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马镫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叠合板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土木工程结构构件
,特别涉及一种马镫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叠合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混凝土叠合结构是由工厂生产混凝土预制构件,运送至现场装配后再现浇一层混凝土而形成的一种整体结构。叠合结构可克服整浇式混凝土结构的复杂工序和装配式结构整体刚度削弱的缺点,同时兼备两者的优点,因而在工程中获得广泛应用。活性粉末混凝土研究始于1993年法国Bouygues实验室,根据最大密实度理论剔除粗骨料,其原材料为细石英砂、水泥、硅粉、细钢纤维、高效减水剂等,使各种颗粒达到最大密实化,在传统的混凝土成型工艺上加以强制搅拌。活性粉末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具有超高强度、高韧性、高耐久性及高温耐受性等优点。将活性粉末混凝土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混凝土叠合板中,可以很好的解决普通混凝土叠合板存在的结构自重大、耐久性差、延性差等缺点,对提高结构抵抗荷载的强度、减小截面尺寸、增大结构的跨越能力具有极大的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镫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镫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叠合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n(1)设置一种叠合板,该叠合板由预制底板、后浇层、抗剪钢筋和底部钢筋构成;预制底板和后浇层由活性粉末混凝土浇筑而成,底部钢筋包含纵向受力筋和横向分布筋,并根据具体受力情况进行配置;/n(2)将步骤(1)中的抗剪钢筋和底部钢筋进行绑扎或焊接,然后放入预制底板的模中进行浇筑,浇筑时抹平预制底板的表面,再使用50型手动混凝土压纹器对预制底板的表面进行粗糙处理,拆模后进行28天自然养护,然后将养护好的预制底板运至施工现场,实施后浇层的浇筑和养护,后浇层的材料配比和强度同预制底板,进行装配,装配完成后,支模进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镫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叠合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1)设置一种叠合板,该叠合板由预制底板、后浇层、抗剪钢筋和底部钢筋构成;预制底板和后浇层由活性粉末混凝土浇筑而成,底部钢筋包含纵向受力筋和横向分布筋,并根据具体受力情况进行配置;
(2)将步骤(1)中的抗剪钢筋和底部钢筋进行绑扎或焊接,然后放入预制底板的模中进行浇筑,浇筑时抹平预制底板的表面,再使用50型手动混凝土压纹器对预制底板的表面进行粗糙处理,拆模后进行28天自然养护,然后将养护好的预制底板运至施工现场,实施后浇层的浇筑和养护,后浇层的材料配比和强度同预制底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凌志,廉德铭,金奇志,曹霞,李丽,万冬伟,任义成,孟庆鹏,尹霞,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