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佟荣军专利>正文

折叠式沙发拉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850 阅读:4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折叠式沙发拉床,沙发扶手内侧框体上连接有两对称的固定板,两固定板横向设置有弹簧,弹簧两端均与挂板相挂连,两固定板前部铰接有后支杆,在其后部连接有立杆,立杆上部铰接有转杆,转杆分别与后连杆和后框板铰连,后框板前端铰接有与过渡框体铰连的中框体,过渡框体与前框体相铰连,前框体的两侧铰连有前支腿,中框体两侧铰连有中支腿,中支腿与前弯板之间铰连有斜拉杆,后连杆另一端与后弯板铰接,后支杆上端与后弯板铰连,各框体内设置有弹性床网面,由前向后即可将展开的床面逐段折叠并推入沙发框体内。(*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活用具,特别是一种可作为沙发和床使用的折叠式沙发拉床。目前的沙发床均采用带有翻板的折放结构,即在沙发框体坐板外侧用合页铰连一可外翻的折板,当沙发用时,与坐板内折平放,然后放上软质坐垫。当床使用时,将折板外翻落至与坐板水平并用临时支腿卡放在折板外侧作为支承腿使用,这种折叠式沙发的缺点是使用时较麻烦,而且支承强度有限,即折板与坐板的铰接合页经常因受压而与相连接各板脱离,造成无法使用。另一不足是其只适用于硬质木质双人或三人长沙发上使用,而不能用于具有弹性的钢丝床或单人沙发上,因为单人沙发外折后的长度有限,而多折又受支承强度的限制。还有一类就是依靠多个沙发临时组配成沙发床使用,但拼组后的床面常因沙发的移动而产生错位或分裂,使床面不连续而有距离,使人躺睡时的舒适感欠佳。而现有的折叠式钢丝床只能作为折叠床使用,而不能作为沙发使用。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兼具沙发和沙发床功能的,折展使用方便,舒适美观的折叠式沙发拉床。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实现的沙发扶手内侧框体上连接有两对称的固定板,两固定板横向设置有弹簧,弹簧两端均与挂板相挂连,两固定板前部铰接有后支杆,在其后部连接有立杆,立杆上部铰接有转杆,转杆分别与后连杆和后框板铰连,后框板前端铰接有与过渡框体铰连的中框体,过渡框体与前框体相铰连,前框体的两侧铰连有前支腿,中框体两侧铰连有中支腿,中支腿与前弯板之间铰连有斜拉杆,后连杆另一端与后弯板铰接,后支杆上端与后弯板铰连,各框体内设置有弹性床网面,由前向后即可将展开的床面逐段折叠并推入沙发框体内。由上可见,本技术的显著效果是1.具有沙发的坐靠和躺卧休息用床的双重功能。2.折叠及展开过程均是依靠连杆之间巧妙的配置实现的,其支腿的展支和收拢均是随各框板的折展同步自然完成的,故省力省时。3.不仅具有一般床的躺卧功能,还具有弹簧床的舒适感。尤其是铺放其上的被褥可不必收取,在收折后自然叠放在收折后形成的腔室内,使用十分方便。4.可与单人、双人或多人沙发相配套设置,不破坏沙发的使用功能和外观造型。本技术的具体结构是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及其附图实现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状态的原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折叠过程中第一步的折叠原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折叠过程中第二步的折叠原理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折叠过程中第三步的折叠原理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折叠完成后的原理示意图。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7对本技术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地说明本技术有一弹性床网33和围连于弹性床网33周边的绷连用的框体和沙发框体34,其特征在于弹性床网33周边的框体在沿框体的长度方向上是呈数段铰接构成的,各相邻段之间均为相互铰连接的可折、展状,在周边框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前段铰连有前支腿18,前支腿18中段铰连有滑杆17,滑杆17另一端活动卡装在固定板滑板13的滑槽131中,在框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中部铰连有中支腿21,中支腿21上铰连有一后探并与前弯板5铰接的斜连杆23,前弯板5与框体及后弯板4前端铰接,在前弯板5上铰接一在框体的滑槽71中活动卡装的滑杆6,后弯板4上铰接有下斜的后支杆25,后支杆25下部与固定板29铰接,固定板29与沙发框体34内侧连接,固定板29后部竖直连接有立杆32,立杆32上部铰接一转杆1,转杆1上端与框体后段和后连杆2一端铰接,后连杆2前端与后弯板4下端铰接,后弯板4后部与框体后段铰接,在后支杆25下部与固定板29上连接的挂板30之间横向挂连有弹簧28。