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鹏飞专利>正文

煤矿井下可移动式喷雾降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9226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煤矿井下除尘技术领域,公开了煤矿井下可移动式喷雾降尘装置,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连接的水箱、高压泵和喷雾组件,还包括粉尘检测箱,所述高压泵和喷雾组件均安装于粉尘检测箱的顶部,且粉尘检测箱内沿气流流通方向依次安装有风机、粉尘检测仪和导气组件;其中所述风机吸入装置外部的空气,并导入粉尘检测仪内进行粉尘含量检测,所述导气组件实现检测后气流的除尘过滤;所述喷雾组件与高压泵之间连接有节流阀;综上,基于风机和粉尘检测仪的设置,对矿井环境中的空气进行吸入检测,用于确定矿井中的粉尘含量,以配合节流阀调整出水流量,达到自适应的降尘效果,并有效降低了水资源的浪费。

Movable dust spraying device for underground coal m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煤矿井下可移动式喷雾降尘装置
本技术属于煤矿井下除尘
,具体涉及煤矿井下可移动式喷雾降尘装置。
技术介绍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矿井内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严重影响了煤矿工人的健康;现有矿井内的除尘措施主要采用的是喷雾除尘,无论是固定式的喷雾降尘装置,还是移动式的喷雾降尘装置,其原理均是利用高压雾化的方式向除尘区域内打入雾化水汽,使得水雾与空气中的粉尘附着,从而形成沉降;而在现有技术中,对于雾化降尘装置的控制大多为定时降尘、或人工控制降尘,难以精准的适应井内环境的实际降尘需求,容易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另外,在对水进行高压雾化的过程中,需要配合水泵为雾化前的水流提供压力,而一旦水泵停止工作后,则会导致部分水残留于水管内,而后再次启动水泵时,该部分残留的水则很难达到雾化压力,因而则会无法形成降尘效果,造成了一部分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煤矿井下可移动式喷雾降尘装置,以有效实现自适应化的降尘调节,并达到节省水资源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煤矿井下可移动式喷雾降尘装置,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连接的水箱、高压泵和喷雾组件,且喷雾组件包括安装座、驱动马达和雾化喷头,还包括粉尘检测箱,所述高压泵和喷雾组件均安装于粉尘检测箱的顶部,且粉尘检测箱内沿气流流通方向依次安装有风机、粉尘检测仪和导气组件;其中所述风机吸入装置外部的空气,并导入粉尘检测仪内进行粉尘含量检测,所述导气组件实现检测后气流的除尘过滤;所述喷雾组件与高压泵之间连接有节流阀,以实现高压泵出水量的调节,且喷雾组件与粉尘检测箱之间连接有导气管,以实现除尘过滤后的气流的导向。优选的,所述高压泵的进水端安装有第一三通阀,且第一三通阀上连接有两根进水管,两根进水管分别与水箱和粉尘检测箱连接;所述高压泵的出水端安装有第二三通阀,且第二三通阀上连接有两根出水管,两根所述出水管分别与粉尘检测箱和节流阀连接,且其中一根出水管的出口端位于导气组件的正上方。优选的,所述粉尘检测箱内位于导气组件与进水管之间的位置处设有第一滤网,以实现对应出水管出水的过滤。优选的,所述导气组件包括两个倾斜的侧板,以及连接于两个侧板之间的第二滤网,且位于导气组件的下方设有导液组件,所述导液组件采用截面为梯形的导流块构成,且导液组件与导气组件相互配合实现气流导流和液流限流。优选的,所述粉尘检测箱内位于导液组件与第一滤网之间的位置处安装有排污管,且排污管上安装有排污阀。优选的,所述粉尘检测箱内还安装有水位检测装置,且水位检测装置的安装高度与导液组件的高度向适配。优选的,还包括行走小车,且水箱和粉尘检测箱并列安装于行走小车的顶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基于风机和粉尘检测仪的设置,对矿井环境中的空气进行吸入检测,一方面用于确定矿井中的粉尘含量,以配合节流阀调整出水流量,达到自适应的降尘效果,并有效降低了水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则用于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2)针对上述吸入检测,配合导气组件和导风管将过滤后的气流导入喷雾组件内,以增加从喷雾组件内喷出的水雾速度,进而提升该组件的降尘范围。