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吊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84975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物顶棚施工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新型吊顶,包括相对的两面墙壁之间的多个龙骨和骨架之间的扣板,所述龙骨包括压紧杆,所述压紧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所述左支撑杆水平设置,其一端为竖直的截面,另一端为由上至下依次加长的斜面,所述右支撑杆与左支撑杆对称设置,所述压紧杆的两端设置有分别与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对应的斜面;所述扣板包括面板和面板一侧的扣接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连带扣板和龙骨一起拆卸,且吊顶的安装无需向建筑的结构打洞,可满足无噪音施工要求。

A new type of cei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吊顶
本技术涉及建筑物顶棚施工材料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吊顶。
技术介绍
吊顶是指房屋居住环境的顶部装修的一种装饰,现在的装修都离不开吊顶,吊顶可以美化我们的室内空间,为我们带来舒适温馨的居住环境。吊顶具有保温,隔热,隔声,吸声的作用,也是电气、通风空调、通信和防火、报警管线设备等工程的隐蔽层。家装吊顶是家装中常见的环节,龙骨为吊顶的主材料,龙骨一般用轻钢做成,通过螺杆与楼板相接,用来固定天花或者物体。吊顶施工时,一般包括:1、弹线:根据标高水平线,用尺竖向量至顶棚设计标高,沿墙四周弹顶棚标高水平线,并沿顶棚的标高水平线,在墙面划好龙骨分档位置线。2、吊杆安装:先在吊杆的一端配装好吊杆螺母,再根据弹好的顶棚标高水平线及龙骨位置线,确定吊杆下的端头的标高,按主龙骨位置及吊挂间距,将吊杆的另一端与楼板连接固定。吊杆距主龙骨端部不得超过300mm,否则应增加吊杆。吊顶灯具、风口及检修口等应设附加吊杆。3、主龙骨的安装:在主龙骨上预先装好吊挂件,将组装吊挂件的主龙骨,按分档线位置使吊挂件穿入相应的吊杆螺母,拧好螺母。主龙骨之间采用连接件连接,拉线调整起拱高度。主龙骨平行房间长向安装,起拱高度为房间短跨的1/200~1/300,主龙骨的悬臂端不应大于300mm,否则应增设吊杆,主龙骨的接长应采用对接,相邻龙骨的接头要相互错开。4、次龙骨安装:按已弹好的次龙骨分档线,卡放次龙骨吊挂件,按设计规定的次龙骨间距,将次龙骨通过吊挂件吊挂在主龙骨上,设计无要求时,一般间距为500-600。5、面板安装:顶棚面板按设计选用,将面板直接搁于龙骨上。安装时应注意板背的箭头方向和白线方向一致,以保证花样图案的整体性。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家庭选择安装新风机于厨房卫生间的吊顶中,因为新风机的设备检修空间大,换滤芯等操作较频繁,传统的集成吊顶不能很方便这些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吊顶,可连带扣板和龙骨一起拆卸,且吊顶的安装无需向建筑的结构打洞,可满足无噪音施工要求。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吊顶,包括相对的两面墙壁之间的多个龙骨和骨架之间的扣板,所述龙骨包括压紧杆,所述压紧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所述左支撑杆水平设置,其一端为竖直的截面,另一端为由上至下依次加长的斜面,所述右支撑杆与左支撑杆对称设置,所述压紧杆的两端设置有分别与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对应的斜面;所述扣板包括面板和面板一侧的扣接件。进一步的,所述压紧杆的两端有分别与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榫卯结构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左支撑杆或右支撑杆与墙壁连接处分别设置有具备一定弹性的支撑块。进一步的,所述压紧杆为长度可变化的调节杆。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杆包括左杆和右杆,所述左杆和右杆通过在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对应的孔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使用时,分别将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具备竖直一端抵向墙壁,并通过手持等方式临时简单固定,然后将压紧杆置于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之间,并往下压,压紧杆在两端斜面的作用下将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分别推向两侧,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