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体的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84836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墙体的减震装置,属于底层楼房及平房施工建筑的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墙体的减震装置,包括墙本体,墙本体由钢筋和混凝土浇筑而成,所述墙本体内部固设有减震组件,减震组件包括固定框、连接板和弹簧,固定框的顶部和底部为开口设置,连接板置于固定框的两个开口位置处,弹簧竖直设置于固定框内,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固接,当连接板与固定框抵接相连时,弹簧处于自然状态,达到保护人们生命和财产的效果。

A damping device for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墙体的减震装置
本技术涉及底层楼房及平房施工建筑的
,尤其涉及一种墙体的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行业最近几年快速发展,房屋建筑的抗震强度关系人们生命及财产安全程度,我国广大小城镇及农村的房屋还多是砖混结构,抗震程度低。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1676803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底层楼房及平房的抗震建筑方法,它由如下步骤组成:A.预制立柱、横梁、合子板,上述的砼预制件两端预留用于连接的钢筋头;B.打地基,按设计要求构筑基柱,用钢筋作骨架,浇筑,基柱的钢筋上预留上延部分,在基柱之上构筑地圈梁,基柱预留的钢筋穿过地圈梁;C.构筑框架,装立柱,将预制好的立柱的一端所预留的钢筋与基柱所预留的钢筋焊接,立柱所预留的钢筋与横梁所预留的钢筋焊接,浇筑上述的所有焊接处;D.搭合子板,合子板两端分别搭接在横梁上,合子板两端预留的钢筋焊接;E.构筑墙体,二层以上的楼层按构筑框架、搭合子板、构筑墙体步骤进行循环;F.构筑房顶。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墙体只是加强了自身的连接结构,但墙体经常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会发生震动,比如建在铁路旁或者公路旁的建筑,经常会受到火车或者大型车辆的影响发生轻微的震动,时间一长墙体就会出现裂缝等一系列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墙体内部结构不具有减震效果,最终给人们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墙体的减震装置,通过在墙本体的中间位置处固设减震组件来减缓地震波的冲击,以达到保护人们生命和财产的效果。本技术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墙体的减震装置,包括墙本体,墙本体由钢筋和混凝土浇筑而成,所述墙本体内部固设有减震组件,减震组件包括固定框、连接板和弹簧,固定框的顶部和底部为开口设置,连接板置于固定框的两个开口位置处,弹簧竖直设置于固定框内,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固接,当连接板与固定框抵接相连时,弹簧处于自然状态。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搭建墙本体时,将混凝土浇筑至预先搭建好的钢筋结构中,在对底部位置处的墙本体搭建结束后,将固定框放置在墙本体的顶部,将两块连接板分别置于固定框两端的开口位置处,且连接板与固定框抵接相连,弹簧置于固定框内,并令弹簧的两端与两块连接板固接,然后再向减震组件的顶部放置上部分的墙本体并进行浇筑,令减震组件置于墙本体的中间,在墙本体的使用过程中发生地震时,来自地下的地震波传至减震组件位置处时,固定框内的弹簧起到减震的作用,减小地震波的冲击力,地震波的冲击力被设置在墙本体中间位置处的减震组件减弱,进而保护墙本体的完整性,相对比现有技术中只是通过加强墙本体自身的连接结构来提高墙本体的抗震能力,本技术从根本上减缓了地震波的冲击力,进而减小地震对墙本体的损坏,达到保护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簧设置有多个,且多个弹簧均匀间隔设置在两个连接板之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弹簧均匀间隔设置在两个连接板之间,一方面加强对地震波的缓冲作用,一方面提高连接板的均匀受力,进一步提高减震组件对墙本体的减震效果,加强对墙本体的保护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框顶部的内壁水平开设有凹槽,连接板置于凹槽内并与凹槽抵接相连。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该减震组件时,将连接板水平放置在固定框的凹槽内,加强连接板与固定框之间的连接,提高连接板与固定框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而提高墙本体的稳定性,使用效果更佳。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的深度与连接板的厚度齐平。