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自动双头端子铆压设备用间断式给料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一侧导线机构;以及,输送换向机构,输送换向机构包括:输送盘、用于将线束先前输送的夹持输送组件、对中组件、以及用于驱动输送盘往复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加工时先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输送盘转动到第一位置,对线束的一端铆压端子,铆压完成后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输送盘转动至第二位置,此时通过夹持输送组件将线束先前输送预定长度,并通过线束切断机构进行裁断,由于切换输送装置只需进行一个工位的输送,大大降低了其控制难度和精度要求,使得切换输送装置的结构能够设置的更加简便,且该给料装置同时也具有结构简单,控制方便的优点。
Intermittent feeding device for automatic double head terminal rivet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自动双头端子铆压设备用间断式给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端子加工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全自动双头端子铆压设备用间断式给料装置。
技术介绍
在线束加工的过程中,为了满足接线和导电功能的需求,一些线束需要同时在两端进行端子的压接固定。现有的双头端子铆压设备通常包括:导线装置、两台端子铆压机、线束切断机构、以及用于将裁切后的线束的两端分别移动至两个端子铆压机的压接部位的切换输送装置,其中,线束切断机构包括:拉线组件和裁切组件;工作时,通过拉线组件将线束拉出至预定长度,再由裁切组件将线束切断,并将切断处的芯皮剥除,再通过切换输送装置将线束的两端分别输送到端子铆压机上进行端子压接,由于切换输送装置需要进行两次线束工位的切换,因此对切换输送装置的控制精度和安装要求较高,机构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双头端子铆压设备用间断式给料装置,具有减少切换输送装置控制精度和机构复杂度的优点。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全自动双头端子铆压设备用间断式给料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一侧导线机构;以及,转动式装配于所述机架的输送换向机构,所述输送换向机构包括:转动式装配于所述机架的输送盘、承载于所述输送盘用于夹紧线束并将线束先前输送的夹持输送组件、承载于所述输送盘的用于供线束穿过的对中组件、以及承载于所述机架用于驱动所述输送盘往复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输送盘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转动,且当所述输送盘转动至第一位置处时,线束的一端位于其中一个端子机的压接部,当所述输送盘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线束一端位于线束切断机构处;其中,所述夹持输送组件包括:至少一组转动式装配于所述输送盘的夹紧轮组、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夹紧轮中各夹紧轮同步移动的联动组件,所述输送盘上设有用于驱动任一夹紧轮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线束通过导线机构导正后,穿过对中组件和夹持输送组件,受对中组件的限制而保持平直的状态,并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夹紧轮组转动使线束向前传送,加工时先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输送盘转动到第一位置,对线束的一端铆压端子,铆压完成后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输送盘转动至第二位置,此时通过夹持输送组件将线束先前输送预定长度,并通过线束切断机构进行裁断,通过第二驱动机构也可驱动夹紧轮反转,辅助线束切断机构对线束的端部进行剥皮,最后通过切换输送装置将线束夹持输送至另一个端子机处进行另一端的端子铆压即可;由于切换输送装置只需进行一个工位的输送,大大降低了其控制难度和精度要求,使得切换输送装置的结构能够设置的更加简便,且该给料装置同时也具有结构简单,控制方便的优点。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夹紧轮组包括:第一夹紧轮和第二夹紧轮,所述第一夹紧轮和所述第二夹紧轮相对设置且形成供线束通过的过线通道;所述联动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夹紧轮相连接的第一驱动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二夹紧轮相连接且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驱动齿轮。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驱动齿轮和第二驱动齿轮啮合,使得第一夹紧轮和第二夹紧轮同步反向转动,实现对线束的传送。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对中组件与所述过线通道相对齐,包括:承载于所述输送盘且位于所述夹紧轮组靠近所述导线机构一侧的第一对中块,所述第一对中块上开设有供线束穿过的第一过线孔;以及,承载于所述输送盘且位于所述夹紧轮组与所述对中块相对的一侧的出线座,所述出线座上设有用于引导线束的对中导套。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对中块和对中导套对线束进行限制,保证了线束处于平直的状态。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出线座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对中导套转动式装配于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安装槽的底部设有用于使所述对中导套保持水平状态的弹性复位件。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端子压接时,对中导套可以跟随端子机压头的下压而向下转动,使得端子铆压过程更加方便精准,同时通过弹性复位件对对中导套进行复位,方便线束进行传送。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出线座上位于所述对中导套的上方还螺纹连接有用于在所述对中导套处于水平状态时与所述对中导套相抵触的调节件。