抵紧在墙壁上,即可完成龙骨的固定;并依次完成多个龙骨的固定,然后将扣板的扣接件卡在龙骨上,完成固定,相邻扣板的面板形成天花板,实现整个吊顶的安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龙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扣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墙壁,2-龙骨,201-左胶片,202-左支撑杆,203-左杆,204-螺栓,205-夹片,206-螺栓孔,207-右杆,208-右支撑杆,209-右胶片,3-扣板,301-扣接件,302-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新型吊顶,包括相对的两面墙壁1之间的多个龙骨2和骨架之间的扣板3,所述龙骨2包括压紧杆,所述压紧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左支撑杆202和右支撑杆208,所述左支撑杆202水平设置,其一端为竖直的截面,另一端为由上至下依次加长的斜面,所述右支撑杆208与左支撑杆202对称设置,所述压紧杆的两端设置有分别与左支撑杆202和右支撑杆208对应的斜面;所述扣板3包括面板302和面板302一侧的扣接件301,所述扣接件301的数量为设置在面板302对角位置的至少两个,所述扣接件301可以为与面板302连接的多个挂钩,也可以为由具备一定弹性、中间具备与龙骨2适应的凹陷的连接片等形式。使用时,分别将左支撑杆202和右支撑杆208具备竖直一端抵向墙壁1,并通过手持等方式临时简单固定,然后将压紧杆置于左支撑杆202和右支撑杆208之间,并往下压,压紧杆在两端斜面的作用下将左支撑杆202和右支撑杆208分别推向两侧,左支撑杆202和右支撑杆208抵紧在墙壁1上,即可完成龙骨2的固定;并依次完成多个龙骨2的固定,然后将扣板3的扣接件301卡在龙骨2上,完成固定,相邻扣板3的面板302形成天花板,实现整个吊顶的安装。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压紧杆的两端有分别与左支撑杆202和右支撑杆208榫卯结构连接,压紧杆的两端分别与左支撑杆202和右支撑之间设置斜口燕尾榫。榫卯结构广泛用于建筑,同时也广泛用于家具,体现出家具与建筑的密切关系。榫卯结构虽然每个构件都比较单薄,但是它整体上却能承受巨大的压力,这种结构不在于个体的强大,而是互相结合,互相支撑,这种结构成了后代建筑和中式家具的基本模式。榫卯是在两个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和卯咬合,起到连接作用。本装置采用的榫卯为在斜面的竖向方向上设置的可以互相连接的凹槽或凸起,通过在斜面上采用上述榫卯结构不但有利于完成压紧杆与左支撑杆202和右支撑杆208之间的固定,也不影响其在斜面上移动实现相对墙壁1上龙骨2的固定。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左支撑杆202或右支撑杆208与墙壁1连接处分别设置有具备一定弹性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在连接完成后提供一定的反作用力,使得压紧杆与左支撑杆202和右支撑杆208之间更加牢固,另一方面使得龙骨2具有一定的抵御外界震动的能力,防止由于震动导致龙骨2脱落,使得其与墙壁1的连接更为紧固。所述支撑块优选为橡胶垫,包括左支撑杆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吊顶,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的两面墙壁(1)之间的多个龙骨(2)和骨架之间的扣板(3),所述龙骨(2)包括压紧杆,所述压紧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左支撑杆(202)和右支撑杆(208),所述左支撑杆(202)水平设置,其一端为竖直的截面,另一端为由上至下依次加长的斜面,所述右支撑杆(208)与左支撑杆(202)对称设置,所述压紧杆的两端设置有分别与左支撑杆(202)和右支撑杆(208)对应的斜面;所述扣板(3)包括面板(302)和面板(302)一侧的扣接件(3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吊顶,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的两面墙壁(1)之间的多个龙骨(2)和骨架之间的扣板(3),所述龙骨(2)包括压紧杆,所述压紧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左支撑杆(202)和右支撑杆(208),所述左支撑杆(202)水平设置,其一端为竖直的截面,另一端为由上至下依次加长的斜面,所述右支撑杆(208)与左支撑杆(202)对称设置,所述压紧杆的两端设置有分别与左支撑杆(202)和右支撑杆(208)对应的斜面;所述扣板(3)包括面板(302)和面板(302)一侧的扣接件(3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吊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延庚张艳晓王海洋
申请(专利权)人:徐辉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