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凹槽的深度设置为与连接板的厚度齐平,使得连接板放置到凹槽中时增加连接板与凹槽之间的紧密性,此外保持连接板上表面与凹槽的水平度,增强连接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的宽度为固定框厚度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凹槽的宽度设置为固定框厚度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加大连接板与凹槽的接触面积,增加连接板在凹槽上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减震组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板与凹槽抵接的位置处竖直向下固设有连接杆,凹槽的顶部开设有连接孔,连接杆插设于连接孔内形成卡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板放置在凹槽上时,将连接板上的连接杆对准凹槽上的连接孔,然后将连接杆插入到连接孔中形成卡接,进一步加强连接板与凹槽之间的连接,提高连接板放置在固定框上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簧内插设有支撑杆,支撑杆的顶部与上方的连接板固接,支撑杆的底部与下方的连接板抵接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竖直插设于弹簧内,且支撑杆的顶部与连接板固接,支撑杆的底部与下方的连接板抵接设置,支撑杆对连接板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加强连接板承受混凝土的重力,提高连接板在使用时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震组件的上表面设置有稳定板,稳定板与连接板固接,稳定板的边缘与固定框抵接相连。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在减震组件上的稳定板与混凝土直接接触,稳定板与连接板固接,加强减震组件与稳定板之间的连接,且稳定板盖设在固定框上,稳定板阻挡固定框和连接板之间的缝隙,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有混凝土流入到减震组件内部而影响减震组件内部的结构,提高减震组件的使用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在墙本体内部设置减震组件,发生地震时,地震波的冲击力在墙本体上传输时,被设置在墙本体中间位置处的减震组件减弱,进而保护墙本体的完整性,达到保护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效果;2、通过在减震组件中设置弹簧,当发生地震时,减震组件中的弹簧减小地震波的冲击力,提高对墙本体的保护作用;3、通过在减震组件的上表面设置稳定板用以阻挡固定框和连接板之间的缝隙,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有混凝土流入到减震组件内部而影响减震组件内部的结构,对减震组件起到保护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减震组件的爆炸示意图。附图标记:1、墙本体;2、减震组件;21、固定框;211、凹槽;212、连接孔;22、连接板;221、连接杆;23、弹簧;231、支撑杆;3、稳定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结合图1和图2,一种墙体的减震装置,包括墙本体1,墙本体1由钢筋和混凝土浇筑而成,墙本体1内部设置有减震组件2,减震组件2水平置于墙本体1中间位置处,且减震组件2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墙本体1固定相连,当发生地震时,地震波的冲击力被减震组件2减弱,进而保护墙本体1的完整性,进而减小地震对墙本体1的损坏,达到保护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效果。如图2所示,减震组件2包括固定框21、连接板22和弹簧23,固定框21的顶部和底部为开口设置,且固定框21的开口位置处设置有凹槽211,凹槽211由开口端向固定框21中心位置处凹陷设置,连接板22置于固定框21两个开口位置处的凹槽211内,且连接板22的厚度与凹槽211的深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墙体的减震装置,包括墙本体(1),墙本体(1)由钢筋和混凝土浇筑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本体(1)内部固设有减震组件(2),减震组件(2)包括固定框(21)、连接板(22)和弹簧(23),固定框(21)的顶部和底部为开口设置,连接板(22)置于固定框(21)的两个开口位置处,弹簧(23)竖直设置于固定框(21)内,且弹簧(23)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22)固接,当连接板(22)与固定框(21)抵接相连时,弹簧(23)处于自然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墙体的减震装置,包括墙本体(1),墙本体(1)由钢筋和混凝土浇筑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本体(1)内部固设有减震组件(2),减震组件(2)包括固定框(21)、连接板(22)和弹簧(23),固定框(21)的顶部和底部为开口设置,连接板(22)置于固定框(21)的两个开口位置处,弹簧(23)竖直设置于固定框(21)内,且弹簧(23)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22)固接,当连接板(22)与固定框(21)抵接相连时,弹簧(23)处于自然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体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23)设置有多个,且多个弹簧(23)均匀间隔设置在两个连接板(2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体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21)顶部的内壁水平开设有凹槽(211),连接板(22)置于凹槽(211)内并与凹槽(211)抵接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墙体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一波李伟森姚金龙关羽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凌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