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蚕床高度可调的桑蚕养殖系统
本技术涉及桑蚕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蚕床高度可调的桑蚕养殖系统。
技术介绍
桑蚕养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夏代以前就存在蚕的家养,从桑树害虫中选育出家蚕,创造了养蚕技术。传统的养蚕技术,一般是纯手工养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养蚕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养蚕技术逐渐实现模块化、工业化模式发展。目前,虽然养蚕技术已经逐步走向工业化养殖,但是在养殖过程中仍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参与其中,例如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是多层梯架进行养殖,在养殖前期,需要多人搭建梯架,并将木质蚕盘层层叠放在梯架上,为充分利用空间,各层蚕盘之间的垂直间隙有限,导致添桑、除渣等作业时,需要多个饲养员攀爬多层梯架实现原料供给或清洁,作业过程中,饲养员极易碰撞到上层梯架上,作业时受到拘束,作业顺畅度很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方便上桑、上簇等作业的蚕床高度可调的桑蚕养殖系统。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蚕床高度可调的桑蚕养殖系统,其关键在于:包括支撑框架和位于该支撑框架内部的蚕床组件,其中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蚕床高度可调的桑蚕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1)和位于该支撑框架(1)内部的蚕床组件(2),其中所述支撑框架(1)上可转动地安装有卷线杆(3),所述蚕床组件(2)通过悬吊组件吊装在所述卷线杆(3)上,所述卷线杆(3)连接有转动驱动机构;/n所述悬吊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卷线杆(3)上的卷线分隔板(7),所述卷线分隔板(7)上开设有过线孔,所述支撑框架(1)上还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向定滑轮(5),该第一转向定滑轮(5)与所述卷线杆(3)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框架(1)的两端,所述过线孔内穿设有悬吊钢丝绳(4),该悬吊钢丝绳(4)的两端活动穿出所述卷线分隔板(7)后分别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蚕床高度可调的桑蚕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1)和位于该支撑框架(1)内部的蚕床组件(2),其中所述支撑框架(1)上可转动地安装有卷线杆(3),所述蚕床组件(2)通过悬吊组件吊装在所述卷线杆(3)上,所述卷线杆(3)连接有转动驱动机构;
所述悬吊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卷线杆(3)上的卷线分隔板(7),所述卷线分隔板(7)上开设有过线孔,所述支撑框架(1)上还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向定滑轮(5),该第一转向定滑轮(5)与所述卷线杆(3)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框架(1)的两端,所述过线孔内穿设有悬吊钢丝绳(4),该悬吊钢丝绳(4)的两端活动穿出所述卷线分隔板(7)后分别正向、反向绕卷在所述卷线杆(3)上形成正向绕卷段(4a)和反向绕卷段(4b),其中正向绕卷段(4a)与所述蚕床组件(2)的一端连接,反向绕卷段(4b)跨越所述蚕床组件(2)并绕过所述第一转向定滑轮(5)后与所述蚕床组件(2)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蚕床组件(2)包括N层竖向平行设置的可调节蚕床(2a),N为≥3的自然数,所有所述可调节蚕床(2a)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共同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整滑轮(2c)和调整吊绳(2b),所述正向绕卷段(4a)和反向绕卷段(4b)分别与最上层的所述可调节蚕床(2a)的两端连接,最上层的所述可调节蚕床(2a)上还安装有所述调整滑轮(2c),所述调整吊绳(2b)穿过所述调整滑轮(2c)后在其两侧分别形成单层连接段(2b2)和双层连接段(2b1),其中所述单层连接段(2b2)与从上往下数除第一层外的所有单数层的可调节蚕床(2a)固定连接,所述双层连接段(2b1)与从上往下数的所有双数层的可调节蚕床(2a)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蚕床高度可调的桑蚕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蚕床组件(2)两端的支撑框架(1)上还安装有导向立柱(13),所述导向立柱(13)上开设有竖向的导向槽(14),所述可调节蚕床(2a)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导向滑轮(2d),所述导向滑轮(2d)在对应的所述导向槽(14)内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蚕床高度可调的桑蚕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蚕床(2a)包括四根首尾依次连接的边梁(2a1),四根边梁(2a1)围成矩形框架状,任意两根相对所述边梁(2a1)之间均匀连接有M根加密梁(2a2),M为自然数,所有所述边梁(2a1)和加密梁(2a2)上共同铺设有支撑网(2a3),该支撑网(2a3)的边缘与所述边梁(2a1)固定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益佳,秦光仲,姜庆丰,王万华,万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汇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