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中控制雾化气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9226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通防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集中控制雾化气流装置,包括壳体组件和控制雾化气流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外壳、工业流体进口和引射流体进口,所述工业流体进口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外壳的一侧,所述引射流体进口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外壳的下表面;通过设置有工业流体进口和引射流体进口,将水和气分离,更有利于形成雾化气流,还设置有工业流体控制阀门和引射流体控制阀门,可以控制水的流量和压力,便于形成雾化气流,有利于降温降尘,避免了钻孔穿煤时煤尘飞扬,大大改善了作业环境,减少了工人得尘肺病的几率,相比于风水联动装置,该装置更容易控制,节约了人力,也即降低了成本。

A kind of centralized control atomization air flow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中控制雾化气流装置
本技术属于通防
,尤其涉及一种集中控制雾化气流装置。
技术介绍
喷雾降尘是指将水分散成雾滴喷向尘源的抑制和捕捉粉尘的方法与技术。喷雾降尘是一种新型的降尘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喷雾产生的微粒由于其及其细小,表面张力基本上为零,喷洒到空气中能迅速吸附空气中的各种大小灰尘颗粒,形成有效控尘。对大型开阔范围的控尘降尘有很好的效果。同时这种效果完全是一种雾化效果,绝不产生水滴和潮湿。原有穿煤钻孔必须配备风水联动装置,采用球阀控制风水流量和压力,但球阀的灵敏度较低,无法控制水流量和压力,当供水量大时,会造成抱钻或喷孔事故,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但若是供水量小,穿煤时会引起煤层自燃或煤尘飞扬,威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且井下水压远大于风压,操作时难以控制,很容易造成风管内进水,严重影响风动工具的使用和压风管路系统正常运转,威胁安全生产,最后风水并进装置无法控制风和水相交压力、流量,难以形成雾化气流,降温降尘困难,给工作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集中控制雾化气流装置,旨在解决原有穿煤钻孔必须配备风水联动装置,采用球阀控制风水流量和压力,但球阀的灵敏度较低,无法控制水流量和压力,当供水量大时,会造成抱钻或喷孔事故,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但若是供水量小,穿煤时会引起煤层自燃或煤尘飞扬,威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且井下水压远大于风压,操作时难以控制,很容易造成风管内进水,严重影响风动工具的使用和压风管路系统正常运转,威胁安全生产,最后风水并进装置无法控制风和水相交压力、流量,难以形成雾化气流,降温降尘困难,给工作带来不便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集中控制雾化气流装置,包括壳体组件和控制雾化气流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外壳、工业流体进口和引射流体进口,所述工业流体进口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外壳的一侧,所述引射流体进口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外壳的下表面,所述控制雾化气流组件包括喷嘴、接收室、混合室、扩散室、工业流体控制阀门和引射流体控制阀门,所述喷嘴与所述工业流体进口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工业流体进口位于所述外壳内部的一侧,所述接收室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混合室与所述接收室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接收室的一侧,所述扩散室与所述混合室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混合室的一侧,所述工业流体控制阀门与所述工业流体进口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工业流体进口的内部,所述引射流体控制阀门与所述引射流体进口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引射流体进口的内部。本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控制雾化气流组件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所述混合室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混合室的外部。本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控制雾化气流组件还包括混合流体出口,所述混合流体出口开设于所述外壳的另一侧。本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工业流体进口为横置式漏斗状。本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外壳外包裹有防水薄膜。