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的结构特征还在于框体的前段框体14呈凵形,在前段框体14宽度方向的两侧面外侧连接有带有滑槽131的固定滑板13,与凵形的前支腿18中段铰接的滑杆17的上端活动卡放在滑槽131内并沿滑槽131滑动,前支腿18上端与凵形的前段框体14两前段外侧铰接,两前连杆11铰接在与前段框体14后端铰接的两过渡框体9的外侧,两连接杆11的前端与滑杆17内侧的支块12相连接并同步移动,凵形的前支腿18上端铰接在前段框体14后段的外侧并在折叠后位于凵形前段框体14的外围,过渡框体9的另一端与中段框体7的前段铰接,护板19的后端与过渡框板9外侧铰连,在铰接护板19的销轴191内探段上铰连有一协调板8,协调板8另一端与位于其外侧的中段框体7的横向滑槽71活动卡装,位于滑槽71内的滑销72的外探段活动卡装在位于中段框体7外侧的滑杆6上段的滑槽61内,滑杆6呈后下倾斜状并与V形前弯板5的下弯弧段51相铰接,下弯弧段51的下端通过销轴24与位于其外侧的斜连杆23后端铰接,斜连杆23的前端铰接在中支腿21的上段外侧,前弯板5的拐点处与位于其内侧的中段框体7中段铰接,前弯板5的后探端与L形的后弯板4前端铰接并位于其内侧,V形的后支杆25上端与位于其内侧的L形后弯板4前段铰接,L形后弯板4后部与凵形的后段框体3外侧铰连,L形后弯板4后部的下弯段41末端与位于其外侧的后连杆2前端铰连,后连杆2后端和L形的转杆1上端铰连,L形转杆1上端与凵形的后段框体3未端铰连,铰接点E、E1和E2构成一三角形,L形转杆1的下端与固定板29后部固定连的竖立杆32上端铰连,凵形的后段框体3的前端与中段框体7的后端铰连并位于后连杆2和L形后弯板3的内侧,条状的固定板29横向栓固在沙发框体34扶手内侧的下方并位于后连杆2的外侧,在固定板29后段上探连接有一F形挂板30,在V形后支杆25内侧固连有一挂板26,挂板26后部铰接有一挂片27,在挂片27与挂板30之间的横向挂连有数根弹簧28,沙发框体34后部的靠背341下部开设有通槽342。参见图1和图2U形前段框板14宽度小于位于其外的凵形前支腿18,凵形的后段框体3、中段框体7及过渡框体9均为具有相互两个垂直边壁的角铁,前支腿18的下端宽度方向连接有一横杆16并使前支腿构成凵形,凵形的前段框体14本体段为圆管,与过渡框体9铰接的后段为扁平状141,护板19下端为自由端,其上端与过渡框体9及协调板8通过销轴191铰连在一起,在护板19下端后侧沿两对称护板19宽度方向固连有一板条20,在板条20和凵形前段框体14的宽度段的下方弹簧142之间连接有一绷布15,绷布15位于凵形前段框体14所围包的的弹性床网部分33的下侧,在前支腿18上端铰连点A1的下侧有一外凸挡销10,中支腿21上下段一侧均沿宽度方向上连接有角铁211,中支腿21下端连接有垫块22,在L形转杆1与凵形后段框体3的铰接点E下方的转杆本体上外凸有卡销110,V形后支杆25下端铰接点F上部连接的两对称挂板26前部之间有一连接板261,中支腿21位于角铁式的协调板8的水平壁面下方并呈直立支承或后折水平状,在直立的立杆32及F形挂板30内侧连接有一斜拉板31。参见图1和图2挂板26与挂片27铰连接,由数根上下分布的弹簧28组成的弹簧组挂连在挂片27与Γ形挂板30之间。参见图1本技术的折叠过程如下图1和图2所示的状态为作为弹簧床使用时的支立展开位置,折叠时,用手上抬前段框体14的外侧横杆段,由于A和A1点均为铰接点,故上抬14时则绕A点上折,在此同时,支块12的内侧铰接点A2则随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折叠式沙发拉床,有一弹性床网(33)和围连于弹性床网(33)周边的绷连用的框体和沙发框体(34),其特征在于:弹性床网(33)周边的框体在沿框体的长度方向上是呈数段铰接构成的,各相邻段之间均为相互铰连接的可折、展状,在周边框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前段铰连有前支腿(18),前支腿(18)中段铰连有滑杆(17),滑杆(17)另一端活动卡装在固定板滑板(13)的滑槽(131)中,在框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中部铰连有中支腿(21),中支腿(21)上铰连有一后探并与前弯板(5)铰接的斜连杆(23),前弯板(5)与框体及后弯板(4)前端铰接,在前弯板(5)上铰接一在框体的滑槽(71)中活动卡装的滑杆(6),后弯板(4)上铰接有下斜的后支杆(25),后支杆(25)下部与固定板(29)铰接,固定板(29)与沙发框体(34)内侧连接,固定板(29)后部竖直连接有立杆(32),立杆(32)上部铰接一转杆(1),转杆(1)上端与框体后段和后连杆(2)一端铰接,后连杆(2)前端与后弯板(4)下端铰接,后弯板(4)后部与框体后段铰接,在后支杆(25)下部与固定板(29)上连接的挂板(30)之间横向挂连有弹簧(28)。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佟荣军
申请(专利权)人:佟荣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