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抓握自动紧固的接地线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7887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抓握自动紧固的接地线夹,旨在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的抓握自动紧固的接地线夹。它包括上端设置有连接部的壳体,设置于壳体内、螺杆朝下的电动缸,设置于壳体内、为电动缸供电的蓄电池,设置于壳体内、用于控制蓄电池及电动缸的控制器,与电动缸的螺母铰接、向下伸出的连接杆,固定设置于连接杆下端的升降螺母,两对称位于连接杆两侧且上端分别与壳体下端铰接的Y型力臂,以及两对称设置于升降螺母两侧的导线夹持件;所述导线夹持件包括中间力臂,以及铰接于中间力臂下端、内侧具有夹持凹槽的线夹;所述线夹呈L形,所述线夹的长边位于上部且向内倾斜;所述中间力臂邻接升降螺母的部分与升降螺母的该侧铰接。

A kind of ground wire clamp with automatic gripp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抓握自动紧固的接地线夹
本技术涉及电力施工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抓握自动紧固的接地线夹。
技术介绍
高压接地线用于高压线路和变电施工,主要起到防止临近带电体产生静电感应触电或误合闸时保证安全的作用。高压接地线每次搭接作业由人员背负起吊绳及起吊滑车上塔、起吊绝缘操作杆及验电器、接地线等进行作业,该传统的高压接地线操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体现为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存在高处坠落、触电风险,各接地所用设备及材料在吊运过程中存在脱落问题,搭接过程中人员劳动强度大、操作难度大、效率低下、安全系数小。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绝缘操作杆长度长、重量大、咬合操作机构操作困难,特别是在电压较高的高压线路,操作长达5米以上的绝缘操作杆进行接地线搭接头与导线的咬合,操作难度极大,安全风险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操作方便且安全性高的可显著降低搭接操作难度的抓握自动紧固的接地线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抓握自动紧固的接地线夹,包括上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抓握自动紧固的接地线夹,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设置有连接部的壳体,设置于壳体内、螺杆朝下的电动缸,设置于壳体内、为电动缸供电的蓄电池,设置于壳体内、用于控制蓄电池及电动缸的控制器,与电动缸的螺母铰接、向下伸出的连接杆,固定设置于连接杆下端的升降螺母,两对称位于连接杆两侧且上端分别与壳体下端铰接的Y型力臂,以及两对称设置于升降螺母两侧的导线夹持件;所述导线夹持件包括中间力臂,以及铰接于中间力臂下端、内侧具有夹持凹槽的线夹;所述线夹呈L形,所述线夹的长边位于上部且向内倾斜;所述中间力臂邻接升降螺母的部分与升降螺母的该侧铰接;所述中间力臂的上部与该侧Y型力臂的下端铰接;当电动缸驱动升降螺母向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抓握自动紧固的接地线夹,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设置有连接部的壳体,设置于壳体内、螺杆朝下的电动缸,设置于壳体内、为电动缸供电的蓄电池,设置于壳体内、用于控制蓄电池及电动缸的控制器,与电动缸的螺母铰接、向下伸出的连接杆,固定设置于连接杆下端的升降螺母,两对称位于连接杆两侧且上端分别与壳体下端铰接的Y型力臂,以及两对称设置于升降螺母两侧的导线夹持件;所述导线夹持件包括中间力臂,以及铰接于中间力臂下端、内侧具有夹持凹槽的线夹;所述线夹呈L形,所述线夹的长边位于上部且向内倾斜;所述中间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显跃李洪曾伶熙赵红伟唐宁邵益华谢霖杨蕴琪王云飞甘洪发张瑞祥黄磊黄捷谭华符明超瞿丹鲍利军邵辉冯峰宋文斌兰兴伟邵尽波潘家武孙伟忠罗毅杨建兴郑冠博马腾严正兴徐良李亚奇彭文胜吴兴概字静波王艳华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