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输钢卷的步进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78898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运输钢卷的步进梁,包括横梁、轨道组、设置在轨道组中的两个行走轮、两个支撑杆、顶升油缸以及连接板,轨道组位于横梁垂直于水平方向的下部,两个支撑杆分别一端与行走轮可转动的连接,另一端与横梁可转动的连接,连接板两端分别与两个行走轮连接,顶升油缸一端与一个行走轮可转动的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行走轮连接的支撑杆的中部连接,顶升油缸伸缩可带动横梁上升或下降。

A walking beam for transporting steel c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运输钢卷的步进梁
本技术涉及生产运输设备
,更准确的说涉及一种运输钢卷的步进梁。
技术介绍
步进梁是冷卷生产线(冷轧、连退、镀锌、镀锌)运输中的一个重要设备,主要布置在生产线的出入口,具有上下料运输钢卷、跨车间运输钢卷等功能。现有技术中步进梁的功能通常是将钢卷提升、落降和正反方向移动。现有技术的步进梁的常见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横梁1、横梁1上设置的若干钢卷鞍座2、三个行走轮3、两个同步连杆4、三个偏心臂5、两个顶升液压缸6以及一未示出的横移液压缸。具体的,横梁1与水平面平行的设置,横梁顶部设置5至6个钢卷鞍座2,用于存放钢卷。三个行走轮3平均分布在横梁1底部,两个同步连杆4设置在三个行走轮3之间,三个行走轮3分别通过三个偏心臂5与两个同步连杆4连接,两个相邻的偏心臂5分别通过两个顶升液压缸6与横梁1的底部连接。现有技术的步进梁在工作时,横移液压缸顶出,横梁1运行到相应的钢卷下面,然后顶升液压缸6顶出,带动行走轮3上的偏心臂5摆动,利用偏心原理使横梁1抬起,带动钢卷从鞍座2上脱开,然后横移液压缸回收,带动钢卷移动到下一个鞍座2的位置,顶升液压缸6回收,横梁1落下,钢卷落到鞍座2上。上述步进梁结构由于偏心臂的偏心量限制不能太大所以导致升降高度受限,一般在60~80mm左右,但是生产过程中开卷或卷曲时会有一些钢卷较小,放到鞍座上比较低,所以对这部分钢卷就没办法使用步进梁运输,而需要使用吊车单独的吊运,因此对智能化和自动化有较大的影响,影响到正常的生产节奏,降低了生产效率,同时耗时耗力,增加了生产成本。r>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输钢卷的步进梁,包括横梁、轨道组、设置在轨道组中的两个行走轮、两个支撑杆、顶升油缸以及连接板,轨道组位于横梁垂直于水平方向的下部,两个支撑杆分别一端与行走轮可转动的连接,另一端与横梁可转动的连接,连接板两端分别与两个行走轮连接,顶升油缸一端与一个行走轮可转动的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行走轮连接的支撑杆的中部连接,顶升油缸伸缩可带动横梁上升或下降。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运输钢卷的步进梁,包括一横梁、一驱动组件以及一轨道组,所述横梁与水平面平行,所述轨道组与水平面平行,且所述横梁沿垂直于水平面方向位于所述轨道组上部,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横梁连接,且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轨道组可滑动的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的高度变化时,所述横梁的高度同步变化。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一第一支撑杆、一第二支撑杆、一连接板、一顶升油缸、一第一行走轮以及一第二行走轮,所述第一行走轮及所述第二行走轮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轨道组中,所述连接板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行走轮及所述第二行走轮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一端与所述第一行走轮可转动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横梁可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一端与所述第二行走轮可转动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横梁可转动的连接,所述顶升油缸一端与所述第一行走轮可转动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中部可转动的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杆及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横梁连接处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及所述第二支撑杆分别与所述第一行走轮及所述第二行走轮连接处之间的距离。优选地,所述连接板具有相对的一连接板第一端和一连接板第二端,所述连接板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行走轮可转动的连接,所述连接板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行走轮可转动的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杆具有相对的一支撑杆第一端和一支撑杆第二端,所述支撑杆第一端与所述横梁可转动的连接,所述支撑杆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行走轮可转动的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杆具有相对的一支撑杆第一端和一支撑杆第二端,所述支撑杆第一端与所述横梁可转动的连接,所述支撑杆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行走轮可转动的连接。