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向DC‑DC模组功率单元,包括:模组框架、母线模块、电容模块、功率模块、驱动转接板以及输出铜排。其中,功率模块的输入端和电容模块均与母线模块电气连接;驱动转接板的输出端与功率模块的控制端电气连接;功率模块的输出端通过输出铜排与设置于模组框架外部的电抗器电气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申请通过输出铜排实现功率模块输出端与设置于模组框架外部的电抗器电气连接,使电抗器外置,从而使本申请提供的双向DC‑DC模组功率单元整体结构的体积减少和重量减轻,进而使得双向DC‑DC模组功率单元的功率密度得到提高。
A Bidirectional DC-DC module power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DC-DC模组功率单元
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子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向DC-DC模组功率单元。
技术介绍
随着储能产业快速发展,双向DC-DC模组成为储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研发和设计过程中,功率单元的设计尤为重要。目前,随着电池功率密度的提升,电池RACK的电压等级已达到1000V的要求。不过,由于储能产业的不断发展,继续开发1000V以上的双向DC-DC模组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方向,并且,为了方便双向DC-DC模组使用,双向DC-DC模组也逐渐向小型化发展。而现有技术中,双向DC-DC模组的功率单元在设计上,整体结构的体积大和重量大,且不利于功率密度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向DC-DC模组功率单元,以解决双向DC-DC模组功率单元的整体结构体积大和重量大,且不利于功率密度的提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申请提供一种双向DC-DC模组功率单元,包括:模组框架,和,设置于所述模组框架内部的母线模块、电容模块、功率模块、驱动转接板以及输出铜排;其中:所述功率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电容模块,均与所述母线模块电气连接;所述驱动转接板的输出端与所述功率模块的控制端电气连接;所述功率模块的输出端通过所述输出铜排,与设置于所述模组框架外部的电抗器电气连接。可选的,所述母线模块包括一个压合母线;所述压合母线,包括:与所述电容模块电气连接的第一部分,和,与所述功率模块的输入端电气连接的第二部分。可选的,所述压合母线竖直设置于所述模组框架内部;所述电容模块设置于所述压合母线的一侧。可选的,所述压合母线为L型压合母线;所述L型压合母线的竖向部分作为所述压合母线的第一部分;所述L型压合母线的横向部分作为所述压合母线的第二部分。可选的,所述压合母线的第二部分位于所述模组框架内的顶部,所述输出铜排穿过所述模组框架的底部。可选的,所述压合母线中的两层正极母线均与所述电容模块中的各个电容交错电气连接。可选的,所述模组框架,包括:框架主体、电容托架、第一进风口以及第一出风口;所述电容托架置于所述电容模块的底部,并与所述框架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均设置于所述框架主体上。可选的,所述双向DC-DC模组功率单元,还包括:散热器和风机;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功率模块的一侧,且与所述功率模块相连;所述模组框架,还包括:散热器托架、设置于所述框架主体上的第二出风口和设置于所述框架主体内部的风道钣金;所述散热器托架设置于所述散热器的底部;所述散热器托架与所述框架主体固定连接;所述风道钣金设置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第一进风口之间;所述风道钣金与所述第二出风口构成所述散热器的独立风道。可选的,所述第一进风口为设置于所述框架主体底部的开孔;所述第一出风口为设置于所述框架主体顶部的蜂窝孔;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模组框架顶部、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相对。可选的,所述驱动转接板设置于所述功率模块的另一侧。可选的,所述框架主体的面板上设置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与所述驱动转接板的安装维修空间相对应;所述模组框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观察窗上的盖板;所述盖板的一边与所述面板铰接。可选的,还包括:铜排绝缘板;所述铜排绝缘板置于所述输出铜排上,并与所述输出铜排相连。可选的,还包括:固定导向销;所述固定导向销置于所述模组框架中框架主体的后背板上,并与所述框架主体相连。可选的,还包括:底座和把手;所述底座固定于所述模组框架中框架主体的底部;所述把手置于所述框架主体的面板上,并与所述框架主体相连。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向DC-DC模组功率单元,包括:模组框架、母线模块、电容模块、功率模块、驱动转接板以及输出铜排。其中,功率模块的输入端和电容模块均与母线模块电气连接;驱动转接板的输出端与功率模块的控制端电气连接;功率模块的输出端通过输出铜排与设置于模组框架外部的电抗器电气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申请通过输出铜排实现功率模块输出端与设置于模组框架外部的电抗器电气连接,使电抗器外置,从而使本申请提供的双向DC-DC模组功率单元整体结构的体积减少和重量减轻,进而使得双向DC-DC模组功率单元的功率密度得到提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双向DC-DC模组功率单元的轴测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双向DC-DC模组功率单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双向DC-DC模组功率单元的前面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双向DC-DC模组功率单元的底侧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母线模块04、功率模块06以及电容模块05的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申请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为了解决双向DC-DC模组功率单元的整体结构体积大和重量大,且不利于功率密度的提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向DC-DC模组功率单元,其具体结构如图1、图2、以及图5所示,包括:模组框架01,和,设置于模组框架01内部的母线模块04、电容模块05、功率模块06、驱动转接板07以及输出铜排。功率模块06的输入端和电容模块05,均与母线模块04电气连接;在实际应用中,母线模块04的电容端与电容模块05的连接端电气连接,母线模块04的输出端与功率模块06的输入端电气连接;并且,电容模块05的连接端可以朝向任一方向,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可视情况而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可选的,功率模块06可以是IGBT(InsulatedGateBipolar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构成的模块,也可以是其他与之实现相同功能的电气元件构成的模块或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DC-DC模组功率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模组框架,和,设置于所述模组框架内部的母线模块、电容模块、功率模块、驱动转接板以及输出铜排;其中:/n所述功率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电容模块,均与所述母线模块电气连接;/n所述驱动转接板的输出端与所述功率模块的控制端电气连接;/n所述功率模块的输出端通过所述输出铜排,与设置于所述模组框架外部的电抗器电气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DC-DC模组功率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模组框架,和,设置于所述模组框架内部的母线模块、电容模块、功率模块、驱动转接板以及输出铜排;其中:
所述功率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电容模块,均与所述母线模块电气连接;
所述驱动转接板的输出端与所述功率模块的控制端电气连接;
所述功率模块的输出端通过所述输出铜排,与设置于所述模组框架外部的电抗器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DC-DC模组功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线模块包括一个压合母线;
所述压合母线,包括:与所述电容模块电气连接的第一部分,和,与所述功率模块的输入端电气连接的第二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DC-DC模组功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母线竖直设置于所述模组框架内部;
所述电容模块设置于所述压合母线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DC-DC模组功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母线为L型压合母线;
所述L型压合母线的竖向部分作为所述压合母线的第一部分;
所述L型压合母线的横向部分作为所述压合母线的第二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DC-DC模组功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母线的第二部分位于所述模组框架内的顶部,所述输出铜排穿过所述模组框架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DC-DC模组功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母线中的两层正极母线均与所述电容模块中的各个电容交错电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DC-DC模组功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框架,包括:框架主体、电容托架、第一进风口以及第一出风口;
所述电容托架置于所述电容模块的底部,并与所述框架主体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均设置于所述框架主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向DC-DC模组功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DC-D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成华,李国宏,丁增付,郑司根,
申请(专利权)人: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