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局部叠合板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8492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局部叠合板连接节点,包括两个预制板,所述预制板端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底槽,两个所述预制板上的所述底槽相对设置并组成贯通槽,所述底槽内设有第一补筋,所述凹槽内设有第二补筋,所述第二补筋上侧设有与所述第二补筋垂直的第三补筋,所述预制板上设有顶部钢筋,所述顶部钢筋由所述凹槽侧壁延伸至相对所述预制板的所述凹槽上端,所述顶部钢筋上侧设有第四补筋。其能够满足双向板的传力要求,连接处的刚度和承载力大。

A kind of local laminated plate joi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局部叠合板连接节点
本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局部叠合板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混凝土叠合板是一种将预制混凝土板和现浇层相结合的楼板结构形式,具有施工快速,节省模板等优点。单向叠合板板侧拼接宜采用配置附加钢筋的密拼接缝,而双向板板侧拼接宜采用后浇带式接缝。住宅建筑的楼板绝大部分为双向受力板,传统的叠合板构造不能实现叠合板的双向受力功能。若双向受力叠合板按单向板设计,但由于后浇层的刚度作用,楼板仍先按双向板传力;待接缝位置开裂后,才转变为单向板受力。这样的设计不但用钢量增加、而且使用阶段容易楼板开裂、影响用户使用。若双向受力叠合板按后浇带式接缝,需采用支模施工,并在叠合板下采用顶撑加横梁作用临时的调平措施;导致施工速度慢,施工成本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局部叠合板连接节点,能够满足双向板的传力要求,连接处的刚度和承载力大。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局部叠合板连接节点,包括两个预制板,所述预制板端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底槽,两个所述预制板上的所述底槽相对设置并组成贯通槽,所述底槽内设有第一补筋,所述凹槽内设有第二补筋,所述第二补筋上侧设有与所述第二补筋垂直的第三补筋,所述预制板上设有顶部钢筋,所述顶部钢筋由所述凹槽侧壁延伸至相对所述预制板的所述凹槽上端,所述顶部钢筋上侧设有第四补筋。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顶部钢筋端部向下弯折。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补筋为U形钢筋。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凹槽与所述底槽端部齐平。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底槽为沿所述预制板的板边均匀分布的矩形槽。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凹槽与所述底槽长度为300mm,相邻所述预制板之间的拼缝宽度为10mm。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凹槽深度大于60mm,所述底槽深度大于100mm。综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采用第一补筋实现相邻预制板之间的内力传递,实现双向板传力,与传统的现浇双向受力楼层板性能趋于一致;同时采用第二补筋与第三补筋提高了节点结构的刚度和承载力。附图说明图1是楼板结构俯视图;图2是图1中1-1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2-2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3-3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4-4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标号如下:1.预制板,11.凹槽,12.底槽,13.底部钢筋,14.顶部钢筋,2.第一补筋,3.第二补筋,4.第三补筋,5.第四补筋,6.拼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中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局部叠合板连接节点,包括两个预制板1,预制板1端部设有凹槽11,凹槽11内设有底槽12,两个预制板1上的底槽12相对设置并组成贯通槽,底槽12内设有第一补筋2,凹槽11内设有第二补筋3,第二补筋3上侧设有与第二补筋3垂直的第三补筋4,预制板1上设有顶部钢筋14,顶部钢筋14由凹槽11侧壁延伸至相对预制板1的凹槽11上端,顶部钢筋14上侧设有第四补筋5。顶部钢筋14端部向下弯折,其下端部与第三补筋4水平方向上齐平。第一补筋2为U形钢筋,其上端与第四补筋5水平方向齐平。凹槽11与底槽12组成的凸起结构内设有底部钢筋13,底槽12内的第一补筋2与上述底部钢筋13在水平方向上齐平。第二补筋3与第三补筋4可采用成品钢筋网片替代。凹槽11与底槽12端部齐平。底槽12为沿预制板1的板边均匀分布的矩形槽。凹槽11与底槽12长度为300mm,相邻预制板1之间的拼缝6宽度为10mm。凹槽11深度大于60mm,底槽12深度大于100mm。以上说明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使得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完整的实施本方案,但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这些都是不具有创造性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局部叠合板连接节点,包括两个预制板(1),所述预制板(1)端部设有凹槽(11),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1)内设有底槽(12),两个所述预制板(1)上的所述底槽(12)相对设置并组成贯通槽,所述底槽(12)内设有第一补筋(2),所述凹槽(11)内设有第二补筋(3),所述第二补筋(3)上侧设有与所述第二补筋(3)垂直的第三补筋(4),所述预制板(1)上设有顶部钢筋(14),所述顶部钢筋(14)由所述凹槽(11)侧壁延伸至相对所述预制板(1)的所述凹槽(11)上端,所述顶部钢筋(14)上侧设有第四补筋(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局部叠合板连接节点,包括两个预制板(1),所述预制板(1)端部设有凹槽(11),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1)内设有底槽(12),两个所述预制板(1)上的所述底槽(12)相对设置并组成贯通槽,所述底槽(12)内设有第一补筋(2),所述凹槽(11)内设有第二补筋(3),所述第二补筋(3)上侧设有与所述第二补筋(3)垂直的第三补筋(4),所述预制板(1)上设有顶部钢筋(14),所述顶部钢筋(14)由所述凹槽(11)侧壁延伸至相对所述预制板(1)的所述凹槽(11)上端,所述顶部钢筋(14)上侧设有第四补筋(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局部叠合板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钢筋(14)端部向下弯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娄峰陈忠覃祚威柳跃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东吴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