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为一种拉带解锁结构及电性连接结构,拉带解锁结构设置于电连接器,包括:弹性锁扣、拉带与抵压件。弹性锁扣设置于电连接器的滑槽一侧。拉带一端与弹性锁扣连接,其另一端延伸通过滑槽的槽底。抵压件具有抵压部,抵压件滑设于滑槽,并抵压部用于抵压滑槽的侧边,抵压件抵接于拉带上方。本申请为通过拉动拉带解锁的固定结构,拉带远离电连接器移动的过程中,拉带需要绕过抵压件,而增加拉带远离电连接器需要移动的路径,如此能够缩短拉动拉带远离电连接器进行解锁的距离。
Belt unlocking structure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拉带解锁结构及电性连接结构
本申请系有关于一种拉带解锁结构,尤指一种拉带解锁结构及电性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于现有技术中,连接头与连接座互相连接时,其会通过固定结构相互连接固定。当连接头需要向连接座脱离时,其需要将固定结构进行解开固定的动作,目前有通过按压解锁或拉带解锁的方式等等。当使用者要通过拉动拉带进行解锁时,需要拉动拉带远离连接头进行解锁的距离都不短,所以设置连接头与连接座的环境都需要适当的空间,以便于有空间拉动拉带进行解锁。如此会造成连接头与连接座的设置上会有空间上的条件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拉带解锁结构,以解决目前拉带解锁固定结构进行解锁时,拉带需要有可拉动的空间进行解锁,可缩短拉动拉带解锁结构所需要的空间。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本申请提供一种拉带解锁结构,其设置于电连接器,包括:弹性锁扣、拉带与抵压件。弹性锁扣设置于电连接器的滑槽一侧。拉带一端与弹性锁扣连接,其另一端延伸通过滑槽的槽底。抵压件具有抵压部,抵压件滑设于滑槽,并抵压部用于抵压滑槽的侧边,抵压件抵接于拉带上方。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将电连接器的固定结构通过拉动拉带进行解锁,拉动拉带远离电连接器的移动过程中,拉带需要绕过抵压件,而增加拉带远离电连接器需要移动的路径,如此能够缩短拉动拉带进行解锁的距离。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申请的拉带解锁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的拉带解锁结构的另一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的拉带解锁结构的分解图;图4是本申请的拉带解锁结构的另一分解图;图5是本申请的拉带解锁结构的使用状态图;图6是本申请的拉带解锁结构的另一使用状态图;图7是本申请的电性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申请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施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施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申请。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施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在以下各实施方式中,将以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组件。请参阅图1与图2,是本申请的拉带解锁结构的示意图与另一示意图。如图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拉带解锁结构1,其通过拉动拉带13解锁固定结构,拉带13远离电连接器2移动的过程中,通过抵压件15的设置去增加拉带13远离电连接器2需要移动的路径,如此能够缩短拉动拉带13远离电连接器2进行解锁的距离。于本实施方式中,一种拉带解锁结构1包括弹性锁扣11、拉带13与抵压件15。承上所述,具有抵压件15的拉带解锁结构1设置于电连接器2,弹性锁扣11设置于电连接器2的滑槽21一侧。拉带13一端与弹性锁扣11连接,拉带13另一端延伸通过滑槽21的槽底。抵压件15具有抵压部151,抵压件15滑设于滑槽21,并抵压部151用于抵压滑槽21的侧边,抵压件15抵接于拉带13上方。其中滑槽21的槽口位于电连接器2的上方以及远离弹性锁扣11的电连接器2的侧壁上,抵压件15由远离弹性锁扣11的电连接器2的侧壁上滑设进滑槽21。请一并参阅图3与图4,是本申请的拉带解锁结构的分解图与另一分解图。如图所示,电连接器2更包括固定凸块23,固定凸块23设置于滑槽21的侧边。于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凸块23为两个。固定凸块23分别设置于滑槽21的两侧,并且位于远离弹性锁扣11的一侧。固定凸块23部分位于滑槽21的槽口上,抵压部151为两个抵压片1511,当抵压件15滑设于滑槽21内,抵压部151会通过两个固定凸块23之间,再将两个抵压片1511扳压固定于滑槽21的两侧,如此抵压部151的抵压片1511位于固定凸块23靠近弹性锁扣11的一侧。若将抵压件15退出滑槽21时,抵压片1511的移动方向会受到固定凸块23的限制,抵压件15无法退出滑槽21。再者,电连接器2的滑槽21更包括槽道211、第一凹槽213与第二凹槽215,第一凹槽213与第二凹槽215分别位于槽道211两侧的槽内壁,第一凹槽213的槽口与第二凹槽215的槽口朝向槽道211以及远离弹性锁扣11的电连接器2的侧壁上设置,且彼此互相相对。第一凹槽213与第二凹槽215靠近于槽道211的槽底。又,第一凹槽213与第二凹槽215通过固定凸块23的下方。