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电一体化电机用散热保护装置
本技术电机散热的
,特别涉及一种机电一体化电机用散热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电机俗称“马达”,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电机在电路中是用字母M(旧标准用D)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电机在提供转矩的同时是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因此其中定、转子之间的摩擦和电压的变化均会导致电机发热,而长期持续工作的电机均有一定的损耗转变成热量,导致电机越来越烫,无法得到有效的冷却的电机,往往都会一段时间内损坏,这说明对持续工作的电机必须要有着一种优秀的散热装置,来提高电机的使用周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电一体化电机用散热保护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机电一体化电机用散热保护装置,包括平衡脚,所述平衡脚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内壁设置有内保温板,所述外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换水口和驱动电源口,所述外壳体的另一侧设置有供水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电一体化电机用散热保护装置,包括平衡脚(1),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脚(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外壳体(2),所述外壳体(2)的内壁设置有内保温板(3),所述外壳体(2)的一侧设置有换水口(4)和驱动电源口(5),所述外壳体(2)的另一侧设置有供水管(11)和回流管(12),所述内保温板(3)的内侧设置有制冷机(8),所述内保温板(3)的内壁设置有温控报警器(6),所述制冷机(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过滤管(10),所述制冷机(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冷凝管(7),所述供水管(11)的中部设置有单向泵(13),所述供水管(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冷却缸(14),所述冷却缸(14)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机电一体化电机用散热保护装置,包括平衡脚(1),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脚(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外壳体(2),所述外壳体(2)的内壁设置有内保温板(3),所述外壳体(2)的一侧设置有换水口(4)和驱动电源口(5),所述外壳体(2)的另一侧设置有供水管(11)和回流管(12),所述内保温板(3)的内侧设置有制冷机(8),所述内保温板(3)的内壁设置有温控报警器(6),所述制冷机(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过滤管(10),所述制冷机(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冷凝管(7),所述供水管(11)的中部设置有单向泵(13),所述供水管(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冷却缸(14),所述冷却缸(14)的外侧设置有隔温壳(15),所述冷却缸(14)的内侧设置有耐腐蚀内胆(16),所述耐腐蚀内胆(16)的内侧设置有液位浮标(17),所述冷却缸(14)的上端设置有上盖帽(19),所述上盖帽(19)的下端通过衬板(18)上的螺柱(23)固定连接有电机(20),所述电机(20)的一侧设置有电机电源(21),所述电机(20)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转轴(22),所述液位浮标(17)的一侧设置有液位线(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电一体化电机用散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脚(1)为带有地脚螺钉的圆盘状固定脚,共设置多组,并且通过焊接粘接等工艺与外壳体(2)和隔温壳(15)底部相固定,所述平衡脚(1)具备多种高度尺寸,来满足不同安装设备位置的需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电一体化电机用散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2)为不锈钢制作的密封壳体,其内壁的内保温板(3)为玻璃内板,所述外壳体(2)和内保温板(3)之间通过抽气机抽出内部气体,形成一个真空隔层,所述内保温板(3)的内壁充斥有循环水。
技术研发人员:黄博涛,王煜钏,高彬,蔡鑫奇,范瑜,付连鸿,赵宏泽,
申请(专利权)人:黄博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