(3)本技术中,配合上述节流阀,在高压泵的进出端分别设置了第一和第二三通阀,以实现高压泵与水箱、粉尘检测箱之间的连接;其中第二三通阀所连接的两根出水管可相互作用,实现残留于水管内的水的回收,并且该回收的水可对导气组件进行冲洗,以保证导气组件的高效过滤;第一三通阀所连接的两根进水管,则可分别实现水箱储水和上述回收水的导进,由此完成水管内残留水的回收利用,达到节省水资源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中粉尘检测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导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行走小车、2-水箱、3-粉尘检测箱、31-风机、32-粉尘检测仪、33-导液组件、34-排污管、35-水位检测装置、36-第一滤网、37-导气组件、371-侧板、372-第二滤网、38-导风管、4-高压泵、41-第一三通阀、42-进水管、43-第二三通阀、44-出水管、45-节流阀、5-喷雾组件、51-安装座、52-驱动马达、53-雾化喷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煤矿井下可移动式喷雾降尘装置,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连接的水箱2、高压泵4和喷雾组件5,且喷雾组件5包括安装座51、驱动马达52和雾化喷头53,还包括粉尘检测箱3,高压泵4和喷雾组件5均安装于粉尘检测箱3的顶部,且粉尘检测箱3内沿气流流通方向依次安装有风机31、粉尘检测仪32和导气组件37;其中风机31吸入装置外部的空气,并导入粉尘检测仪32内进行粉尘含量检测,导气组件37实现检测后气流的除尘过滤;喷雾组件5与高压泵4之间连接有节流阀45,以实现高压泵4出水量的调节,且喷雾组件5与粉尘检测箱3之间连接有导气管38,以实现除尘过滤后的气流的导向。综上,利用风机31吸入矿井内的空气,使得空气中携带的粉尘也随气流进入粉尘检测仪32内,粉尘检测仪32对吸入的气流进行粉尘含量检测,其具体原理是对矿井内的环境状况进行抽样检测,相对于对整体矿井环境检测而言,其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更高,具体,根据粉尘含量的检测结果,调整节流阀45的导流大小,从而改变高压泵4的出水流量,以满足当前环境的降尘需求,并具有有效的节约水资源的效果,而检测后的气流则流向导气组件37所在的位置,并基于导气组件37的过滤将气流内的粉尘除去,过滤后的气流则通过导气管38流向喷雾组件5内,以增加从喷雾组件内喷出的水雾速度,进而提升该组件的降尘范围。上述节流阀45的调节包括手动调节和自动调节,其中自动调节可以及PLC编程控制器集成形成自动控制系统,粉尘检测仪32和节流阀45分别作为系统中自动反应的两个部分,此时节流阀45可选用电磁阀。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高压泵4的进水端安装有第一三通阀41,且第一三通阀41上连接有两根进水管42,两根进水管42分别与水箱2和粉尘检测箱3连接;高压泵4的出水端安装有第二三通阀43,且第二三通阀43上连接有两根出水管44,两根出水管44分别与粉尘检测箱3和节流阀45连接,且其中一根出水管44的出口端位于导气组件37的正上方。进一步的,粉尘检测箱3内位于导气组件37与进水管42之间的位置处设有第一滤网36,以实现对应出水管44出水的过滤。针对上述结构,在高压泵4停止工作时,同步关闭节流阀45,并调整第二三通阀43使得两根出水管44形成导通,此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煤矿井下可移动式喷雾降尘装置,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连接的水箱(2)、高压泵(4)和喷雾组件(5),且喷雾组件(5)包括安装座(51)、驱动马达(52)和雾化喷头(5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粉尘检测箱(3),所述高压泵(4)和喷雾组件(5)均安装于粉尘检测箱(3)的顶部,且粉尘检测箱(3)内沿气流流通方向依次安装有风机(31)、粉尘检测仪(32)和导气组件(37);其中所述风机(31)吸入装置外部的空气,并导入粉尘检测仪(32)内进行粉尘含量检测,所述导气组件(37)实现检测后气流的除尘过滤;/n所述喷雾组件(5)与高压泵(4)之间连接有节流阀(45),以实现高压泵(4)出水量的调节,且喷雾组件(5)与粉尘检测箱(3)之间连接有导气管(38),以实现除尘过滤后的气流的导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煤矿井下可移动式喷雾降尘装置,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连接的水箱(2)、高压泵(4)和喷雾组件(5),且喷雾组件(5)包括安装座(51)、驱动马达(52)和雾化喷头(5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粉尘检测箱(3),所述高压泵(4)和喷雾组件(5)均安装于粉尘检测箱(3)的顶部,且粉尘检测箱(3)内沿气流流通方向依次安装有风机(31)、粉尘检测仪(32)和导气组件(37);其中所述风机(31)吸入装置外部的空气,并导入粉尘检测仪(32)内进行粉尘含量检测,所述导气组件(37)实现检测后气流的除尘过滤;
所述喷雾组件(5)与高压泵(4)之间连接有节流阀(45),以实现高压泵(4)出水量的调节,且喷雾组件(5)与粉尘检测箱(3)之间连接有导气管(38),以实现除尘过滤后的气流的导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可移动式喷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泵(4)的进水端安装有第一三通阀(41),且第一三通阀(41)上连接有两根进水管(42),两根进水管(42)分别与水箱(2)和粉尘检测箱(3)连接;所述高压泵(4)的出水端安装有第二三通阀(43),且第二三通阀(43)上连接有两根出水管(44),两根所述出水管(44)分别与粉尘检测箱(3)和节流阀(45)连接,且其中一根出水管(44)的出口端位于导气组件(37)的正上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徐鹏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