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接地线接头组件,包括导电铜板及绝缘上固定盖和绝缘下固定盖,绝缘上固定盖上设置有第一螺接孔及第二螺接孔,绝缘第一固定螺栓、绝缘第二固定螺栓分别同轴穿过第一螺接孔、第二螺接孔并配合螺接;绝缘下固定盖的上侧表面部分下凹形成容置槽,容置槽上竖直固定有第一定位柱及第二定位柱,第一定位柱及第二定位柱分别穿过导电铜板上的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绝缘第一固定螺栓、绝缘第二固定螺栓的下部分别设有第三螺接孔、第四螺接孔,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分别同轴穿入第三螺接孔、第四螺接孔并配合螺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减小导电铜板的裸露面,防止发生电击事故,同时便于接线端头的连接定位,提高工作效率。
A kind of power ground wire connector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接地线接头组件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接地线接头组件。
技术介绍
电力接地线接头组件用于连接母排线与接地线,并使得在导电部件的作用下接地线与母排线被接通,用于线路或母线停电做安全措施时使用。现有的接头组件具有多种结构,例如专利CN205385150U即公开了一种防脱落接地线接头,其包括绝缘第一固定螺栓、绝缘第二固定螺栓、绝缘上固定盖、绝缘连接杆、导电铜板和螺纹柱,绝缘上固定盖和导电铜板通过绝缘连接杆固定连接,其中绝缘上固定盖的一端安装有绝缘第一固定螺栓,另一端安装有绝缘第二固定螺栓,导电铜板安装在绝缘下固定盖的上侧壁上,绝缘第一固定螺栓和绝缘第二固定螺栓的末端均安装有绝缘压片,绝缘压片上安装有防松弹簧压片。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上述接头却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第一,导电铜板安装在绝缘下固定盖的上侧壁上,导电铜板的外侧边沿从绝缘下固定盖侧边裸露,人体误触碰后容易发生电击事故,使用安全性不足;第二,目前,接地线与母排线通过接线端头(一般为具有接线孔的圆环状结构)与导电铜板电连接,但是导电铜板并没有与接线端头适配的部件,接线端头不易定位,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就需要对现有的电力接地线接头进行改进,减小导电铜板的裸露面,防止发生电击事故,同时便于接线端头的连接定位,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接地线接头组件,可减小导电铜板的裸露面,防止发生电击事故,同时便于接线端头的连接定位,提高工作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力接地线接头组件,包括导电铜板及上下相对设置的绝缘上固定盖和绝缘下固定盖,所述绝缘上固定盖上设置有第一螺接孔及第二螺接孔,绝缘第一固定螺栓、绝缘第二固定螺栓分别同轴穿过第一螺接孔、第二螺接孔并配合螺接;所述绝缘下固定盖的上侧表面部分下凹形成用于容置导电铜板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上竖直固定有第一定位柱及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及第二定位柱分别穿过导电铜板上的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所述绝缘第一固定螺栓、绝缘第二固定螺栓的下部分别设有第三螺接孔、第四螺接孔,所述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分别同轴穿入第三螺接孔、第四螺接孔并配合螺接。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容置槽的深度大于导电铜板的高度。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螺接孔与第二螺接孔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定位柱与第二定位柱左右对称设置并分别与第一螺接孔及第二螺接孔在同一轴线上。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定位柱与第二定位柱上均活动套设有绝缘压片。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定位柱与第二定位柱上还活动套设有防松弹簧压片,所述防松弹簧压片位于绝缘压片下方。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均与绝缘下固定盖一体成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电力接地线接头组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第一,绝缘下固定盖上设有专门容置导电铜板的容置槽,导电铜板放置在容置槽后可避免其外侧边沿从绝缘下固定盖侧边裸露,从而减小了导电铜板的裸露面,防止因人体误触碰而发生电击事故;第二,第一定位柱及第二定位柱的设置便于接线端头的连接定位,使用时接地线及母线的接线端头的接线孔可穿过相应的定位柱,再由绝缘第一固定螺栓、绝缘第二固定螺栓挤压定位,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三,第一定位柱及第二定位柱穿过导电铜板上的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也提高了导电铜板的定位准确度,有效防止导电铜板发生不当位移;第四,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分别同轴穿入绝缘第一固定螺栓、绝缘第二固定螺栓上的第三螺接孔、第四螺接孔并配合螺接,方便了绝缘上固定盖的固定,也提高了对接线端头的挤压稳固度,有效防止松动脱落事故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剖视图;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力接地线接头组件,包括导电铜板1及上下相对设置的绝缘上固定盖2和绝缘下固定盖3,所述绝缘上固定盖2上设置有第一螺接孔41及第二螺接孔42,绝缘第一固定螺栓51、绝缘第二固定螺栓52分别同轴穿过第一螺接孔41、第二螺接孔42并配合螺接。