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自保温墙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8480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7:23
一种新型自保温墙体结构,包括前后两面开口的框体,框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数个竖向的插条,框体另一侧开设数个竖向的插槽,插槽与插条一一对应;框体的顶面开设数个凹槽,框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数个插块,凹槽与插块一一对应,框体的前后两面分别固定安装玻璃板,两块玻璃板相互平行且其外周均与框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框体的前面两侧分别开设L型滑槽,L型滑槽均与框体内部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工人只需进行简单的插入操作即可实现多个框体的拼装组合,且框体便于搬运,很大程度的提升了工人的安装效率,缩短了整个墙体的施工期限。

A new type of self insulation wall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自保温墙体结构
本技术属于建筑结构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自保温墙体结构。
技术介绍
保温墙体,是现在建筑行业对于外墙体建造的一种趋势;但是现在市场上大多的保温墙体结构复杂,同时在实际的安装操作时工序较为繁琐,且整个施工过程需要准备大量的辅材,工人的工作量大,施工效率低,整个施工期限很长,同时现有的保温墙体无法进行调节室内亮度的调节,且墙体的美观度不是很高,需要进行二次装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自保温墙体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自保温墙体结构,包括前后两面开口的框体,框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数个竖向的插条,框体另一侧开设数个竖向的插槽,插槽与插条一一对应;框体的顶面开设数个凹槽,框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数个插块,凹槽与插块一一对应,框体的前后两面分别固定安装玻璃板,两块玻璃板相互平行且其外周均与框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框体的前面两侧分别开设L型滑槽,L型滑槽均与框体内部相通,L型滑槽内分别设有与之接触配合的L型杆,L型杆能够分别同时沿对应的沿L型滑槽上下移动,两块玻璃板之间设有横向的拉板,拉板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L型杆的内端固定连接,框体内部顶面固定连接折叠板的上端,折叠板为遮光材质,折叠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拉板顶面,L型杆与L型滑槽之间的摩擦力大于折叠板和拉板的重力和。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自保温墙体结构,所述的插条为燕尾插条,对应的插槽为燕尾形插槽。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自保温墙体结构,所述的折叠板为软质材料制作。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自保温墙体结构,所述的框体背面的玻璃为双层中空玻璃。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自保温墙体结构,所述的框体内部两侧分别开设数个竖向的滑槽,拉板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滑标的一端,滑标的另一端分别同时位于对应的滑槽内且能沿之滑动。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自保温墙体结构,所述的框体顶部背面开设数个螺孔,螺孔分别与对应的凹槽内部相通,螺孔内分别螺纹安装螺栓,螺栓的内端能够分别与对应的插块的外周接触配合。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为多个框体拼接组合构成整体的墙体,工人在进行墙体安装时,只需要将框体一侧的插条插入另一个框体对应的插槽中,同时将框体的插块插入另一个框体的凹槽中即可实现多个框体的拼接组合;用户在使用时,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通过上下移动L型杆带动对拉板移动从而调节折叠板的收放状态,当L型杆位于框体顶部位置时,折叠板处于完全折叠状态,户外阳光能够通过玻璃板照入室内,框体的透光度最大,室内的亮度最大,当L型杆位于框体底部位置时,折叠板完全展开,户外阳光无法穿过折叠板,框体的透光度小,室内亮度最低,由此来调节整个室内的亮度;本技术设计合理,采用多个框体的拼装组合成墙体的形式,省去了许多其他的辅助材料;同时本技术结构简单,工人只需进行简单的插入操作即可实现多个框体的拼装组合,且框体便于搬运,很大程度的提升了工人的安装效率,缩短了整个墙体的施工期限;而且本装置采用玻璃板作为主体结构,双层玻璃既能提升保温效果,同时还能在折叠板的作用下调节室内的亮度,外观美观,本技术尤其适用与酒店或者写字楼等建筑。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的放大图;图3是图1的B向视图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新型自保温墙体结构,如图所示,包括前后两面开口的框体1,框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数个竖向的插条2,框体1另一侧开设数个竖向的插槽3,插槽3与插条2一一对应;框体1的顶面开设数个凹槽4,框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数个插块5,凹槽4与插块5一一对应,框体1的前后两面分别固定安装玻璃板,两块玻璃板相互平行且其外周均与框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框体1的前面两侧分别开设L型滑槽6,L型滑槽6均与框体1内部相通,L型滑槽6内分别设有与之接触配合的L型杆7,L型杆7能够分别同时沿对应的沿L型滑槽6上下移动,两块玻璃板之间设有横向的拉板8,拉板8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L型杆7的内端固定连接,框体1内部顶面固定连接折叠板9的上端,折叠板9为遮光材质,折叠板9的下端固定连接拉板8顶面,L型杆7与L型滑槽6之间的摩擦力大于折叠板9和拉板8的重力和。