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低碳节能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9107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绿色建筑技术领域的一种绿色低碳节能建筑,包括建筑本体和建筑屋顶,所述建筑本体和建筑屋顶之间安装有横梁,所述建筑屋顶的顶端安装有风能组件,所述建筑屋顶的侧壁上安装有太阳能组件,所述建筑本体的内腔安装有与风能组件和太阳能组件相连接的蓄电池,所述建筑屋顶的侧壁上还安装有排水槽,所述建筑本体的外侧壁上安装有蓄水箱和水泵,所述建筑屋顶的内部设有绿植区,所述绿植区的顶部设有安装在建筑屋顶内壁上的喷淋组件,所述横梁的一侧开有连通建筑本体和建筑屋顶的通风道,所述建筑屋顶的侧壁上还开有排风窗,大大节约了能源的消耗,提高了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太阳能和风能,能有效减少碳的排放,实现绿色低碳。

A kind of green low-carbon energy-saving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色低碳节能建筑
本技术涉及绿色建筑
,具体为一种绿色低碳节能建筑。
技术介绍
现在,世界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其主要集中在能源高消耗高排放造成气候变化以及生产生活所造成的生态破坏上,现阶段,中国能源利用的糟糕情况重新唤起国人的忧患意识,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新时期的战略发展目标。目前的厂房建筑能源利用率不高,其室内的气体多通过排风系统直接排除室外,从室内直接排出的气体,通常含碳量相对较高,且可能存在其他污染物,直排会造成一定的污染。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绿色低碳节能厂房建筑,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大节约了能源的消耗,提高了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太阳能和风能,能有效减少碳的排放,实现绿色低碳绿色低碳节能厂房建筑,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绿色低碳节能厂房建筑,包括建筑本体和建筑屋顶,所述建筑本体和建筑屋顶之间安装有横梁,所述建筑屋顶的顶端安装有风能组件,所述建筑屋顶的侧壁上安装有太阳能组件,所述建筑本体的内腔安装有与风能组件和太阳能组件相连接的蓄电池,所述建筑屋顶的侧壁上还安装有排水槽,所述建筑本体的外侧壁上安装有蓄水箱和水泵,所述排水槽的底端通过水管与蓄水箱连接,所述建筑屋顶的内部设有绿植区,所述绿植区安装于横梁的顶部,所述绿植区的顶部设有安装在建筑屋顶内壁上的喷淋组件,所述蓄水箱通过水泵与喷淋组件连接,所述横梁的一侧开有连通建筑本体和建筑屋顶的通风道,所述建筑屋顶的侧壁上还开有排风窗。优选的,所述建筑本体的墙体采用外保温材料,且外保温材料为酚醛复合保温板。优选的,所述建筑屋顶采用透光玻璃框架。优选的,所述横梁的一侧设有排水孔,且排水孔的内部安装有过滤装置,所述排水槽的底端位于排水孔的内部,所述水管连接于排水孔和蓄水箱之间。优选的,所述建筑屋顶的内部还设有连接建筑屋顶的内部和排水孔之间的回流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计新颖,通过风能组件和太阳能组件,能够对可再生资源的风力和阳光转化为电能,大大节约了能源的消耗,通过蓄水箱对雨水进行收集、过滤,提高了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太阳能和风能,而且位于室内的空气通过绿植和喷淋处理后,最后较为洁净的空气从排风窗排出,能有效减少碳的排放,实现绿色低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建筑本体,2-建筑屋顶,3-横梁,4-风能组件,5-太阳能组件,6-蓄电池,7-排水槽,8-蓄水箱,9-绿植区,10-喷淋组件,11-水泵,12-通风道,13-排风窗,14-排水孔,15-过滤装置,16-回流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绿色低碳节能厂房建筑,包括建筑本体1和建筑屋顶2,所述建筑本体1和建筑屋顶2之间安装有横梁3,所述建筑屋顶2的顶端安装有风能组件4,所述建筑屋顶2的侧壁上安装有太阳能组件5,所述建筑本体1的内腔安装有与风能组件4和太阳能组件5相连接的蓄电池6,所述建筑屋顶2的侧壁上还安装有排水槽7,所述建筑本体1的外侧壁上安装有蓄水箱8和水泵11,所述排水槽7的底端通过水管与蓄水箱8连接,所述建筑屋顶2的内部设有绿植区9,所述绿植区9安装于横梁3的顶部,所述绿植区9的顶部设有安装在建筑屋顶2内壁上的喷淋组件10,所述蓄水箱8通过水泵11与喷淋组件10连接,所述横梁3的一侧开有连通建筑本体1和建筑屋顶2的通风道12,所述建筑屋顶2的侧壁上还开有排风窗13。