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装置及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8934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1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影装置以及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显影装置具有:覆盖显影容器部的底面并且在与所述底面之间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空气通路的底面罩部,向空气通路内供给空气的送风风扇,以及设置于空气通路的前侧端部的、接收由送风风扇从空气通路W外供给的空气的空气接收口。此外,在形成空气通路的左右两侧的壁部设置有将流入至空气通路内的空气向空气通路外排出的空气排出口。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防止来自显影装置的墨粉的飞散并且能高效地对显影装置进行冷却。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with the develop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影装置及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涉及一种显影装置及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电子相片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显影装置,所述显影装置采用墨粉对形成于感光体鼓的表面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转印装置,所述转印装置将经过所述显影装置显影的墨粉图像转印在记录纸上;以及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将经过所述转印装置转印在记录纸的墨粉图像定影在记录纸上。显影装置构成为包括收纳墨粉的显影容器以及将显影剂保持在表面并旋转的显影辊。在所述显影装置中,存在当装置内的墨粉的温度上升至融点以上时,墨粉熔融并熔接于显影辊等,发生图像不良这样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向显影装置吹冷却风从而抑制显影装置整体的温度上升的冷却技术。在所述冷却技术中,使因送风风扇而进入图像形成装置内吹入的气流从轴向吹向包含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部整体。在图像形成部中除了显影装置以外,还包括感光体鼓、带电装置以及清洁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所述现有的冷却技术中,由于将冷却用空气吹向整体图像形成部,因此,空气还会吹向不需要冷却的部分(例如位于图像形成部的各构成要素之间的部分等)。因此,利用送风风扇吹向图像形成部的空气的流量多得超出必要。其结果是,存在在显影装置内的墨粉(例如显影辊的表面的墨粉)容易随着气流飞散这样的技术问题。若飞散了的墨粉附着于转印带或纸张,会使印刷图像的画质下降。因此,从提高印刷图像的画质角度看,存在改善的空间。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为了能防止来自显影装置的墨粉的飞散并且能高效地对显影装置进行冷却。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显影装置具有显影辊以及显影容器部。显影辊向图像保持体供给墨粉。显影容器部在内部收纳所述显影辊。此外,显影装置具有底面罩部、空气供给部、空气接收口以及空气排出口。底面罩部覆盖显影容器部的底面并且在与该底面之间形成空气通路。空气通路沿显影辊的轴向延伸。空气供给部向所述空气通路内供给空气。空气接收口设置于空气通路中的显影辊的轴向的一侧端部。空气接收口接收由空气供给部从空气通路外供给的空气。空气排出口设置于形成空气通路的壁部中的、空气通路宽度方向(与显影辊的轴向正交的方向)的两侧的壁部。空气排出口将流入空气通路内的空气向空气通路外排出。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部以及作为空气供给部的四个送风风扇的立体图。图3是在沿左右方向的铅垂面上将显影单元剖切的切割模型。图4是表示显影单元的底面罩部的立体图。图5是沿图4的V-V线的剖视图。图6是从前方斜右侧观察到的显影单元的立体图。图7是从前方斜左侧观察到的显影单元的立体图。图8是从左方斜下侧观察到的显影装置的立体图。图9是用于说明从前侧观察到的显影单元的气流的流动的说明图。图10是表示从后方斜右侧观察到的异物回收装置、显影单元以及对风扇进行保持的风扇保持件的立体图。图11是沿图10的XI-XI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整体结构]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示意结构图。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是串联型的彩色打印机,在箱型的壳体2内具有图像形成部3。所述图像形成部3是将基于从连接有网络等的计算机等外部设备发来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转印形成于记录纸P的构件。