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烟煤型煤自动内翻恒温茶水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8226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无烟煤型煤自动内翻恒温茶水炉是燃用由高硫高灰无烟煤制成的型煤,采用自然通风方式进行固硫燃烧,其特征是:在炉膛内中部有一炉拱11,在炉胆底部内壁有卫燃带18,炉拱上方有一对流管束2,对流管束两边各有一倾斜的肋片管和一隔板,锅筒6内固有一内筒14,内筒内有一开水筒4,内筒的水经加热沸腾后能自动涌入开水筒。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燃烧充分,热效率高,大气污染小,且能保持连续恒温供给开水的优点。(*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恒温式茶水炉,是适用于无烟煤型煤的一种自动内翻开水的恒温茶水炉。现有的茶水炉具一般只有一个盛水筒,因而受热面积小,而且传热较差,且燃烧不完全,故热效率低,污染大气,且不能保证恒温供应开水,在GG86202065中公开了一种双胆开水炉,它是在通常的开水炉所具有的外筒里面增加一个盛水内筒,两筒之间形成环形烟道,其不足之处是仍然存在燃烧不完全热效率低,污染大气,且不能保持连续供冷水,不能恒温连续供应热水,结构也较复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设计一种燃烧更充分,热效率高,大气污染小,且能保持连续供冷水和恒温热水的无烟煤型煤自动内翻恒温式茶水炉。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结构实现的无烟煤型煤自动内翻恒温茶水炉由炉膛、炉胆、锅筒、炉门和炉排等组成。在炉膛内炉门上方固有一弧形炉拱,使上升的烟气以及随烟气上升的煤尘撞击炉拱,从而延长了烟气流程稳定炉膛温度,并使飞灰含碳进一步燃烬,在炉膛内,炉胆底部内侧壁固有一层卫燃带,以使燃烧强化,在炉拱上方炉胆壁之间有对流管束,在对流管束的两边最外侧一根对流管上和与该对流管对应的炉胆内壁之间各固有一倾斜的肋片管和一倾斜的隔板,以使炉胆内的外围上升的烟气和煤尘受阻,边壁上积尘自动落下,并使烟气导向炉胆中部横向冲刷错排对流管束及其上方的内筒并对其加热。在锅筒的上部接有一冷水箱,锅筒内中部有一隔流板,隔流板上有一下降管伸到锅筒下部,使锅筒上部予热的水能经下降管进入锅筒中下部被加热,在炉胆内,对流管束上方有与锅筒相通的内筒,内筒外壁与锅筒内壁之间有环形烟道,进行双面传热,使传热强化,提高其热效率。内筒内固有一开水筒,开水筒的上方与内筒相通通向大气,其下端接有开水出口。冷水箱设有一进水浮球阀,以便自动加入冷水,控制一定水位高度,保证开水温度恒定。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冷水经冷水箱进入锅筒上部,由环形烟道预热经下降管进入钢筒下部吸收炉膛辐射热后,经对流管束由炉膛出口烟气冲刷和炉拱进行加热,到锅筒中部进入内筒,水在内筒中又经环形烟道加热、沸腾,因开水比重小,在重力差作用下,使沸腾水自动涌入开水筒,由于有环形烟道不断加热和内筒高温水作用,使开水筒内的水保持长时间恒定,且因进水浮球阀的作用,保持冷水和开水的水位高差不变,故能保证连续供应开水。本专利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局部剖视图;图3为炉拱的俯视图;图中1-炉膛 2-对流管束 3-开水出口 4-开水筒5-炉胆 6-锅筒 7-排气管 8-进水浮球阀9-冷水箱 10-隔流板 11-炉拱 12-炉门13-炉排 14-内筒(翻水层) 15-下降管16-排气管 17-调接螺母 18-卫燃带 19-肋片管20-隔板-水流程-烟气流程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由炉膛1、炉胆5、炉门12和炉排13组成,在炉膛内炉门上固有一弧形炉拱11,在炉胆底部内壁有一层由耐火材料制成的卫燃带18,在炉拱上方炉胆壁之间有对流管束2,对流管束与锅筒相通,在对流管束的最外边的一根对流管上和其对应位置的炉胆内壁上分别固有一肋片管19和隔板20,如示2所示;锅筒上部有一冷水箱9,冷水箱内设有进水浮球阀8,锅筒中部一隔流板10,其上有向下的下降管15,在炉胆内对流管束上方固有一与锅筒6相通的内筒14,内筒内固有一开水筒4,开水筒的上方与内筒相通(可以使开水筒上端略高于冷水水位),其下端接有开水出口3。为了使炉膛内的燃烧更好,可以将炉拱做成有孔或缝的花拱,如图3所示,花拱的曲率半径与炉胆的半径相等,花拱的开孔率(开孔率=开孔表面积÷炉拱表面积)最好为50%,炉拱到炉排的距离可根据不同煤质进行调整,如0.5T/h的茶水炉,其炉拱到炉排的距离可通过调整螺母17调整到400mm左右。