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宏文专利>正文

自鼓风热水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8252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烧设备的改进。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自鼓风热水炉由炉主体和炉自身的鼓风装置两部分所组成。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制造的燃烧设备在工作时能以自身的炉火产风,以水变风,用自身产出的风吹自身炉火,创造了水、煤,气混合燃烧的特殊燃烧方式,具有根本不用电力,大量节约燃料,热效率高,环境保护效益好,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等特点。(*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烧设备的改进。目前,应用的各种燃烧设备,无电就不能进行鼓,引风,无鼓引风,燃烧设备就不能进行正常的做功,并且普遍存在着耗能高,热效率低,严重污染环境等缺点。本专利技术指在创造一种全新的以火产风,以水变风,实行水、煤气混合燃烧的常压式自鼓风自然循环热水炉。以达到根本不用电力,大量节约燃料,消烟除尘不污染环境,既方便使用又安全可靠的目的。进而克服上述各种燃烧设备所存在的缺点。附图一,是本专利技术的正面剖视示意图。图中,1为炉底盘,2为喷风嘴,3为锥形集风罩。4为产风用贮水大管,5为炉体回水口,6为炉体外套,7为产风用贮水小管,8为产风大管,9为产风龙门管,10为给水阀门,11为产风小管,12为产风系统出水阀门,13为炉胆内受热水管,14为炉体外套上封头,15为烟道法兰,16为炉体烟道,17为炉体内套,18为炉胆内消烟除尘花板。19为消烟板托棍,20为炉门火眼盖,21为炉门盖,22为产风用供水阀门。23为炉体排污口。24为炉体除灰口,32为炉排。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侧面剖视示意图。图中25为产风用贮水大管的托,26为炉胆下封头,27为炉膛耐火泥层,28为炉体出水口,29的炉门框,30为炉门盖折页。附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中31为炉体底盘底腿螺栓孔。本专利技术总的结构由炉主体和炉自身的鼓风装置两部分组成。材料均采用一般的金属板材的管材。炉主体第一个主要特征是在炉胆的上部按照一定的几何形状设计了有一定斜度一定斜向和一定间距的若干根受热水管13。使炉胆内有限空间达到了最佳的受热面,使燃料燃烧时释放出的热量能被充分的吸收,进而提高了炉的热效率;适应了炉的工作介质-水,受热上涨的规律,使热水能比较集中,顺利的从炉体出水口28输送出去,造成产热快,出水快,进水快,即工作介质自然循环快的优势;顺从了烟火上腾的趋势,使炉口不燎烟;便于炉胆内受热水管内部的冲洗,排污和外部灰尘的清理。炉主体第二个主要特征是在炉胆内受热水管13的下部和炉口的上部一定位置上,顺着热水管的斜向,设计了一块圆形两半的消烟除尘花板18,该板由铸铁按照一定的规格铸成,平面上有若干个小孔洞。作用是使炉膛内的火焰和热量不能与炉胆上部的热水管的水冷壁直接接触,进而提高了炉膛内的温度,使燃料得到了充分的燃烧;炉膛内的火焰和热量将消烟除尘花板18加热到一定温度后,燃料燃烧时本身发生的烟化成份碰到该板后,进行第二次燃烧,进而消灭了燃料燃烧时所产生的黑烟;由于消烟除尘花板18横在炉膛火焰区的上部,使燃料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不能从炉体烟道16中直接冲击出去,进而使燃料释放出的热量能在炉胆内停留的时间长,保证了热量能被炉胆内的受热面所充分吸收;燃料燃烧时随着烟火的升腾,夹杂着大量的可燃灰尘和少量的不可燃灰尘,由于消烟除尘花板18横在火焰区的上部,随着可燃烟气和可燃灰尘的的二次燃烧,可燃烟气和可燃灰尘转变为热能被炉的受热面所吸收,而少量的不可燃灰尘则被该板档住,不能大量的从炉体烟道中飘落炉外,进而使炉火燃烧时不但不能产生黑烟,也没有大量的灰尘去污染自然环境。炉主体的第三个主要特征是在炉膛燃烧室的周围套上一定厚度的耐火泥27,使燃料燃烧时不与周围的水冷壁相接触,进而提高了炉膛燃烧室的温度,保证了燃料的充分燃烧和炉火的旺盛。炉主体的第四个主要特征是炉体出水口28设计在炉口正对面上部炉体外套的封头14上,使炉胆内热水管13里的热水能迅速的排出;同时也使炉体在安装中不受左向右向的限制。炉自身鼓风装置的第一个主要特征是鼓风装置由产生用供 2及其管路,产风用贮水大管4。