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光学感应的物体识别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9009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光学感应的物体识别技术,具体方法包括以下,A,首先对物体进行喷涂导光点;B,使用红外光感发射器,发射红外光线对物体进行照射,导光点接收红外光线,将扩散光源,利用扩散光源辐射半径,顺延实物外侧导光点;C,穿透的红外线,通过光线接收器接收光线信息,并记录目标进出入照射区域的时间点;D,采用多线程同步,高亮显示定位点,构建模拟实物;E,通过计算机取出实物数据库,通过实物数据对比,判断识别物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利用红外线光源的光学特性,对实物外表喷射导光点,构建虚拟实物,传输至计算机通过数据库进行匹配识别,智能化程度高,并且识别效率快,适宜批量物品识别,值得推广。

An object recogni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optical in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光学感应的物体识别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感识别
,尤其是一种基于光学感应的物体识别技术。
技术介绍
光是一个物理学名词,其本质是一种处于特定频段的光子流。光源发出光,是因为光源中电子获得额外能量。如果能量不足以使其跃迁到更外层的轨道,电子就会进行加速运动,并以波的形式释放能量。如果跃迁之后刚好填补了所在轨道的空位,从激发态到达稳定态,电子就停止跃迁。否则电子会再次跃迁回之前的轨道,并且以波的形式释放能量。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还有影子的形成都证明了这一事实。撇开光的波动本性,以光的直线传播为基础,研究光在介质中的传播及物体成像规律的学科,称为几何光学。在几何光学中,以一条有箭头的几何线代表光的传播方向,叫做光线。几何光学把物体看作无数物点的组合(在近似情况下,也可用物点表示物体),由物点发出的光束,看作是无数几何光线的集合,光线的方向代表光能的传递方向。几何光学中光的传播规律有三: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已如上述。大地测量也是以此为依据的。光的独立传播规律。两束光在传播过程中相遇时互不干扰,仍按各自途径继续传播,当两束光会聚同一点时,在该点上的光能量是简单相加的。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光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一部分反射,一部分折射。反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折射光线遵循折射定律。目前随着时代发展,物体识别技术被人们重视,由于光的传输块、具有穿透发射等多种功能,利用其进行作为识别物体的技术,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以上,在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光学感应的物体识别技术。<br>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的物体识别等技术上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光学感应的物体识别技术。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现象,采用以下改性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光学感应的物体识别技术,具体方法包括以下,A,首先对物体进行喷涂导光点,导光点采用纳米技术制成颗粒,通过纳米枪喷射至实物的表面;B,使用红外光感发射器,发射红外光线对物体进行照射,导光点接收红外光线,将扩散光源,利用扩散光源辐射半径,顺延实物外侧导光点;C,穿透的红外线,通过光线接收器接收光线信息,并记录目标进出入照射区域的时间点;D,采用多线程同步,每10ms采集传感器数据一次,进入存储数据线程,把采集的数据存储并同步,进入定位算法线程,将红外线轨迹发生更新时,并同步至计算机,高亮显示定位点,构建模拟实物;E,通过计算机取出实物数据库,通过实物数据对比,判断识别物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导光点的直径大小控制在10-35n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红外线可分为三部分,包括近红外线,波长为(0.75-1)~(2.5-3)μm之间;中红外线,波长为(2.5-3)~(25-40)μm之间;远红外线,波长为(25-40)~l500μm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步骤S5中,所述识别的方法包括,将采集到的数据导入识别系统中,通过利用识别系统对数据进行清洗、转化、提取和计算;所述数据清洗包括数据双录入对比、数据合并、查找重复值、查找缺失值和查找异常值,利用数据库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深度挖掘,最终识别数据以表格、图片和文字的形式进行呈现。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识别系统,根据计算机构建采集图像,对所采集的每一帧视频图像进行字符识别,并对每一帧视频图像识别出的字符编码;对多帧图像中每一帧对应的编码逐一按位统计,得到不同字符的最大出现频率并记录该频率,其中在统计时根据多帧图像的采集次序按位保留频率出现最大的字符,并在新的最大频率字符出现时及时更新;在所采集的图像帧数达到预设的判决起始帧数后,按位统计识别出的各字符的最大值,判断每位字符的最大值按位加权后是否均大于等于预设的统计有效门槛,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按位统计所记录的转换字符即为有效字符,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继续判断所统计的按位更新数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有效位门槛,如判断结果为是则此时按位统计所记录的转换字符即是有效字符,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重新采集新一帧图像,并跳转执行所述对所采集的每一帧视频图像进行转换字符识别。