卫燃带18的高度可与其炉膛内一般所加煤的厚度相等,卫燃带的厚度为25~35mm。为了使肋片管和隔板上的煤尘、飞灰不堆积,而自动落下,在肋片管和隔板之间有一窄缝,肋片管和隔板的倾斜角度均大于50°,即α>50°。为使锅筒下部水中空气更好排出,在隔流板10上接有一向上排出水面的排气管16。使用本专利技术时,是燃用由高硫、高灰的无烟煤添加固流剂、粘结剂等压制而成的型煤,以自然通风方式进行固硫燃烧,烟气自炉膛在炉拱和卫燃带作用下强化燃烧,经环形烟道双面强化传热后,从烟囱排出,冷水经进水浮球阀,控制冷水箱内一定水位高度,在锅筒上部予热后,经下降管进入锅筒底部,由炉膛加热,经对流管束进入内筒,由环形烟道加热沸腾后,涌入开水筒。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a.采用浮球伐实现自动给水,烧水不需人为控制,利用比重差开水自动连续翻入内筒贮存,在内筒高温水和环形烟道保温下,可保持长时间恒温不冷却(类似于热水瓶作用),保证开水连续恒温供应。b.炉膛内设置卫燃带和花拱,改善炉内燃烧,提高燃烧率,同时烟尘首先在花拱下高温强化燃烬,撞击花拱进一步燃烧、分离,起到消烟除尘。并可方便进行调节其卫燃带厚度,花拱开孔率和其高度,以适应不同煤种型煤燃烧的要求。c.采用双面强化传热带予热水套结构,使传热强化,大大降低排烟温度。d.炉内在两侧边管各设置有一根倾斜肋片管及倾斜隔板,倾斜角>50°,中间留一条缝,以使积灰自动下落。使烟气导向经中间冲刷错排管束,烟尘经过多次反复撞击和分离达到净化目的。e.采用单层炉排、自然通风结构,因而不耗电,无噪音,结构简单,体积小。由于采用以上结构,因而使其燃烧温度高,辐射强烈,燃烧充分,热效率高,节能好,大气污染小,热效率比一般炉具提高30%以上,烟尘排放降至100mg/m3以下,烟囱不冒黑烟,黑度林格曼零级,苯并芘,总烃等致癌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都比烧原煤低。权利要求1.一种无烟煤型煤自动内翻恒温茶水炉,由炉膛1、炉胆5,锅筒6,炉门12,炉排13组成,其特征在于在炉膛内炉门上方固有一弧形炉拱11,在炉拱上方炉胆壁之间有对流管束2,在对流管束两侧边各固有一块倾斜的肋片管和一与炉膛内壁固接的倾斜隔板。在锅筒6的上部设有冷水箱9,锅筒内设有隔流板10,隔流板下接有下降管15,在炉胆内对流管束上方有与锅筒6相通的内筒14,内筒固有一开水筒4,开水筒的上方与内筒相通,其下端接有开水出口3,在炉胆底部内壁有一层耐火材料制成的卫燃带1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烟煤型煤自动内翻恒温茶水炉,其特征在于卫燃带的高度与所加煤层厚度相平,卫热带的厚度为25~35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烟煤型煤自动内翻恒温茶水炉,其特征在于冷水箱9内有控制冷水箱水面高度的进水浮球阀8。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烟煤型煤自动内翻恒温茶水炉,其特征在于在锅筒6内隔流板上有一向上伸出的排气管16。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烟煤型煤自动内翻恒温茶水炉,其特征在于炉拱11是有孔或缝的花拱。6.如权利要求1和5所述的无烟煤型煤自动内翻恒温茶水炉,其特征在于炉拱的曲率半径与炉胆的半径相等,炉拱的开孔率为50%。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烟煤型煤自动内翻恒温茶水炉,其特征在于肋片管和隔板的倾斜角α>50°。8.如权利要求1和7所述的无烟煤型煤自动内翻恒温茶水炉,其特征在于肋片管和倾斜的隔板之间有一使烟尘积灰自动下落的窄缝。全文摘要无烟煤型煤自动内翻恒温茶水炉是燃用由高硫高灰无烟煤制成的型煤,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烟煤型煤自动内翻恒温茶水炉,由炉膛1、炉胆5,锅筒6,炉门12,炉排13组成,其特征在于:在炉膛内炉门上方固有一弧形炉拱11,在炉拱上方炉胆壁之间有对流管束2,在对流管束两侧边各固有一块倾斜的肋片管和一与炉膛内壁固接的倾斜隔板。在锅筒6的上部设有冷水箱9,锅筒内设有隔流板10,隔流板下接有下降管15,在炉胆内对流管束上方有与锅筒6相通的内筒14,内筒固有一开水筒4,开水筒的上方与内筒相通,其下端接有开水出口3,在炉胆底部内壁有一层耐火材料制成的卫燃带1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正安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建筑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