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内冷热负荷自适应调节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28870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1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内冷热负荷自适应调节方法及系统,属于建筑冷热负荷控制技术领域,1)采集建筑内冷热负荷影响因素,以及建筑内不同区域冷热负荷的实际值;所述冷热负荷为维持温度的负荷量;2)根据冷热负荷影响因素计算得到不同区域的冷热负荷的预测值,并计算对应区域的冷热负荷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值;3)根据所述差值调节冷热负荷供给,如果差值大于0,减少对应区域的冷热负荷供给;如果差值小于0,增加对应区域的冷热负荷供给,解决现有建筑的冷热负荷刚性供给、冷热量浪费及区域间不平衡现象严重的问题。

A method and system of self-adaptive adjustment of cooling and heating load in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内冷热负荷自适应调节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内冷热负荷自适应调节方法及系统,属于建筑冷热负荷控制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环境要求越来越高,随之建筑能耗也在逐渐上升,而冷热负荷则是建筑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建筑冷热负荷的因素较多,如气象条件、建筑围护结构特性、建筑内部设备特性等诸多因素。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建筑冷热负荷预测分析技术和模拟分析软件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建筑冷热负荷预测分析技术和模拟分析软件对于新建建筑的冷热负荷预测应用较为普遍,冷热负荷预测主要应用于新建建筑的供能设备容量配置分析,而对于已有建筑应用较少。因为已有建筑的负荷容量已经基本确定,且一般建筑的设计负荷容量都会远大于实际负荷,会留出冗余量,因此负荷预测对于已有建筑应用较少。目前已有建筑的冷热负荷基本采用刚性供给阶段,这种供给是最原始的供给方式,输送到各终端冷热量的多少在设计之初就基本固定,冷热量浪费及区域间不平衡现象很严重。而且,用户侧的冷、热、电负荷在不断变化,如果在用户在感知到相应变化才进行冷热负荷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内冷热负荷自适应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采集建筑内冷热负荷影响因素,以及建筑内不同区域冷热负荷的实际值;所述冷热负荷为维持温度的负荷量;/n2)根据冷热负荷影响因素计算得到不同区域的冷热负荷的预测值,并计算对应区域的冷热负荷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值;/n3)根据所述差值调节冷热负荷供给,如果差值大于0,减少对应区域的冷热负荷供给;如果差值小于0,增加对应区域的冷热负荷供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内冷热负荷自适应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采集建筑内冷热负荷影响因素,以及建筑内不同区域冷热负荷的实际值;所述冷热负荷为维持温度的负荷量;
2)根据冷热负荷影响因素计算得到不同区域的冷热负荷的预测值,并计算对应区域的冷热负荷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值;
3)根据所述差值调节冷热负荷供给,如果差值大于0,减少对应区域的冷热负荷供给;如果差值小于0,增加对应区域的冷热负荷供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内冷热负荷自适应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热负荷影响因素包括:气象信息、建筑的维护结构信息、建筑内设备参数信息和建筑内人员的用能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内冷热负荷自适应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象信息包括:温湿度,太阳辐射强度和风速风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内冷热负荷自适应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的维护结构信息包括:体形系数、窗墙比和传热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内冷热负荷自适应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内设备参数信息包括:照明或其他散热设备的安装功率,室内温湿度及新风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内冷热负荷自适应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磊杨波王子驰贾娜张正文张亚杰雷炳银徐立军赵占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雄安新区供电公司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