其中,所述建筑本体1的墙体采用外保温材料,且外保温材料为酚醛复合保温板,有效降低建筑物的能耗,所述建筑屋顶2采用透光玻璃框架,增强透光热反射,透光玻璃框架可提供温度和光照,促进植物的生长,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消耗碳以及植物可消耗其他污染物或灰尘,所述横梁3的一侧设有排水孔14,且排水孔14的内部安装有过滤装置15,所述排水槽7的底端位于排水孔14的内部,所述水管连接于排水孔14和蓄水箱8之间,所述建筑屋顶2的内部还设有连接建筑屋顶2的内部和排水孔之间的回流管16,能够对回流至蓄水箱8内的水源进行过滤,保证水源的可重复利用质量。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通过在建筑屋顶2的上方安装风能组件4和太阳能组件5,能够对可再生资源的风力和阳光转化为电能,并存储再蓄电池6内,大大节约了能源的消耗,提供人们的使用,而且在建筑屋顶2内安装绿植区9,用于种植植物,建筑本体1内的气体会提供通风道12排进建筑屋顶2的内部,可最大程度的去除气流中的粉尘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物,保证最终能排出较为洁净的空气,绿植区9上方安装的喷淋组件10,不但能够提供绿植区9植物的所需要的水分外,更可冲刷种植物叶片上的粉尘,以增强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并配合透光玻璃框架,外界阳光可促进植物的生长,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消耗碳以及植物可消耗其他污染物或灰尘,最后较为洁净的空气从排风窗13排出,能有效减少碳的排放,实现绿色低碳,而且通过蓄水箱8,可将屋面雨水通过排水槽7和过滤装置进行收集、过滤、接入到蓄水箱8内,供平时绿化使用,提高了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太阳能和风能。需要说明的是风能组件4和太阳能组件5均为现有技术,太阳能组件5其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送往蓄电池中存储起来,而风能组件4的作用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送往蓄电池6中存储起来。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绿色低碳节能建筑,包括建筑本体(1)和建筑屋顶(2),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本体(1)和建筑屋顶(2)之间安装有横梁(3),所述建筑屋顶(2)的顶端安装有风能组件(4),所述建筑屋顶(2)的侧壁上安装有太阳能组件(5),所述建筑本体(1)的内腔安装有与风能组件(4)和太阳能组件(5)相连接的蓄电池(6),所述建筑屋顶(2)的侧壁上还安装有排水槽(7),所述建筑本体(1)的外侧壁上安装有蓄水箱(8)和水泵(11),所述排水槽(7)的底端通过水管与蓄水箱(8)连接,所述建筑屋顶(2)的内部设有绿植区(9),所述绿植区(9)安装于横梁(3)的顶部,所述绿植区(9)的顶部设有安装在建筑屋顶(2)内壁上的喷淋组件(10),所述蓄水箱(8)通过水泵(11)与喷淋组件(10)连接,所述横梁(3)的一侧开有连通建筑本体(1)和建筑屋顶(2)的通风道(12),所述建筑屋顶(2)的侧壁上还开有排风窗(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低碳节能建筑,包括建筑本体(1)和建筑屋顶(2),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本体(1)和建筑屋顶(2)之间安装有横梁(3),所述建筑屋顶(2)的顶端安装有风能组件(4),所述建筑屋顶(2)的侧壁上安装有太阳能组件(5),所述建筑本体(1)的内腔安装有与风能组件(4)和太阳能组件(5)相连接的蓄电池(6),所述建筑屋顶(2)的侧壁上还安装有排水槽(7),所述建筑本体(1)的外侧壁上安装有蓄水箱(8)和水泵(11),所述排水槽(7)的底端通过水管与蓄水箱(8)连接,所述建筑屋顶(2)的内部设有绿植区(9),所述绿植区(9)安装于横梁(3)的顶部,所述绿植区(9)的顶部设有安装在建筑屋顶(2)内壁上的喷淋组件(10),所述蓄水箱(8)通过水泵(11)与喷淋组件(10)连接,所述横梁(3)的一侧开有连通建筑本体(1)和建筑屋顶(2)的通风道(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永芳王明范双丹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天华江南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