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生物滞留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83529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市政道路建设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生物滞留带,包括由上往下设置的第一生物过滤介质层、碎石集水沟层和第二生物过滤介质层,碎石集水沟层包裹着透水土工布,第一生物过滤介质层内设有多个提篮,每个提篮的上端均伸至第一生物过滤介质层的上表面,每个提篮下方的碎石集水沟层和第二生物过滤介质层均插设有多个溢流雨水井,每个溢流雨水井均连接着市政雨水系统,每个溢流雨水井的上端口均设有滤网。碎石集水沟层起到集水的作用,第二生物过滤介质层起到净水和蓄水的作用,当雨水量过大时,部分雨水流入溢流雨水井排走;当需要检修溢流雨水井和滤网时,将提篮提走即可进行检修,方便快捷。

A biological detention zone of municipal road in sponge C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生物滞留带
本技术涉及市政道路建设
,尤其涉及一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生物滞留带。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水管理概念,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目前各个地方的海绵城市建设开展的如火如荼,低冲击开发理念已深入人心。传统简单的下凹式绿地作为海绵体,利用下凹带储水,下凹带无法储存的水由市政雨水系统排走,下凹式绿地设于机动车道旁边、慢行道旁边或者二者之间,起到了很好的集水、净水、蓄水的作用,但由于其填土面过低,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开敞式的蓄水方式为蚊虫滋生提供了环境,成为了细菌与疾病传播的温床,整体不环保也不美观。且成品的地埋式海绵体成本高昂,检修困难,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低冲击开发理念在市政道路中应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生物滞留带,其结构简单,满足集水、净水、蓄水、排水功能的同时还方便检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生物滞留带,包括由上往下设置的第一生物过滤介质层、碎石集水沟层和第二生物过滤介质层,碎石集水沟层包裹着透水土工布,第一生物过滤介质层内设有多个提篮,每个提篮的上端均伸至第一生物过滤介质层的上表面,每个提篮下方的碎石集水沟层和第二生物过滤介质层均设有多个溢流雨水井,每个溢流雨水井均连接着市政雨水系统,每个溢流雨水井的上端口均设有滤网。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提篮包括可移动的内篮和护坡外篮,外篮套设在内篮外,内篮和外篮均由钢丝网构成。>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有的溢流雨水井均竖直设置,溢流雨水井通过雨水连接管和市政雨水系统连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设于第一生物过滤介质层和碎石集水沟层周围的开口型侧石,开口型侧石侧面设有通孔,通孔内可设置集水管,集水管将雨水引进碎石集水沟层。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碎石集水沟层和第二生物过滤介质层靠近机动车道的一侧设有防渗土工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有:本滞留带的碎石集水沟层起到集水的作用,雨水受重力作用下渗时,被第二生物过滤介质层过滤,然后直接补充地下水,起到净水和蓄水的作用,当雨水量过大,部分雨水流入溢流雨水井,然后通过市政雨水系统排走;当需要检修溢流雨水井和滤网时,将提篮提走即可进行检修,方便快捷,滞留带结构简单,成本低,蚊虫无法在滞留带上滋生,环保美观。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横剖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纵剖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内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的一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生物滞留带,包括由上往下设置的第一生物过滤介质层1、碎石集水沟层2和第二生物过滤介质层3,碎石集水沟层2包裹着透水土工布4,第一生物过滤介质层1内设有多个提篮7,每个提篮7的上端均伸至第一生物过滤介质层1的上表面,每个提篮7下方的碎石集水沟层2和第二生物过滤介质层3均设有多个溢流雨水井5,每个溢流雨水井5均连接着市政雨水系统,每个溢流雨水井5的上端口均设有滤网6。本滞留带还包括设于第一生物过滤介质层1和碎石集水沟层2周围的开口型侧石9,当滞留带设于机动车道和透水式慢行道之间时,开口型侧石9用于将滞留带与机动车道以及滞留带与透水式慢行道隔开。开口型侧石9侧面设有多个通孔,通孔的一端抵接碎石集水沟层2,另一端朝向机动车道或者透水式慢行道,机动车道的雨水通过靠近机动车道的通孔流进碎石集水沟层2;靠近透水式慢行道的通孔内均设有集水管10,集水管10的一端抵接碎石集水沟层2,另一端伸进透水式慢行道内,集水管10将透水式慢行道的雨水引进碎石集水沟层2。所述碎石集水沟层2和第二生物过滤介质层3靠近机动车道的一侧均设有防渗土工布11,雨水无法穿过防渗土工布11,避免雨水渗进机动车道的路基里面,从而避免机动车道的损坏。进一步的,每个溢流雨水井5上还有一层薄薄的碎石集水沟层2,滤网6抵接碎石集水沟层2。溢流雨水井5下端连接有雨水连接管8,溢流雨水井5通过雨水连接管8和市政雨水系统连通。碎石集水沟层2起到集水的作用,雨水受重力作用下渗时,被第二生物过滤介质层3过滤,然后直接补充地下水,起到净水和蓄水的作用,当雨水量过大,部分雨水流入溢流雨水井5,然后通过市政雨水系统排走,避免道路发生排水不良的情况。所述提篮7包括可移动的内篮71和护坡外篮72,外篮72套设在内篮71外,内篮71和外篮72均由钢丝网构成,当将内篮71提起时,内篮71可将内篮71内的生物过滤介质提走,露出碎石集水沟层2,从而可判断出溢流雨水井5、滤网6是否有损坏,是否堵塞,进而进行维修,方便快捷,且滞留带结构简单,成本低,蚊虫无法在滞留带上滋生,环保美观。所述第一生物过滤介质层1和第二生物过滤介质层3均包括原土、泥炭、树皮、落叶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可附着在上面生长。第一生物过滤介质层1上可种植耐水植物,环保美观,下雨时,雨水可被第一生物过滤介质层过滤储存,干旱时,雨水可通过第一生物过滤介质层及耐水植物缓慢挥发。以上所述,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技术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生物滞留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往下设置的第一生物过滤介质层(1)、碎石集水沟层(2)和第二生物过滤介质层(3),碎石集水沟层(2)包裹着透水土工布(4),第一生物过滤介质层(1)内设有多个提篮(7),每个提篮(7)的上端均伸至第一生物过滤介质层(1)的上表面,每个提篮(7)下方的碎石集水沟层(2)和第二生物过滤介质层(3)均设有多个溢流雨水井(5),每个溢流雨水井(5)均连接着市政雨水系统,每个溢流雨水井(5)的上端口均设有滤网(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生物滞留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往下设置的第一生物过滤介质层(1)、碎石集水沟层(2)和第二生物过滤介质层(3),碎石集水沟层(2)包裹着透水土工布(4),第一生物过滤介质层(1)内设有多个提篮(7),每个提篮(7)的上端均伸至第一生物过滤介质层(1)的上表面,每个提篮(7)下方的碎石集水沟层(2)和第二生物过滤介质层(3)均设有多个溢流雨水井(5),每个溢流雨水井(5)均连接着市政雨水系统,每个溢流雨水井(5)的上端口均设有滤网(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生物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篮(7)包括可移动的内篮(71)和外篮(72),外篮(72)套设在内篮(71)外,内篮(71)和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永艳李智文黄志诚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