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针织大圆机的输纱器轮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8291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面针织大圆机的输纱器轮子结构,包括安装杆、固定座和输纱轮,所述安装杆的上端面左部通过固定螺丝安装有第一导向板,且安装杆的左侧端面上设置有滚筒,并且安装杆下端面左端设置有第三导向板,同时安装杆的中部固定有固定座。该双面针织大圆机的输纱器轮子结构,整体结构设置合理,在安装杆上设置有多组输纱导向结构,以及输纱轮和设备安装固定结构,各结构之间相互配合,输送协调一致,方便纺织纱线的顺畅输出,输纱轮方便进行安装和拆卸,便于进行清理,使用方便省事,以及输纱轮上自带防尘结构,有助于减少棉絮的缠绕,同时输纱轮的绕线面防磨栏框采用的是陶瓷材质,使用更耐磨损,使用寿命更长久。

The wheel structure of the yarn feeder of a double-sided knitt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面针织大圆机的输纱器轮子结构
本技术涉及纺织设备配件
,具体为一种双面针织大圆机的输纱器轮子结构。
技术介绍
大圆机在对纱线进行编织的过程中,主要通过输纱器将纱线送入编织机构内,输纱器一般包括用于与大圆机的机架进行连接的连接座、转动连接于连接座上的动力轮、固定于动力轮的转动轴上的输纱轮,而输纱轮主要对纱线起输送作用,因此输纱轮在输纱器中属于非常重要的部件,这类输纱装置的缺陷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断线容易缠绕在轮轴上,而不断产生的花絮又易于进入到轮轴的轴承中,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停机清理,影响了工序的正常运转,降低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由于输纱轮在工作过程中连续高速转动,输纱轮与纱线不断的缠绕摩擦,使用寿命受到影响。为了解决以上所提出的输纱器轮子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急需改善输纱器轮子的技术,该双面针织大圆机的输纱器轮子结构,整体结构设置合理,在安装杆上设置有多组输纱导向结构,以及输纱轮和设备安装固定结构,各结构之间相互配合,输送协调一致,方便纺织纱线的顺畅输出,输纱轮方便进行安装和拆卸,便于进行清理,使用方便省事,以及输纱轮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面针织大圆机的输纱器轮子结构,包括安装杆(2)、固定座(3)和输纱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杆(2)的上端面左部通过固定螺丝安装有第一导向板(1),且安装杆(2)的左侧端面上设置有滚筒(10),并且安装杆(2)下端面左端设置有第三导向板(9),同时安装杆(2)的中部固定有固定座(3),且固定座(3)下螺接固定有输纱轮(4);/n所述安装杆(2)的前侧面右侧固定有固定杆(5),且安装杆(2)的下端面右侧设置有第二导向板(6),并且第二导向板(6)的上部板块垂直与安装杆(2)下端面,第二导向板(6)的下部板块倾斜设置,同时第二导向板(6)底部上设置有第一传线孔(7)和第二传线孔(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针织大圆机的输纱器轮子结构,包括安装杆(2)、固定座(3)和输纱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杆(2)的上端面左部通过固定螺丝安装有第一导向板(1),且安装杆(2)的左侧端面上设置有滚筒(10),并且安装杆(2)下端面左端设置有第三导向板(9),同时安装杆(2)的中部固定有固定座(3),且固定座(3)下螺接固定有输纱轮(4);
所述安装杆(2)的前侧面右侧固定有固定杆(5),且安装杆(2)的下端面右侧设置有第二导向板(6),并且第二导向板(6)的上部板块垂直与安装杆(2)下端面,第二导向板(6)的下部板块倾斜设置,同时第二导向板(6)底部上设置有第一传线孔(7)和第二传线孔(8),第一传线孔(7)和第二传线孔(8)上下平行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针织大圆机的输纱器轮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纱轮(4)主要是由第一连接结构(12)、防尘罩(16)、栏框座(18)和第三螺接口(19)一起构成,且固定座(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螺接口(11),输纱轮(4)通过螺接在第一螺接口(11)上进而固定在固定座(3)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面针织大圆机的输纱器轮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2)上部环面上开设有导轨(14),且导轨(14)的左右两侧均滑动连接有一组滑块(15),并且两组滑块(15)之间设置有防尘罩(16),同时防尘罩(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加福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凯星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