本电力接地线接头组件是在专利CN205385150U所公开的接头的基础上改进而得,因此二者在使用原理及部分结构上均相同,对于相同的部分则不再赘述,例如绝缘下固定盖3底部连接有螺纹柱9;组件中的绝缘部件(绝缘上固定盖2、绝缘下固定盖3、绝缘第一固定螺栓51、绝缘第二固定螺栓52)均可采用硬质塑料制成,当然也可以是金属材料外涂覆绝缘层,只要能实现绝缘目的并具有合适强度即可。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力接地线接头组件,其主要改进就在于,所述绝缘下固定盖3的上侧表面部分下凹形成用于容置导电铜板1的容置槽31,所述容置槽31上竖直固定有第一定位柱61及第二定位柱62,所述第一定位柱61及第二定位柱62分别穿过导电铜板1上的第一定位孔11及第二定位孔12,所述绝缘第一固定螺栓51、绝缘第二固定螺栓52的下部分别设有第三螺接孔51a、第四螺接孔52a,所述第一定位柱61、第二定位柱62分别同轴穿入第三螺接孔51a、第四螺接孔52a并配合螺接。本接头组件中,由于绝缘下固定盖3上设有专门容置导电铜板1的容置槽31,导电铜板1放置在容置槽31后可避免其外侧边沿从绝缘下固定盖3侧边裸露,从而减小了导电铜板1的裸露面,防止因人体误触碰而发生电击事故;容置槽31的深度大于导电铜板1的高度,例如二者可相差3mm,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导电铜板1裸露,同时不影响到接线端头的进入。第一定位柱61及第二定位柱62的设置便于接线端头的连接定位,使用时接地线及母线的接线端头的接线孔可穿过相应的定位柱,再由绝缘第一固定螺栓51、绝缘第二固定螺栓52挤压定位,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一定位柱61及第二定位柱62的直径可为5mm-10mm,比接线端头的接线孔略小;为增加对接线端头的挤压效果,所述第一定位柱61与第二定位柱62上均活动套设有绝缘压片7,绝缘压片7呈环形,第一固定螺栓、绝缘第二固定螺栓52通过绝缘压片7挤压接线端头,可提高接线端头上的挤压面;同时,所述第一定位柱61与第二定位柱62上还活动套设有防松弹簧压片8,所述防松弹簧压片8位于绝缘压片7下方,防松弹簧压片8提供一定的弹性回复力,在发生少量轴向位移的情况下不会影响导电铜板1与接线端头的电性接触,从而保证电路的导通。第一定位柱61及第二定位柱62穿过导电铜板1上的第一定位孔11及第二定位孔12,也提高了导电铜板1的定位准确度,有效防止导电铜板1发生不当位移;第一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接地线接头组件,包括导电铜板及上下相对设置的绝缘上固定盖和绝缘下固定盖,所述绝缘上固定盖上设置有第一螺接孔及第二螺接孔,绝缘第一固定螺栓、绝缘第二固定螺栓分别同轴穿过第一螺接孔、第二螺接孔并配合螺接;其特征在于:/n所述绝缘下固定盖的上侧表面部分下凹形成用于容置导电铜板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上竖直固定有第一定位柱及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及第二定位柱分别穿过导电铜板上的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所述绝缘第一固定螺栓、绝缘第二固定螺栓的下部分别设有第三螺接孔、第四螺接孔,所述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分别同轴穿入第三螺接孔、第四螺接孔并配合螺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接地线接头组件,包括导电铜板及上下相对设置的绝缘上固定盖和绝缘下固定盖,所述绝缘上固定盖上设置有第一螺接孔及第二螺接孔,绝缘第一固定螺栓、绝缘第二固定螺栓分别同轴穿过第一螺接孔、第二螺接孔并配合螺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下固定盖的上侧表面部分下凹形成用于容置导电铜板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上竖直固定有第一定位柱及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及第二定位柱分别穿过导电铜板上的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所述绝缘第一固定螺栓、绝缘第二固定螺栓的下部分别设有第三螺接孔、第四螺接孔,所述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分别同轴穿入第三螺接孔、第四螺接孔并配合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接地线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深度大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民能瑞和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