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机控制的室内光线调节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9180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微机控制的室内光线调节窗,涉及建筑窗体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百叶窗调控室内光线操作复杂、灵活性较低、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声音传感器、光线传感器、微处理器、伺服电机和百叶窗;所述声音传感器、光线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均与微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光线传感器和伺服电机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百叶窗包括主体和通过转动轴与主体转动连接的叶片,转动轴同轴设置有齿轮,相邻转动轴上的齿轮相互啮合,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转动轴固定连接,具有使室内光线调控操作方便、灵活,减少光线调控误差,增强用户体验感的效果。

Indoor light adjusting window based on microcomputer contr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微机控制的室内光线调节窗
本技术涉及建筑窗体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基于微机控制的室内光线调节窗。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对于居住在楼层较低的人们来说,由于高度的关系,所能接受到的光线非常有限,不仅影响室内的光照度,而且,也影响了居住其中的人们的情绪,长久以往,还可能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目前,大部分采用手动调节百叶窗来控制照射进室内的光线强弱,但手动调节存在操作复杂,灵活性较差。还有部分采用人体热释电传感器来检测室内是否有人来控制电机驱使百叶窗调节。但是,受在不同状态的需求不一样,例如,休息状态、工作状态,采用检测室内是否有人作为光线调控的标准将存在较大的误差,用户体验感较差。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基于微机控制的室内光线调节窗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基于微机控制的室内光线调节窗,具有使室内光线调控操作方便、灵活,减少光线调控误差,增强用户体验感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基于微机控制的室内光线调节窗,包括声音传感器、光线传感器、微处理器、伺服电机和百叶窗;所述声音传感器、光线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均与微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光线传感器和伺服电机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百叶窗包括主体和通过转动轴与主体转动连接的叶片,转动轴同轴设置有齿轮,相邻转动轴上的齿轮相互啮合,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转动轴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声音传感器将检测到的室内声音信息传输至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根据室内声音信息控制光线传感器启动,光线传感器启动后将检测到的室内光线信息传输至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根据室内光线信息控制伺服电机启动,伺服电机启动后驱使其中一个转动轴转动,转动轴转动驱使叶片转动;利用齿轮,使得相邻叶片呈八字形或倒八字形转动,实现百叶窗对室内光线的调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叶片包括遮光层和对称设置在遮光层两侧的第一反光层和第二反光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反光层和第二反光层,在相邻叶片呈倒八字形时,便于对室内光线进行反射,使得增强室内光线强度更加均匀;利用遮光层,便于对百叶窗进行全封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体内壁设有与转动轴同轴设置的空腔,空腔内壁沿自身直径方向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部,转动轴外壁对称设置有两个可与限位部接触的限位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限位板与限位部接触,便于限制叶片的转动角度,增强百叶窗使用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叶片的宽度与齿轮的直径相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相邻叶片能够无缝接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有控制面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光线调节启停参数进行设置。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声音传感器将检测到的室内声音信息传输至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根据室内声音信息控制光线传感器启动,光线传感器启动后将检测到的室内光线信息传输至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根据室内光线信息控制伺服电机启动,伺服电机启动后驱使其中一个转动轴转动,转动轴转动驱使叶片转动;利用齿轮,使得相邻叶片呈八字形或倒八字形转动,实现百叶窗对室内光线的调控;利用第一反光层和第二反光层,在相邻叶片呈倒八字形时,便于对室内光线进行反射,使得增强室内光线强度更加均匀;利用遮光层,便于对百叶窗进行全封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工作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百叶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百叶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限位板与限位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体;11、叶片;111、第一反光层;112、遮光层;113、第二反光层;12、齿轮;13、转动轴;14、伺服电机;15、空腔;16、限位部;17、限位板;2、微处理器;21、声音传感器;22、光线传感器;23、控制面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基于微机控制的室内光线调节窗,如图1与图2所示,包括声音传感器21、光线传感器22、微处理器2、伺服电机14和百叶窗,在本实施例中,微处理器2采用8086处理器。声音传感器21、光线传感器22的信号输出端均与微处理器2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微处理器2的信号输出端与光线传感器22和伺服电机14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百叶窗包括主体1和通过转动轴13与主体1转动连接的叶片11,转动轴13同轴设置有齿轮12,相邻转动轴13上的齿轮12相互啮合,伺服电机14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转动轴13固定连接。伺服电机14与主体1的外壁固定连接。声音传感器21将检测到的室内声音信息传输至微处理器2。当室内声音信息达到预设分贝值时,微处理器2控制光线传感器22启动,光线传感器22启动后将检测到的室内光线信息传输至微处理器2。当室内光线信息超过或低于预设光强度范围值时,微处理器2控制伺服电机14启动后实现对室内光线的调控。当室内光线信息调控至预设光强度范围值时,伺服电机14关闭后完成光线调控。伺服电机14启动后驱使其中一个转动轴13转动,转动轴13转动驱使叶片11转动。利用齿轮12,使得相邻叶片11呈八字形或倒八字形转动,实现百叶窗对室内光线的调控。如图4所示,叶片11包括遮光层112和对称设置在遮光层112两侧的第一反光层111和第二反光层113。利用第一反光层111和第二反光层113,在相邻叶片11呈倒八字形时,便于对室内光线进行反射,使得增强室内光线强度更加均匀。利用遮光层112,便于对百叶窗进行全封闭。如图4所示,主体1内壁设有与转动轴13同轴设置的空腔15,空腔15内壁沿自身直径方向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部16,转动轴13外壁对称设置有两个可与限位部16接触的限位板17。利用限位板17与限位部16接触,便于限制叶片11的转动角度,增强百叶窗使用的稳定性。如图3所示,叶片11的宽度与齿轮12的直径相等,使得相邻叶片11能够无缝接触。如图1所示,微处理器2电性连接有控制面板23,便于对光线调节启停参数进行设置。光线调节启停参数包括预设分贝值和预设光强度范围值。工作过程:声音传感器21将检测到的室内声音信息传输至微处理器2,微处理器2根据室内声音信息控制光线传感器22启动,光线传感器22启动后将检测到的室内光线信息传输至微处理器2,微处理器2根据室内光线信息控制伺服电机14启动,伺服电机14启动后驱使其中一个转动轴13转动,转动轴13转动驱使叶片11转动。利用齿轮12,使得相邻叶片11呈八字形或倒八字形转动,实现百叶窗对室内光线的调控。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微机控制的室内光线调节窗,其特征是:包括声音传感器(21)、光线传感器(22)、微处理器(2)、伺服电机(14)和百叶窗;所述声音传感器(21)、光线传感器(22)的信号输出端均与微处理器(2)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微处理器(2)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光线传感器(22)和伺服电机(14)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百叶窗包括主体(1)和通过转动轴(13)与主体(1)转动连接的叶片(11),转动轴(13)同轴设置有齿轮(12),相邻转动轴(13)上的齿轮(12)相互啮合,伺服电机(14)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转动轴(13)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微机控制的室内光线调节窗,其特征是:包括声音传感器(21)、光线传感器(22)、微处理器(2)、伺服电机(14)和百叶窗;所述声音传感器(21)、光线传感器(22)的信号输出端均与微处理器(2)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微处理器(2)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光线传感器(22)和伺服电机(14)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百叶窗包括主体(1)和通过转动轴(13)与主体(1)转动连接的叶片(11),转动轴(13)同轴设置有齿轮(12),相邻转动轴(13)上的齿轮(12)相互啮合,伺服电机(14)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转动轴(13)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机控制的室内光线调节窗,其特征是:所述叶片(11)包括遮光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学成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