本技术为多个框体1拼接组合构成整体的墙体,工人在进行墙体安装时,只需要将框体1一侧的插条2插入另一个框体1对应的插槽3中,同时将框体1的插块5插入另一个框体1的凹槽4中即可实现多个框体1的拼接组合;用户在使用时,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通过上下移动L型杆7带动对拉板8移动从而调节折叠板9的收放状态,当L型杆7位于框体1顶部位置时,折叠板9处于完全折叠状态,户外阳光能够通过玻璃板照入室内,框体1的透光度最大,室内的亮度最大,当L型杆7位于框体1底部位置时,折叠板9完全展开,户外阳光无法穿过折叠板9,框体1的透光度小,室内亮度最低,由此来调节整个室内的亮度;本技术设计合理,采用多个框体1的拼装组合成墙体的形式,省去了许多其他的辅助材料;同时本技术结构简单,工人只需进行简单的插入操作即可实现多个框体1的拼装组合,且框体1便于搬运,很大程度的提升了工人的安装效率,缩短了整个墙体的施工期限;而且本装置采用玻璃板作为主体结构,双层玻璃既能提升保温效果,同时还能在折叠板9的作用下调节室内的亮度,外观美观,本技术尤其适用与酒店或者写字楼等建筑。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插条2为燕尾插条,对应的插槽3为燕尾形插槽。插条2与插槽3均为燕尾形,在相邻框体1进行水平拼接组合时,燕尾形的插入式结构使得其组合更为牢靠。具体的,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折叠板9为软质材料制作。软质材料制作的折叠板9,延展性更好,其使用寿命更长。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所述的框体1背面的玻璃为双层中空玻璃。双层玻璃具有较强的隔音效果,同时还能进一步增强保温功能。更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框体1内部两侧分别开设数个竖向的滑槽10,拉板8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滑标11的一端,滑标11的另一端分别同时位于对应的滑槽10内且能沿之滑动。在滑槽10和滑标11的滑动配合下,能够防止拉板8歪斜,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有利于用户通过L型杆7移动拉板8。更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框体1顶部背面开设数个螺孔12,螺孔12分别与对应的凹槽4内部相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自保温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两面开口的框体(1),框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数个竖向的插条(2),框体(1)另一侧开设数个竖向的插槽(3),插槽(3)与插条(2)一一对应;框体(1)的顶面开设数个凹槽(4),框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数个插块(5),凹槽(4)与插块(5)一一对应,框体(1)的前后两面分别固定安装玻璃板,两块玻璃板相互平行且其外周均与框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框体(1)的前面两侧分别开设L型滑槽(6),L型滑槽(6)均与框体(1)内部相通,L型滑槽(6)内分别设有与之接触配合的L型杆(7), L型杆(7)能够分别同时沿对应的沿L型滑槽(6)上下移动,两块玻璃板之间设有横向的拉板(8),拉板(8)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L型杆(7)的内端固定连接,框体(1)内部顶面固定连接折叠板(9)的上端,折叠板(9)为遮光材质,折叠板(9)的下端固定连接拉板(8)顶面,L型杆(7)与L型滑槽(6)之间的摩擦力大于折叠板(9)和拉板(8)的重力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自保温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两面开口的框体(1),框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数个竖向的插条(2),框体(1)另一侧开设数个竖向的插槽(3),插槽(3)与插条(2)一一对应;框体(1)的顶面开设数个凹槽(4),框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数个插块(5),凹槽(4)与插块(5)一一对应,框体(1)的前后两面分别固定安装玻璃板,两块玻璃板相互平行且其外周均与框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框体(1)的前面两侧分别开设L型滑槽(6),L型滑槽(6)均与框体(1)内部相通,L型滑槽(6)内分别设有与之接触配合的L型杆(7),L型杆(7)能够分别同时沿对应的沿L型滑槽(6)上下移动,两块玻璃板之间设有横向的拉板(8),拉板(8)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L型杆(7)的内端固定连接,框体(1)内部顶面固定连接折叠板(9)的上端,折叠板(9)为遮光材质,折叠板(9)的下端固定连接拉板(8)顶面,L型杆(7)与L型滑槽(6)之间的摩擦力大于折叠板(9)和拉板(8)的重力和。


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明和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恒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