本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扩散室为喇叭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集中控制雾化气流装置,通过设置有工业流体进口和引射流体进口,将水和气分离,更有利于形成雾化气流,还设置有工业流体控制阀门和引射流体控制阀门,可以控制水的流量和压力,便于形成雾化气流,有利于降温降尘,避免了钻孔穿煤时煤尘飞扬,大大改善了作业环境,减少了工人得尘肺病的几率,相比于风水联动装置,该装置更容易控制,节约了人力,也即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组件、11-外壳、12-工业流体进口、13-引射流体进口、2-控制雾化气流组件、21-喷嘴、22-接收室、23-混合室、24-扩散室、25-工业流体控制阀门、26-引射流体控制阀门、27-加强筋、28-混合流体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集中控制雾化气流装置技术方案:包括壳体组件1和控制雾化气流组件2,壳体组件1包括外壳11、工业流体进口12和引射流体进口13,工业流体进口12与外壳11固定连接,且位于外壳11的一侧,引射流体进口13与外壳11固定连接,且位于外壳11的下表面,控制雾化气流组件2包括喷嘴21、接收室22、混合室23、扩散室24、工业流体控制阀门25和引射流体控制阀门26,喷嘴21与工业流体进口12固定连接,且位于工业流体进口12位于外壳11内部的一侧,接收室22与外壳11固定连接,且位于外壳11的内部,混合室23与接收室22固定连接,且位于接收室22的一侧,扩散室24与混合室23固定连接,且位于混合室23的一侧,工业流体控制阀门25与工业流体进口12固定连接,且位于工业流体进口12的内部,引射流体控制阀门26与引射流体进口13固定连接,且位于引射流体进口13的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有工业流体进口12和引射流体进口13,将水和气分离,更有利于形成雾化气流,还设置有工业流体控制阀门25和引射流体控制阀门26,可以控制水的流量和压力,便于形成雾化气流,有利于降温降尘,避免了钻孔穿煤时煤尘飞扬,大大改善了作业环境,减少了工人得尘肺病的几率,相比于风水联动装置,该装置更容易控制,节约了人力,也即降低了成本。进一步的,控制雾化气流组件2还包括加强筋27,加强筋27与混合室23固定连接,且位于混合室23的外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雾化气流组件2还包括加强筋27,加强筋27固定连接在混合室23的外部,加强筋27起到加固支撑的作用。进一步的,控制雾化气流组件2还包括混合流体出口28,混合流体出口28开设于外壳11的另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雾化气流组件2还包括混合流体出口28,混合流体出口28开设于外壳11的不同于工业流体进口12的另一侧,让混合后的雾化气流排出。进一步的,工业流体进口12为横置式漏斗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工业流体进口12两端大小不同,呈横置式的漏斗状,且较小的一端位于混合室23内部,这样更容易产生较大的压强,便于雾化。进一步的,外壳11外包裹有防水薄膜。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11外包裹有防水薄膜,起到保护外壳11的作用。进一步的,扩散室23为喇叭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扩散室23为喇叭状,靠近混合流体出口28处开口较大,使得水雾喷洒到的范围更大,更有利降尘。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安装好过后,水通过工业流体进口12进入接收室22内,通过工业流体控制阀门25控制水进去接收室22的流量和压力,由喷嘴21喷出,再由引射流体进口13进入的气体,带走由喷嘴21喷出的喷雾,进入到混合室23中,在混合室23中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中控制雾化气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和控制雾化气流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外壳、工业流体进口和引射流体进口,所述工业流体进口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外壳的一侧,所述引射流体进口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外壳的下表面,所述控制雾化气流组件包括喷嘴、接收室、混合室、扩散室、工业流体控制阀门和引射流体控制阀门,所述喷嘴与所述工业流体进口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工业流体进口位于所述外壳内部的一侧,所述接收室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混合室与所述接收室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接收室的一侧,所述扩散室与所述混合室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混合室的一侧,所述工业流体控制阀门与所述工业流体进口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工业流体进口的内部,所述引射流体控制阀门与所述引射流体进口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引射流体进口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中控制雾化气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和控制雾化气流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外壳、工业流体进口和引射流体进口,所述工业流体进口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外壳的一侧,所述引射流体进口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外壳的下表面,所述控制雾化气流组件包括喷嘴、接收室、混合室、扩散室、工业流体控制阀门和引射流体控制阀门,所述喷嘴与所述工业流体进口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工业流体进口位于所述外壳内部的一侧,所述接收室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混合室与所述接收室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接收室的一侧,所述扩散室与所述混合室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混合室的一侧,所述工业流体控制阀门与所述工业流体进口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工业流体进口的内部,所述引射流体控制阀门与所述引射流体进口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本虎张玉林
申请(专利权)人: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