优选地,所述支撑杆第一端与所述支撑杆第一端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支撑杆第二端与所述支撑杆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优选地,所述轨道组包括一上轨道和一下轨道,所述上轨道设置在所述下轨道上方与所述下轨道平行,所述第一行走轮及所述第二行走轮设置在所述上轨道和所述下轨道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运输钢卷的步进梁的优点在于:通过支撑杆结构代替了传统的偏心臂结构,横梁的升降高度显著增加,能够适应直径范围更大的钢卷,无需人工处理,自动化程度更高,生产效率更高,同时显著减少了人力成本,生产成本更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种运输钢卷的步进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的步进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运输钢卷的步进梁包括一横梁10、一驱动组件20以及一轨道组30,所述横梁10与水平面平行,所述轨道组30与水平面平行,且所述横梁10沿垂直于水平面方向位于所述轨道组30上部,所述驱动组件20与所述横梁连接10,且所述驱动组件20与所述轨道组30可滑动的连接,即所述横梁10及所述驱动组件20可沿所述轨道组30在平行与水平面的方向滑动。所述驱动组件20的高度可以在其内部作用下发生变化,进而带动所述横梁10的高度发生变化,完成钢卷的运输。具体的,所述横梁10的顶部均匀的设置若干钢卷鞍座11,所述钢卷鞍座11用于放置钢卷,所述钢卷鞍座11之间的距离根据需要进行设定。所述驱动组件20包括一第一支撑杆21、一第二支撑杆22、一连接板23、一顶升油缸24、一第一行走轮25以及一第二行走轮26。所述第一行走轮25及所述第二行走轮26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轨道组20中。所述连接板23设置在所述第一行走轮25和所述第二行走轮26之间,且所述连接板2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行走轮25及所述第二行走轮26连接,且所述第一行走轮25及所述第二行走轮26均可相对所述连接板23转动。具体的,所述连接板23具有相对的一连接板第一端231和一连接板第二端232,所述连接板第一端231与所述第一行走轮25可转动的连接,所述连接板第二端232与所述第二行走轮26可转动的连接。所述连接板23设置在所述轨道组20中,所述连接板23与所述横梁10及所述轨道组30平行。所述连接板23限定了所述第一行走轮25和所述第二行走轮26之间的距离不变。所述第一支撑杆21一端与所述第一行走轮25可转动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横梁10可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22一端与所述第二行走轮25可转动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横梁10可转动的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杆21及所述第二支撑杆22与所述横梁10连接处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1及所述第二支撑杆22分别与所述第一行走轮25及所述第二行走轮26连接处之间的距离。具体的,所述第一支撑杆21具有相对的一支撑杆第一端211和一支撑杆第二端212,所述支撑杆第一端211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运输钢卷的步进梁,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横梁、一驱动组件以及一轨道组,所述横梁与水平面平行,所述轨道组与水平面平行,且所述横梁沿垂直于水平面方向位于所述轨道组上部,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横梁连接,且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轨道组可滑动的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的高度变化时,所述横梁的高度同步变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输钢卷的步进梁,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横梁、一驱动组件以及一轨道组,所述横梁与水平面平行,所述轨道组与水平面平行,且所述横梁沿垂直于水平面方向位于所述轨道组上部,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横梁连接,且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轨道组可滑动的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的高度变化时,所述横梁的高度同步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钢卷的步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一第一支撑杆、一第二支撑杆、一连接板、一顶升油缸、一第一行走轮以及一第二行走轮,所述第一行走轮及所述第二行走轮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轨道组中,所述连接板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行走轮及所述第二行走轮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一端与所述第一行走轮可转动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横梁可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一端与所述第二行走轮可转动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横梁可转动的连接,所述顶升油缸一端与所述第一行走轮可转动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中部可转动的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钢卷的步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及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横梁连接处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及所述第二支撑杆分别与所述第一行走轮及所述第二行走轮连接处之间的距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丽亚刘旭张良朱学超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职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