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煤气炉用集气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87796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1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煤气炉用集气包,所述集气包筒体的一侧设置有进气管和出水管,所述集气包筒体另一侧的中部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连接有进水泵,所述排气接口上螺纹连接有自动泄压阀,所述集气包筒体的内腔位于进气管的上侧设有水汽分离板,所述集气包筒体上设有压力表、报警器和连通管式玻璃水位计。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自动对集气包筒体内供水,通过压力表对集气包筒体内部的压力进行监测,当监测到集气包筒体内的压力达到预定数值时,自动泄压阀启动,自动排除气体,降低集气包内的压力,当监测到集气包筒体内的压力达到预警数值时,报警器报警,提醒操作人员对相关设备进行处理,降低生产中发生故障的几率。

A new type of gas collector for gasif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煤气炉用集气包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气炉
,具体领域为一种新型煤气炉用集气包。
技术介绍
现有煤气发生炉的结构,包括圆筒状的炉体,以及设置在炉体上方的集气包。现有的煤气发生炉存在如下问题:集气包向炉膛层腔供水量由人工操作控制,值守人员需时刻观察集气包壁上的水位表,由于集气包位于高处,容积小,水位变化快,稍有不慎就会影响煤气发生炉的正常工作:补水过早,由于层腔水还没有加热到汽化温度,就遇冷水而影响蒸汽的产生,还原层内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无法与蒸汽发生反映就与一氧化碳一起供应到加热炉内,气体不纯,同时集气包内的气体压力超过一定的压力值,生产出现异常情况时,操作人员手动打开排压阀或者调节进出气管上的阀门开度,实现降低集气包内的压力,使集气包恢复正常状态的目的。手动排压操作在安全性方面可靠性较低,手动排压操作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煤气炉用集气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煤气炉用集气包,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煤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煤气炉用集气包,包括集气包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包筒体(1)的一侧设置有进气管(2)和出水管(3),所述集气包筒体(1)另一侧的中部设有进水管(4),所述进水管(4)连接有进水泵(5),所述集气包筒体(1)的顶部设有排气接口(15),所述排气接口(15)上螺纹连接有自动泄压阀(7),所述自动泄压阀(7)包括壳体(701),所述壳体(701)内设有排气腔(702),所述排气腔(702)的上部设有排气挡板(703),所述排气挡板(703)的中部设有上排气孔,所述排气腔(702)位于排气挡板(703)的上侧设有卡簧槽,所述卡簧槽内设有卡簧(706),所述排气腔(702)位于排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煤气炉用集气包,包括集气包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包筒体(1)的一侧设置有进气管(2)和出水管(3),所述集气包筒体(1)另一侧的中部设有进水管(4),所述进水管(4)连接有进水泵(5),所述集气包筒体(1)的顶部设有排气接口(15),所述排气接口(15)上螺纹连接有自动泄压阀(7),所述自动泄压阀(7)包括壳体(701),所述壳体(701)内设有排气腔(702),所述排气腔(702)的上部设有排气挡板(703),所述排气挡板(703)的中部设有上排气孔,所述排气腔(702)位于排气挡板(703)的上侧设有卡簧槽,所述卡簧槽内设有卡簧(706),所述排气腔(702)位于排气挡板(703)的下侧设有电动伸缩杆(705),所述电动伸缩杆(705)的伸缩端设有排气堵头(704),所述排气堵头(704)的下端呈球面设置,所述壳体(701)的下端设有下排气孔,所述排气腔(702)底部形状与排气堵头(704)的底部相配适,所述壳体(701)的顶部连接有排气管(8),所述集气包筒体(1)的内腔位于进气管(2)的上侧设有水汽分离板(9),所述水汽分离板(9)上均有分布有若干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内设有防水透气膜(10),所述集气包筒体(1)上设有压力表(11)、报警器(12)和连通管式玻璃水位计(13),所述连通管式玻璃水位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志军黄云峰王增涛袁云彦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阜康光耀玻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