在图像形成部3的下方配置有照射激光的曝光装置4,在图像形成部3的上方配置有转印带5。在曝光装置4的下方配置有储留记录纸P的纸张储留部6,在纸张储留部6的侧方配置有手动供纸部7。在转印带5的侧方上部配置有定影部8,该定影部8对转印形成于记录纸P的图像进行定影处理。附图标记9是配置于壳体2上部的、将经过定影部8的定影处理的记录纸P排出的纸张排出部。图像形成部3具有沿着转印带5配置成一排的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0。这些图像形成单元10具有作为图像保持体的感光体鼓11。在各感光体鼓11的正下方配置有带电器12,在各感光体鼓11的一侧方配置有显影单元20(显影装置的一例),在各感光体鼓11的正上方配置有一次转印辊14,在各感光体鼓11的另一侧方配置有对感光体鼓11的周面进行清洁的清洁部15。此外,在各感光体鼓11中,通过带电器12使其周面均匀地带电,基于由所述计算机等输入的图像数据的各种颜色对应的激光从曝光装置4向所述带电后的感光体鼓11的周面照射,在各感光体鼓11的周面形成静电潜像。从显影单元20向所述静电潜像供给显影剂,而在各感光体鼓11的周面形成黄色、洋红色、青色或者黑色的墨粉图像。这些墨粉图像通过施加于一次转印辊14的转印偏压而分别重叠地转印于转印带5。附图标记16是以与转印带5抵接的状态配置于定影部8的下方的二次转印辊,利用二次转印辊16和转印带5夹持从纸张储留部6或者手动供纸部7向纸张运送路17运送的记录纸P,通过施加于二次转印辊16的转印偏压将转印带5上的墨粉图像转印于记录纸P。定影部8具有加热辊18和加压辊19,利用所述加热辊18和加压辊19对记录纸P进行夹持并加热加压,将转印于记录纸P的墨粉图像定影于记录纸P。定影处理后的记录纸P向纸张排出部9排出。附图标记20是双面印刷时使从定影部8排出的记录纸P反转的反转运送路。图2是表示构成所述图像形成部3的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0以及作为空气供给部的四个送风风扇40的立体图。各图像形成单元10由显影单元20以及感光体鼓单元30构成。感光体鼓单元30将所述感光体鼓11、带电器12以及清洁部15一体化而构成。显影单元20和感光体鼓单元30以一对一组的方式从左侧依次配置黑色、青色、洋红色以及黄色的各种颜色。四个送风风扇40分别从下方连接于各显影单元20的前端部。此外,虽在图2中省略了图示,但在四个显影单元20的上端部连接有后述的异物收集装置50(参照图10)。[显影单元20的结构]如图3所示,显影单元20具有显影容器部21以及以覆盖显影容器部21的底面的方式配置的底面罩部22。显影容器部21具有上侧开放的有底的容器主体21a以及以可装卸的方式封闭容器主体21a的上侧的上侧罩21b。此外,在显影容器部21(容器主体21a)的内部,收纳有显影辊24、磁辊25、两根墨粉运送螺杆26以及限制片27。显影辊24配置于显影容器部21内的上端部,从形成于显影容器部21的右侧面的开口21e露出并与感光体鼓11相对。磁辊25配置于显影辊24的斜左下方。两根墨粉运送螺杆26左右并列地配置于磁辊25的下侧的空间内。限制片27配置于磁辊的右侧。此外,所述两根墨粉运送螺杆26运送并搅拌含有墨粉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从而使墨粉带电。带电的墨粉被墨粉运送螺杆26供给至磁辊25的表面,在磁辊25的表面形成磁刷。磁辊25上的磁刷的层厚由限制片27限制。在此,在磁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影装置,具备向图像保持体供给墨粉的显影辊以及在内部收纳该显影辊的显影容器部,其特征在于,具有:/n底面罩部,所述底面罩部覆盖所述显影容器部的底面并且在与所述底面之间形成沿所述显影辊的轴向延伸的空气通路;/n空气供给部,所述空气供给部向所述空气通路内供给空气;/n空气接收口,所述空气接收口设置于所述空气通路的所述显影辊的轴向的一侧端部,接收通过所述空气供给部从所述空气通路外供给的空气;以及/n空气排出口,所述空气排出口设置于形成所述空气通路的壁部中的、与上所述显影辊的轴向正交的空气通路宽度方向的两侧的壁部,将流入所述空气通路内的空气向空气通路外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16 JP 2018-2157271.一种显影装置,具备向图像保持体供给墨粉的显影辊以及在内部收纳该显影辊的显影容器部,其特征在于,具有:
底面罩部,所述底面罩部覆盖所述显影容器部的底面并且在与所述底面之间形成沿所述显影辊的轴向延伸的空气通路;
空气供给部,所述空气供给部向所述空气通路内供给空气;
空气接收口,所述空气接收口设置于所述空气通路的所述显影辊的轴向的一侧端部,接收通过所述空气供给部从所述空气通路外供给的空气;以及
空气排出口,所述空气排出口设置于形成所述空气通路的壁部中的、与上所述显影辊的轴向正交的空气通路宽度方向的两侧的壁部,将流入所述空气通路内的空气向空气通路外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面罩部的上表面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将从所述空气接收口流入至所述空气通路内的气流向空气通路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的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村洋功
申请(专利权)人: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