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圈引线引出导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84212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音圈引线引出导通装置,包括外壳体、音圈、振动膜片、周缘、双面导通体、第一音圈引线、第二音圈引线、第一内导通块、第一外导通块、第二内导通块、第二外导通块、橡胶筒、弹性橡胶块、夹板和移动块。该种音圈引线引出导通装置结构简单、设计新颖,便于将音圈引线通过橡胶筒进行限位固定,便于调节橡胶筒与音圈引线的放置位置,便于将橡胶筒进行固定在振动膜片表面,降低涂胶区域,同时避免引线涂胶,在使用时,便于将音圈通过音圈引线与双面通体进行连接,保障音圈在工作是稳定使用,降低失真比例,满足使用续期,实用性价值较高,适合推广使用。

Voice coil lead out condu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音圈引线引出导通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音圈引线引出导通装置,具体是一种音圈引线引出导通装置,属于麦克风扬声器应用

技术介绍
音圈直接的定义是通过音频电流的线圈,是电动式扬声器振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扬声器的心脏;音圈的性能会影响扬声器的声压频率特性,声压级,阻抗曲线、失真、瞬态特性、扬声器参数、音质等,特别是关系扬声器的承受功率和寿命;正像心脏疾病的致命因素一样,扬声器的损坏往往是从音圈开始的。现有一些音圈引线采用与振动膜片涂胶粘着固定方式,在音圈与双面导通体连接时,引线不便于进行调节,涂胶范围较大,影响后续使用,不便于工作者进行安装操作,影响使用。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音圈引线引出导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音圈引线引出导通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音圈引线引出导通装置,包括外壳体、音圈、振动膜片、周缘、双面导通体、导通机构以及引线限位固定机构;其中所述外壳体底侧内设有音圈,且音圈顶侧设有振动膜片;所述振动膜片外侧的周缘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音圈引线引出导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1)、音圈(2)、振动膜片(3)、周缘(4)、双面导通体(5)、导通机构以及引线限位固定机构;其中所述外壳体(1)底侧内设有音圈(2),且音圈(2)顶侧设有振动膜片(3);所述振动膜片(3)外侧的周缘(4)处与外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且周缘(4)底侧贴合有与外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的双面导通体(5);/n所述导通机构包括第一音圈引线(6)、第二音圈引线(7)、第一内导通块(8)、第一外导通块(9)、第二内导通块(10)以及第二外导通块(11),且第一音圈引线(6)以及第二音圈引线(7)均固定连接在音圈(2)表面;所述第一音圈引线(6)末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音圈引线引出导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1)、音圈(2)、振动膜片(3)、周缘(4)、双面导通体(5)、导通机构以及引线限位固定机构;其中所述外壳体(1)底侧内设有音圈(2),且音圈(2)顶侧设有振动膜片(3);所述振动膜片(3)外侧的周缘(4)处与外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且周缘(4)底侧贴合有与外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的双面导通体(5);
所述导通机构包括第一音圈引线(6)、第二音圈引线(7)、第一内导通块(8)、第一外导通块(9)、第二内导通块(10)以及第二外导通块(11),且第一音圈引线(6)以及第二音圈引线(7)均固定连接在音圈(2)表面;所述第一音圈引线(6)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内导通块(8),且第一内导通块(8)与固定在双面导通体(5)的第一外导通块(9)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音圈引线(7)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内导通块(10),且第二内导通块(10)末端与固定在刷双面导通体(5)的第二外导通块(11)固定连接;
所述引线限位固定机构包括橡胶筒(12)、弹性橡胶块(13)、夹板(14)以及移动块(15),且橡胶筒(12)套接在第一音圈引线(6)表面;所述橡胶筒(12)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移动块(15),且橡胶筒(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宸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