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大滚轮间距过水平线的薄PCB板夹具,包括夹具本体和底板,所述夹具本体的底部开有夹持孔;在夹具本体上,由所述夹持孔围成的区域为第一夹持部;所述夹持孔的下方为卡接边;所述底板上开有与卡接边相适配凹槽,用于卡住夹具本体上的卡接边;所述夹持孔为多个,多个所述夹持孔在所述夹具本体上呈一条直线且间隔设置,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夹持孔之间部位为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夹具本体连接于一体,所述夹持孔将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卡接边断开;所述夹具本体的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卡接夹角为20°‑8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生产效率高;能保证PCB板快速插入夹具本体中而不会刮伤PCB板。
A thin PCB clamp suitable for large roller spacing passing horizontal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大滚轮间距过水平线的薄PCB板夹具
本技术属于PCB板制造
,尤其是涉及适用于大滚轮间距过水平线的薄PCB板夹具。
技术介绍
随着新兴电子科技产品的不断发展,PCB(Printedcircuitboard印刷电路板)要求越来越薄,尤其是高阶HDI产品的导入,产品一压、二压后的板厚度在0.2-0.5mm之间。现有技术中,水平线设计的传送滚轮间距大,生产的薄板刚性差,传送中薄板的前端容易变形卡入滚轴之间,从而导致板子损坏或者报废;若要满足薄板生产,需重新购买一条滚轮间距的小的薄板专线,成本高。公开号为CN106211586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PCB薄板防卡板夹具,其包括有厚度为1.0-1.5mm的矩形的夹具本体,夹具本体上设有若干个弹性夹持片,弹性夹持片包括与夹持本体固定连接的固定端及用于夹持PCB板的夹持端。使用该PCB薄板防卡板夹具时,先将PCB薄板的其中一条较长的板边与夹具本体的长边对齐,使用夹子依次向上牵拉弹性夹持片的夹持端,使得夹持端与夹具本体之间产生空隙,再将PCB薄板的板边插入空隙中。完成夹持固定后,所述PCB薄板与PCB薄板防卡板夹具的夹具本体结合成一个整体,放板时,PCB薄板防卡板夹具靠前放置,引导PCB薄板顺畅地通过水平线。相关技术的不足在于,该结构使用时,需要利用夹子依次向上牵拉弹性夹持片的夹持端,操作繁琐且作业效率低下。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适用于大滚轮间距过水平线的薄PCB板夹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PCB板能快速插入夹具本体中而不会刮伤PCB板、生产效率高的适用于大滚轮间距过水平线的薄PCB板夹具。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大滚轮间距过水平线的薄PCB板夹具,包括夹具本体和底板,所述夹具本体的底部开有夹持孔;在夹具本体上,由所述夹持孔围成的区域为第一夹持部;所述夹持孔的下方为卡接边;所述底板上开有与卡接边相适配凹槽,用于卡住夹具本体上的卡接边。优选的,所述夹持孔为多个,多个所述夹持孔在所述夹具本体上呈一条直线且间隔设置,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夹持孔之间部位为第二夹持部。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夹具本体连接于一体,所述夹持孔将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卡接边断开。优选的,所述夹具本体的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卡接夹角为20°-80°。优选的,所述卡接边卡接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夹持部位于所述凹槽的上方。优选的,所述凹槽槽口为倒角槽口或倒圆槽口。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宽度大于所述卡接边的厚度。优选的,所述底板为长方形平板,所述凹槽靠近所述底板的一条长侧边且与该长侧边平行设置。优选的,所述PCB板为长方形平板,所述PCB板的短边的长度与所述卡接边的长度相等。优选的,所述底板靠近所述凹槽的长侧边倒圆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夹具本体和底板为两块长方形平板,夹具本体上开有一排夹持孔,底板上开有一凹槽。2、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生产效率高;将夹具本体插入凹槽中,然后按压夹具本体到底板上,随后将PCB板插入夹具本体上形成的夹缝里,最后抽出夹具本体,放入水平线中;过线时,夹具本体在前,后面夹着PCB板;收板时,手动取出,抽掉夹具本体即可。3、能保证PCB板快速插入夹具本体中而不会刮伤PCB板;将卡接边插入底板的凹槽中,然后将夹具本体按压在底板上,PCB板插入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然后抽出夹具本体平放,夹具本体和PCB板结合为一个整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夹具本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夹具本体,11.