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射频同轴转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7946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射频同轴转接器,包括外导体、内导体和绝缘子,绝缘子为环状结构,且沿其中心轴线开设有供内导体放入的通孔,绝缘子的末端径向外凸形成环形轮毂,环形轮毂的前端开设有限位弧,外导体的中部设置有向内凸起的内凸段,且在内凸段的两侧设置有限位凸起,外导体的内腔两端均安装有绝缘子,且环形轮毂的末端抵在内凸段的端面上,限位弧与限位凸起贴合,内导体位于外导体内,且内导体的两端套设在两个绝缘子的通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外导体设置内凸段和限位凸起,绝缘子设置有环形轮毂,环形轮毂的两端均被内凸段和限位凸起限位,不仅提高了外导体和绝缘子的结构强度,而且还增加了外导体和绝缘子安装的稳固度。

A kind of RF coaxial adap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射频同轴转接器
本技术涉及射频同轴连接器
,特别是一种射频同轴转接器。
技术介绍
板对板的射频同轴连接器已经被市场广泛应用,因为这种连接器的中间连杆可以适应多种规格的板间距,并且可以满足两板间相对位置的较大公差,因此就解放了连接器的加工制造精度。目前中间连杆的绝缘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现在应用最广泛的“哑铃”结构的绝缘子,其两端较中间部位都要粗,中间部位与外导体间形成一环形的空气段,这种结构中间支撑部位厚度薄、支撑截面小,致其支撑强度低;另一种则是异形绝缘子,整个结构仍为环状,中间部位通过设置扇形和V形槽实现阻抗变化及形成支撑柱,该结构绝缘子通过注塑制成,其注塑需要设置多个斜抽芯机构,加工工具复杂、成本高。外导体采用拉深工艺制成的,得到壁厚均匀的回转体,外导体无零件限位机构,导致产品零件位置及保持力无法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强度高、安装稳固的射频同轴转接器。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射频同轴转接器,包括外导体、内导体和绝缘子,绝缘子为环状结构,且沿其中心轴线开设有供内导体放入的通孔,绝缘子的末端径向外凸形成环形轮毂,环形轮毂的前端开设有限位弧,外导体的中部设置有向内凸起的内凸段,且在内凸段的两侧设置有限位凸起,外导体的内腔两端均安装有绝缘子,且环形轮毂的末端抵在内凸段的端面上,限位弧与限位凸起贴合,内导体位于外导体内,且内导体的两端套设在两个绝缘子的通孔内。优选的,绝缘子的外周面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凹槽,且余下的绝缘子外周面上形成支撑柱。优选的,凹槽贯穿环形轮毂。优选的,凹槽为方形槽,支撑柱为扇形支撑柱。优选的,限位凸起为多个,且分布在同一圆周面上。优选的,外导体的两端径向设有凸环。优选的,外导体两端开设有多个开槽,且开槽与外导体的中轴线平行。优选的,开槽均匀分布在外导体的外圆周面上。优选的,通孔为圆柱形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射频同轴转接器,外导体设置内凸段和限位凸起,绝缘子设置有环形轮毂,环形轮毂的两端均被内凸段和限位凸起限位,不仅提高了外导体和绝缘子的结构强度,而且还增加了外导体和绝缘子安装的稳固度;2、绝缘子上开设有凹槽,且凹槽贯穿环形轮毂,凹槽能够实现产品配合间阻抗值互补的同时增加整个绝缘件的散热能力,而且开设凹槽后的绝缘子具有支撑柱,支撑柱能够增加绝缘子承受轴向力的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绝缘子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绝缘子的端面示意图图5为绝缘子的剖视示意图图6为外导体的剖视示意图图中,1-外导体,2-绝缘子,3-内导体,11-内凹段,12-凸环,13-开槽,14-限位凸起,21-凹槽,22-支撑柱,23-环形轮毂,24-限位弧,25-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射频同轴转接器,包括外导体1、内导体3和绝缘子2,如图6所示,外导体1和绝缘子2均匀环状结构,且优选的为圆环状结构,外导体1采用拉深工艺制成,在外导体1的中部设置有向内凸起的内凸段11,从而使得外导体1的内腔中部形成了限位台阶,外导体1在内凸段11的两侧设置有限位凸起14,进一步的,限位凸起14为多个,且分布在同一圆周面上,内凸段11和限位凸起14均增加了外导体1的结构强度,外导体1能够一次性通过拉深工艺制成,不仅保证了内凸段11和限位凸起14的形成,而且其加工难度低、加工成本低。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4和图5所示,绝缘子2为环状结构,且沿其中心轴线开设有供内导体3放入的通孔25,绝缘子2的末端径向外凸形成环形轮毂23,环形轮毂23的前端开设有限位弧24,环形轮毂23能够增加内外导体1配合时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外导体1的内腔两端均安装有绝缘子2,两个绝缘子2相对安装,且环形轮毂23的末端抵在内凸段11的端面上,限位弧24与限位凸起14贴合,从而使得环形轮毂23的前端和末端均被限位,保证了绝缘子2的安装精度和牢固度,进一步的,内导体3位于外导体1内,且内导体3的两端套设在两个绝缘子2的通孔25内,优选的,通孔25为圆柱形孔。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绝缘子2的外周面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凹槽21,且余下的绝缘子2外周面上形成支撑柱22,因此使得绝缘子2构成齿轮状的绝缘子2,进一步的,凹槽21为方形槽,因此支撑柱22则为扇形支撑柱22,支撑柱22能够增加绝缘子2承受轴向力的能力,进一步的,凹槽21贯穿环形轮毂23,而位于环形轮毂23内的绝缘子2为轮毂轴,凹槽21能够实现产品配合间阻抗值互补的同时增加整个绝缘件的散热能力。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外导体1的两端径向设有凸环12,进一步的,外导体1两端开设有多个开槽13,且开槽13与外导体1的中轴线平行,优选的,开槽13均匀分布在外导体1的外圆周面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射频同轴转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导体、内导体和绝缘子,所述绝缘子为环状结构,且沿其中心轴线开设有供所述内导体放入的通孔,所述绝缘子的末端径向外凸形成环形轮毂,所述环形轮毂的前端开设有限位弧,所述外导体的中部设置有向内凸起的内凸段,且在所述内凸段的两侧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外导体的内腔两端均安装有所述绝缘子,且所述环形轮毂的末端抵在所述内凸段的端面上,所述限位弧与所述限位凸起贴合,所述内导体位于所述外导体内,且所述内导体的两端套设在两个所述绝缘子的通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射频同轴转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导体、内导体和绝缘子,所述绝缘子为环状结构,且沿其中心轴线开设有供所述内导体放入的通孔,所述绝缘子的末端径向外凸形成环形轮毂,所述环形轮毂的前端开设有限位弧,所述外导体的中部设置有向内凸起的内凸段,且在所述内凸段的两侧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外导体的内腔两端均安装有所述绝缘子,且所述环形轮毂的末端抵在所述内凸段的端面上,所述限位弧与所述限位凸起贴合,所述内导体位于所述外导体内,且所述内导体的两端套设在两个所述绝缘子的通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射频同轴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子的外周面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凹槽,且余下的所述绝缘子外周面上形成支撑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射频同轴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贯穿所述环形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小翔曾思思钟茂萍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华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