水槽3底部,气雾室5设置在水槽3内,鼓风机4的出气口连通气雾室5,气雾室5上设置雾化出口 7,雾化出口 7上设置主通道管9,主通道管9上设置第一通道管10和第二通道管12,第一通道管10的末端设置圆柱形的含嘴11,第二通道管12的末端设置漏斗形的鼻罩13,主通道管9上设置一个止药夹15。 鼻罩13内部设置两个出气管14,使用时将两个出气管14分别放到患者的两个鼻孔处,防止药物向外散失。 止药夹15通过弹性绳16与主通道管9连接。 使用时,先将中药药液倒入气雾室5,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对含嘴11或鼻罩13进行选择。当进行鼻炎等鼻腔类疾病的治疗时,用止药夹15将第一通道管10夹住,防止药物从第一通道管10流失,把鼻罩13罩在患者的鼻子上,患者用鼻腔吸气时雾化后的药物从鼻腔进入,达到治疗的效果,由于嘴露在外面,患者通过口腔进行呼气,能够缓解憋闷;在进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时,用止药夹15将第二通道管12夹住,防止药物从第二通道管12流失,将含嘴11放到患者口腔中,患者通过口腔进行吸气,雾化后的药物从口腔进入,通过鼻腔进行呼气,同样能够缓解憋闷。 综上所述,医用雾化器能够在治疗上下呼吸系统疾病时避免患者憋闷,而且在治疗鼻炎等鼻腔类疾病时,具有节省药物的优点。【权利要求】1.一种中医内科用雾化器,包括壳体(1),壳体(I)内设置超声波发生器(8)、晶体换能器(6)、水槽(3)、气雾室(5)、电动机(2)和鼓风机(4),超声波发生器(8)与晶体换能器(6)连接,晶体换能器(6)设置在水槽(3)底部,气雾室(5)设置在水槽(3)内,鼓风机(4)的出气口连通气雾室(5),其特征在于:气雾室(5)上设置雾化出口(7),雾化出口(7)上设置主通道管(9),主通道管(9)上设置第一通道管(10)和第二通道管(12),第一通道管(10)的末端设置圆柱形的含嘴(11),第二通道管(12)的末端设置漏斗形的鼻罩(13),主通道管(9)上设置一个止药夹(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内科用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鼻罩(13)内部设置两个出气管(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内科用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药夹(15)通过弹性绳(16)与主通道管(9)连接。【文档编号】A61M11/00GK203915686SQ201420350458【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6日 【专利技术者】于庆刚 申请人:于庆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医内科用雾化器,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置超声波发生器(8)、晶体换能器(6)、水槽(3)、气雾室(5)、电动机(2)和鼓风机(4),超声波发生器(8)与晶体换能器(6)连接,晶体换能器(6)设置在水槽(3)底部,气雾室(5)设置在水槽(3)内,鼓风机(4)的出气口连通气雾室(5),其特征在于:气雾室(5)上设置雾化出口(7),雾化出口(7)上设置主通道管(9),主通道管(9)上设置第一通道管(10)和第二通道管(12),第一通道管(10)的末端设置圆柱形的含嘴(11),第二通道管(12)的末端设置漏斗形的鼻罩(13),主通道管(9)上设置一个止药夹(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庆刚
申请(专利权)人:于庆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