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件限制对中导套进行限制,防止对中导套复位时向上偏转,使得线束传送更加方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夹紧轮组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夹紧轮组之间通过皮带机构传动连接。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两组夹紧轮组可以将线束夹紧拉紧,更加方便线束的传送和后续端子的压接过程。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两组所述夹紧轮组之间还设有第二对中块,所述第二对中块上设有第二过线孔。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对中块进一步提高线束的对中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全自动双头端子铆压设备用间断式给料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一侧导线机构;以及,转动式装配于所述机架的输送换向机构,所述输送换向机构包括:转动式装配于所述机架的输送盘、承载于所述输送盘用于夹紧线束并将线束先前输送的夹持输送组件、承载于所述输送盘的用于供线束穿过的对中组件、以及承载于所述机架用于驱动所述输送盘往复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输送盘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转动,且当所述输送盘转动至第一位置处时,线束的一端位于其中一个端子机的压接部,当所述输送盘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线束一端位于线束切断机构处;其中,所述夹持输送组件包括:至少一组转动式装配于所述输送盘的夹紧轮组、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夹紧轮中各夹紧轮同步移动的联动组件,所述输送盘上设有用于驱动任一夹紧轮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线束通过导线机构导正后,穿过对中组件和夹持输送组件,受对中组件的限制而保持平直的状态,并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夹紧轮组转动使线束向前传送,加工时先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输送盘转动到第一位置,对线束的一端铆压端子,铆压完成后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输送盘转动至第二位置,此时通过夹持输送组件将线束先前输送预定长度,并通过线束切断机构进行裁断,通过第二驱动机构也可驱动夹紧轮反转,辅助线束切断机构对线束的端部进行剥皮,最后通过切换输送装置将线束夹持输送至另一个端子机处进行另一端的端子铆压即可;由于切换输送装置只需进行一个工位的输送,大大降低了其控制难度和精度要求,使得切换输送装置的结构能够设置的更加简便,且该给料装置同时也具有结构简单,控制方便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输送换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输送换向机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和字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双头端子铆压设备用间断式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架,所述机架的一侧导线机构;以及,/n转动式装配于所述机架的输送换向机构,所述输送换向机构包括:转动式装配于所述机架的输送盘、承载于所述输送盘用于夹紧线束并将线束先前输送的夹持输送组件、承载于所述输送盘的用于供线束穿过的对中组件、以及承载于所述机架用于驱动所述输送盘往复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输送盘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转动,且当所述输送盘转动至第一位置处时,线束的一端位于其中一个端子机的压接部,当所述输送盘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线束一端位于线束切断机构处;/n其中,所述夹持输送组件包括:至少一组转动式装配于所述输送盘的夹紧轮组、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夹紧轮中各夹紧轮同步移动的联动组件,所述输送盘上设有用于驱动任一夹紧轮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双头端子铆压设备用间断式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所述机架的一侧导线机构;以及,
转动式装配于所述机架的输送换向机构,所述输送换向机构包括:转动式装配于所述机架的输送盘、承载于所述输送盘用于夹紧线束并将线束先前输送的夹持输送组件、承载于所述输送盘的用于供线束穿过的对中组件、以及承载于所述机架用于驱动所述输送盘往复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输送盘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转动,且当所述输送盘转动至第一位置处时,线束的一端位于其中一个端子机的压接部,当所述输送盘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线束一端位于线束切断机构处;
其中,所述夹持输送组件包括:至少一组转动式装配于所述输送盘的夹紧轮组、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夹紧轮中各夹紧轮同步移动的联动组件,所述输送盘上设有用于驱动任一夹紧轮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双头端子铆压设备用间断式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轮组包括:第一夹紧轮和第二夹紧轮,所述第一夹紧轮和所述第二夹紧轮相对设置且形成供线束通过的过线通道;所述联动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夹紧轮相连接的第一驱动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二夹紧轮相连接且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驱动齿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敏,叶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艾久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