抵压件15更包括本体150与延伸部153,延伸部153设置于本体150的侧边,抵压件15滑设于滑槽21时,延伸部153分别嵌合于第一凹槽213与第二凹槽215。于本实施方式中,延伸部153更包括第一延伸部1531与第二延伸部1533,第一延伸部1531与第二延伸部1533依抵压件15进入滑槽21的顺序设置。本实施方式具有两个第一延伸部1531与两个第二延伸部1533。两个第一延伸部1531设置于本体150的两侧,并靠近具有弹性锁扣11的一侧。两个第二延伸部1533设置于本体150的两侧,并位于远离弹性锁扣11的另一侧。抵压部151的抵压片1511位于第一延伸部1531与第二延伸部1533之间。另外,抵压件15更进一步包括导向部155,导向部155位于抵压件15靠近拉带13的一侧,即导向部155位于抵压件15朝向滑槽21内滑设的一端。且导向部155位于两个第一延伸部1531之间。导向部155为曲面的侧边,拉带13的表面可抵靠着导向部155的曲面移动,而降低抵压件15对拉带13造成的摩擦力影响。请复参阅图1,于本实施方式中,拉带13通过滑槽21的槽底,抵压件15抵接于拉带13上方,并将拉带13分成第一拉带端部131及第二拉带端部133,第一拉带端部13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拉带端部133的延伸方向不同,抵压件15抵接于拉带13上方,使拉带13的第一拉带端部131与第二拉带端部133之间具有第一夹角A。上述第一拉带端部131的移动方向受到弹性锁扣11抵压件15的限制,使第一拉带端部131朝向弹性锁扣11向抵压件15的固定方向移动。第二拉带端部133的一端受到抵压件15的限制,其另一端则是依据使用者的拉动方向作改变。使用者通过拉动第二拉带端部133远离电连接器2,即可对弹性锁扣11进行解锁。使用者拉动拉带13进行解锁弹性锁扣11的灵活度高。拉带13通过抵压件15改变施力于弹性锁扣11的施力方向,使用者能够更灵活的拉动拉带解锁之外,拉带13也通过抵压件15的限制,使拉带13要绕过抵压件15后才能移动远离电连接器2,如此能够缩短拉动拉带13远离电连接器2进行解锁的距离,而减少拉动拉带13进行解锁弹性锁扣11所需要的空间。另外,拉带13的第一拉带端部131固定于解锁弹片113的固定结构1131上,第一拉带端部131的拉带面积小,其作为牵引拉动弹性锁扣11的结构,而第二拉带端部133的拉带面积大,其可方便使用者进行施力于拉带13,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带解锁结构,其设置于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弹性锁扣,其设置于所述电连接器的滑槽一侧;/n拉带,其一端与所述弹性锁扣连接,其另一端延伸通过所述滑槽的槽底;/n抵压件,其具有抵压部,所述抵压件滑设于所述滑槽,并所述抵压部用于抵压所述滑槽的侧边,所述抵压件抵接于所述拉带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带解锁结构,其设置于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弹性锁扣,其设置于所述电连接器的滑槽一侧;
拉带,其一端与所述弹性锁扣连接,其另一端延伸通过所述滑槽的槽底;
抵压件,其具有抵压部,所述抵压件滑设于所述滑槽,并所述抵压部用于抵压所述滑槽的侧边,所述抵压件抵接于所述拉带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带解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更包括固定凸块,所述固定凸块设置于所述滑槽的侧边,所述抵压部位于所述固定凸块靠近所述弹性锁扣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带解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位于所述滑槽的槽底,所述拉带位于所述容置槽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带解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更包括槽道、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分别位于所述槽道的槽底两侧,所述抵压件更包括本体与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侧边,所述延伸部分别嵌合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带解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更包括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沿所述滑槽方向设置,并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所述抵压部的两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带解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位于所述抵压件靠近所述拉带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带解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件将所述拉带分成第一拉带端部及第二拉带端部,所述第一拉带端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拉带端部的延伸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铁生,刘兵保,马亮,陈琼南,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