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步骤S1,所述导光点喷射测算方法包括,根据流体力学,导光点颗粒与空气从枪头中喷射出来,砂粒的分布密度服从正态分布,设识别物体上的某一点距离枪头为x,该点砂粒的密度为f(x),有:σ为尺度参数,与枪头的高度、气流速度有关,由于枪头位于识别物体上方h,垂直于识别物体,因此只有枪头正下方的砂粒对识别物体的撞击为正碰,其余地方均为斜碰,导光点的深度会因此而变化,导光点的有效面积也会变化,定义导光点有效密度为g(x),则有:通过枪头的进给速度控制有效喷射时间t,从而控制喷射砂粒的数目,有:设识别物体长度为L,某一点与识别物体进光边界的距离为a(a<L),光源的线光通量为Φ0,导光板均匀发光,导光效率为e,则识别物体上任意点的光通量Φ为:在识别物体中传播的剩余光通量Φr为:φr=φ0-aφ导光点有效密度g,单位密度导光率为p,有:gp×φr=φ因此导光点有效密度g和与进光边界的距离a的关系为:即导光点有效密度g与点进光边界距离a成正相关,距离边界越远,则导光点密度越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利用红外线光源的光学特性,对实物外表喷射导光点,构建虚拟实物,传输至计算机通过数据库进行匹配识别,智能化程度高,并且识别效率快,适宜批量物品识别,值得推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光学感应的物体识别技术,具体方法包括以下,A,首先对物体进行喷涂导光点,导光点采用纳米技术制成颗粒,通过纳米枪喷射至实物的表面;B,使用红外光感发射器,发射红外光线对物体进行照射,导光点接收红外光线,将扩散光源,利用扩散光源辐射半径,顺延实物外侧导光点;C,穿透的红外线,通过光线接收器接收光线信息,并记录目标进出入照射区域的时间点;D,采用多线程同步,每10ms采集传感器数据一次,进入存储数据线程,把采集的数据存储并同步,进入定位算法线程,将红外线轨迹发生更新时,并同步至计算机,高亮显示定位点,构建模拟实物;E,通过计算机取出实物数据库,通过实物数据对比,判断识别物体。所述导光点的直径大小控制在10-35nm。所述红外线可分为三部分,包括近红外线,波长为(0.75-1)~(2.5-3)μm之间;中红外线,波长为(2.5-3)~(25-40)μm之间;远红外线,波长为(25-40)~l500μm之间。步骤S5中,所述识别的方法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光学感应的物体识别技术,其特征在于:具体方法包括以下,/nA,首先对物体进行喷涂导光点,导光点采用纳米技术制成颗粒,通过纳米枪喷射至实物的表面;/nB,使用红外光感发射器,发射红外光线对物体进行照射,导光点接收红外光线,将扩散光源,利用扩散光源辐射半径,顺延实物外侧导光点;/nC,穿透的红外线,通过光线接收器接收光线信息,并记录目标进出入照射区域的时间点;/nD,采用多线程同步,每10ms采集传感器数据一次,进入存储数据线程,把采集的数据存储并同步,进入定位算法线程,将红外线轨迹发生更新时,并同步至计算机,高亮显示定位点,构建模拟实物;/nE,通过计算机取出实物数据库,通过实物数据对比,判断识别物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光学感应的物体识别技术,其特征在于:具体方法包括以下,
A,首先对物体进行喷涂导光点,导光点采用纳米技术制成颗粒,通过纳米枪喷射至实物的表面;
B,使用红外光感发射器,发射红外光线对物体进行照射,导光点接收红外光线,将扩散光源,利用扩散光源辐射半径,顺延实物外侧导光点;
C,穿透的红外线,通过光线接收器接收光线信息,并记录目标进出入照射区域的时间点;
D,采用多线程同步,每10ms采集传感器数据一次,进入存储数据线程,把采集的数据存储并同步,进入定位算法线程,将红外线轨迹发生更新时,并同步至计算机,高亮显示定位点,构建模拟实物;
E,通过计算机取出实物数据库,通过实物数据对比,判断识别物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光学感应的物体识别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点的直径大小控制在10-35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光学感应的物体识别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可分为三部分,包括近红外线,波长为(0.75-1)~(2.5-3)μm之间;中红外线,波长为(2.5-3)~(25-40)μm之间;远红外线,波长为(25-40)~l500μ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光学感应的物体识别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所述识别的方法包括,将采集到的数据导入识别系统中,通过利用识别系统对数据进行清洗、转化、提取和计算;所述数据清洗包括数据双录入对比、数据合并、查找重复值、查找缺失值和查找异常值,利用数据库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深度挖掘,最终识别数据以表格、图片和文字的形式进行呈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光学感应的物体识别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系统,根据计算机构建采集图像,对所采集的每一帧视频图像进行字符识别,并对每一帧视频图像识别出的字符编码;对多帧图像中每一帧对应的编码逐一按位统计,得到不同字符的最大出现频率并记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出尘
申请(专利权)人:中译语通文娱科技青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