产风用贮水小管7,产风大管8,产风龙门管9,产风小管11。产风系统出水阀门12及其管路,给风阀门10及其管路,喷风嘴2,锥形集风罩3所共同组成。鼓风装置的第二个主要特征是在炉体正面的右侧下部设计了产风用供水阀门22及其管路。其上端与炉体夹层中的水相通。其下端与产风用贮水大管4相通,由于炉体的水与整个采暖系统中的水直接相通,采暖系统必备的敞口膨涨水箱的水位高度一般都在3米至8米高之间,因此,炉体中的水客观上一直处在静压之中(压力在0.3-0.8之间)。又由于炉自身的产风装置处在炉和整个采暖系统水位的最低点,因此,当打开产风用供水阀门22时,炉体夹层中的水在静压的作用下,就会自然的流到产风用贮水大管4中及全部产风系统中,进而保证了整个产风系统的用水需要。由于产风用供水阀门自身的功能,根据需要阀门可开大、开小,开大则供水就多,开小则供水就少,进而保证了供水量的调整。鼓风装置的第三个主要特征是在炉排32的下部设计了产风用贮水大管4,在炉排32的上部设计了若干根产风用贮水小管7,产风用贮水大管4的右前侧与产风用供水阀门22及其管路相通,其上部与若干根产风用贮水小管7相通,在炉口的下部设计了产风大管8,其下部都与若干根产风用贮水小管7相通,其上部与产风龙门管9相通,产风龙门管9与其上部的产风小管11相通,产风小管11通过管件三通分别与产风系统的出水阀门12及其管路和给风阀门10及其管路并喷风嘴2相通。当炉火点燃后,需喷风燃烧时,关闭产风系统出水阀门12,打开给风阀门10,炉膛内产风装置里的水主要通过产风大管8遇热而汽化,通过产风龙门管9和产风小管11继续加热而减少湿度,增加速度,然后通过给风阀门10及其管路从喷风嘴2急速喷出。由于喷风嘴2的喷风孔径比较小,因此气流是在负有一定压力的条件下喷出的,使周围的空气被大量的吸引并和喷出的水蒸气一起通过锥形集风罩3共同形成了一股强有力的汽流,从炉底通过炉排32急速喷向炉火。由于喷向炉火的气流其主要成份是水变成的湿空气,因此,当遇到600℃以上的炉火时迅速裂解为氢和氧,并与煤炭燃烧时释放出的二氧化碳混合在一起,在汽流急速喷射的作用下强化炉火燃烧,进而形成了本专利技术特殊的燃烧方式-水煤、汽混合燃烧。这种燃烧方式不但鼓风不用电力,而且能大量的节约燃烧,同时也减轻了环境污染。产风装置的第三个主要特征是在炉体正面左侧的中部设计了产风系统的出水阀门12及其管路,其上端与炉体夹层相通,其下端通过管件三通与喷风小管11相通,当炉火不需喷风燃烧时,关闭给风阀门10,打开产风系统出水阀门12,全面打开产风用供水阀门22,炉膛内鼓风装置中的水遇热上涨,通过产风系统出水阀门12及其管路输送到炉体夹层内。形成炉膛整个产风装置的水通过产风供水阀门及其管路的供水作用和产风系统出水阀门12及其管路的出水作用,参与了热水炉和整个采暖系统工作介子的自然循环之中。进而保证了鼓风装置的使用寿命和进一步增加了炉胆内的受热面提高了炉的热效率。本专利技术做为一种全部的燃烧设备新就新在创立了自己独立的燃烧环境和燃烧方式,通过自动鼓风,实现了水、煤、气混合燃烧,具有根本不用电力,大量节约燃烧等特点。在炉胆内有限的空间条件下,通过受热水管的斜向设计扩大了炉胆的受热面,实现了热能被高效回收和高效利用。具有热效率高,益于清洗排污,便于灰尘的清理打扫,自然循环安全可靠等特点。通过消烟除尘花板的消烟除尘功能,实现了二次燃烧。具有保护自然环境不受污染的特点。实施例附附图说明图1、附图2、附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技术特征制做的一个常压式自鼓风自然循环热水炉,炉体外型尺寸为h-1800毫米×φ700毫米。炉体烟道为h200毫米×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鼓风热水炉,是由炉主体和炉自身的鼓风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在炉胆的上部安装有斜角为5~45度的若干根受热水管13,在炉胆内受热水管13的下部,炉门口的上部安装有消烟除尘花板18,在炉膛燃烧室的周围套有一定厚度的耐火层27,炉体的出水口28设在炉口对面上部炉体外套的封头14上,其特征还在于设在炉排32下部炉自身鼓风装置的产风用贮水大管4的右端通过弯头与产风用供水阀门22相连通,其上部与若干根产风用贮水小管7相通,在炉门口的下部设有产风大管8,其下部与若干根产风用贮水小管7相通,其上部与产风龙门管9相通,产风龙门管的顶部与产风小管11相通,产风小管11通过管件三通分别与出水阀门12及其管路和给风阀门10及其管路并与喷风嘴2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宏文
申请(专利权)人:苏宏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