夹持孔,12.第一夹持部,13.第二夹持部,14.卡接边,2.底板,21.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实施例包括夹具本体1和底板2,夹具本体1的底部开有夹持孔11,在夹具本体1上,夹持孔11的下部为卡接边14;夹具本体1上的由夹持孔11围成的区域为第一夹持部12;底板2上开有与卡接边14相适配凹槽21,凹槽21用于卡住夹具本体1上的卡接边14,夹具本体1为长方形平板,夹持孔11沿夹具本体1的长边间隔设置,每两个相邻的夹持孔11之间设有第二夹持部13。夹持孔11可以为U形孔、W形孔、V形孔或者半圆形,本实施例中,夹持孔11为W形孔。第一夹持部12与夹具本体1的顶部固定相连,夹持孔11将第一夹持部12和卡接边14分离。卡接边14卡接于凹槽21时,夹具本体1与底板2之间的夹角为20°-80°。即,凹槽21并非垂直底板2开设,而是倾斜开设的,其作用在于方便PCB板插入第一夹持部12和第二夹持部13形成的夹缝中,同时降低底板2刮伤PCB板的概率和提高底板2与卡接边14卡接的稳定性。当PCB板被第一夹持部12和第二夹持部13夹住时,凹槽21的倾斜设计便于卡接边14从底板2的凹槽21中抽出而不刮伤PCB板。本实施例中,夹具本体1与底板2之间的夹角为50°-75°,方便将夹具本体1按压在底板2上。卡接边14卡接于凹槽21时,第一夹持部12位于凹槽21的上方。夹具本体1插入凹槽21中,将夹具本体1向下按压时,便于第一夹持部12与第二夹持部13之间形成一个夹缝。凹槽21槽口为倒角槽口或倒圆槽口。该结构利于夹具本体1的卡接边14插入凹槽21内或者从凹槽21内抽出卡接边14,防止夹具本体1与底板2之间相互刮伤,提高夹具本体1和底板2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凹槽21的宽度大于卡接边14的厚度。方便卡接边14插入底板2的凹槽21内或者从凹槽21内抽出。底板2为长方形平板,凹槽21靠近底板2的一条长侧边且与该长侧边平行设置。该结构进一步方便PCB板插入第一夹持部12和第二夹持部13形成的夹缝中,降低PCB板被底板2刮伤的概率。当PCB板被夹具本体1夹住时,也方便卡接边14从底板2的凹槽21中抽出而不刮伤PCB板。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底板2的长侧边为底板2长边方向上的侧面。PCB板为长方形平板,PCB板的短边的长度与卡接边14的长度相等。利于减小夹具本体1的尺寸,便于工作人员将夹具本体1插入凹槽21中和从凹槽21中抽出。底板2靠近凹槽21的长侧边与底板2的上表面之间为倒圆结构。便于将卡接边14从底板2的凹槽21中抽出而不刮伤PCB板。凹槽21的长度大于夹具本体1最长的长度。便于将卡接边14从底板2的凹槽21中抽出而不刮伤PCB板。本实施例中的夹具本体1由FR4覆铜基板制作而成,夹具本体1的尺寸为:544mm*250mm*1.0mm。沿夹具本体1长边间隔开有W形孔,W形孔的下部为卡接边14。W形孔围成的区域为第一夹持部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大滚轮间距过水平线的薄PCB板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具本体和底板,所述夹具本体的底部开有夹持孔;在夹具本体上,由所述夹持孔围成的区域为第一夹持部;所述夹持孔的下方为卡接边;所述底板上开有与卡接边相适配凹槽,用于卡住夹具本体上的卡接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大滚轮间距过水平线的薄PCB板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具本体和底板,所述夹具本体的底部开有夹持孔;在夹具本体上,由所述夹持孔围成的区域为第一夹持部;所述夹持孔的下方为卡接边;所述底板上开有与卡接边相适配凹槽,用于卡住夹具本体上的卡接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大滚轮间距过水平线的薄PCB板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孔为多个,多个所述夹持孔在所述夹具本体上呈一条直线且间隔设置,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夹持孔之间部位为第二夹持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用于大滚轮间距过水平线的薄PCB板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夹具本体连接于一体,所述夹持孔将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卡接边断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大滚轮间距过水平线的薄PCB板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本体的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卡接夹角为20°-8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大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震,杨先卫,李晓维,
申请(专利权)人:奥士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