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7639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线缆技术领域,针对线缆质量较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水冷结构,该技术方案如下:包括水冷框,水冷框上可拆卸连接有防尘盖,防尘盖连通有排气管,防尘盖外部设有连通排气管的排气件,防尘盖内壁上设有装有水的循环箱,排气管插入循环箱内并且位于水液面下,防尘盖上设有水泵和过滤箱,水泵设有出水管与进水管,水泵的出水管与循环箱连通,水泵的进水管与过滤箱连通,过滤箱可拆卸连接有过滤件,循环箱设有与过滤箱连通的排水口,排水口的高度高于排气管底部的高度,所述防尘盖上设有喷水装置和出风口;通过水冷框上可拆卸连接有防尘盖,减少线缆露出水面时线缆的外壁上粘有灰尘的情况,进而使得线缆加工的质量较好。

A water cool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冷结构
本技术涉及线缆
,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冷结构。
技术介绍
线缆拉制过程中,需要将加热过后的线缆退火,目前常用的冷却方式是通过水冷的方式进行冷却,即将加热后的线缆浸没在水中,使得线缆降温冷却。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因为该水冷方式是直接与外界的空气接触,使得水面上常常有灰尘,导致线缆在露出水面也常常会粘有灰尘,使得线缆的质量较差,因此,还有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冷结构,具有线缆质量较好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冷结构,包括水冷框,所述水冷框上可拆卸连接有防尘盖,所述防尘盖连通有排气管,所述防尘盖外部设有连通排气管的排气件,所述防尘盖内壁上设有装有水的循环箱,所述排气管插入循环箱内并且位于水液面下,所述防尘盖上设有水泵和过滤箱,所述水泵设有出水管与进水管,所述水泵的出水管与循环箱连通,所述水泵的进水管与过滤箱连通,所述过滤箱可拆卸连接有过滤件,所述循环箱设有与过滤箱连通的排水口,所述排水口的高度高于排气管底部的高度,所述防尘盖上设有喷水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线缆需要降温冷却时,将喷水装置打开,使得水冷框内充满水,线缆位于水冷框内进行降温冷却,通过水冷框上可拆卸连接有防尘盖,减少线缆在降温冷却过程中水冷框与外界空气中的灰尘接触,进而减少空气中的灰尘与水冷框内的水分接触,减少线缆露出水面时线缆的外壁上粘有灰尘的情况,进而使得线缆加工的质量较好;利用排气件将防尘盖外部的空气排进排气管中,通过排气管插入循环箱内并且位于水液面下,使得排气管内空气中的灰尘混合在循环箱中的水中,此时循环箱中的水变得浑浊,减少灰尘进入至防尘盖与水冷框之间的空间内的情况,减少灰尘与水冷框内的水接触,进而减少线缆的外壁粘有灰尘的情况;通过循环箱设有与过滤箱连通的排水口,使得循环箱内的水与灰尘混合后排向过滤箱内,由于排水口的高度高于排气管底部的高度,当循环箱内水的高度与排水口的高度一致时,使得循环箱内的水分可排至过滤箱内,由于过滤箱内设有过滤件,使得过滤件阻挡混合水中的灰尘,减少过滤箱内的水中的灰尘,通过水泵的出水管与循环箱连通,水泵的进水管与过滤箱连通,使得过滤箱内过滤后的水进入至水泵中,然后排放至循环箱内,然后循环箱再利用过滤的水混合灰尘,实现循环功能,除尘较为方便;排气管中的灰尘与循环箱内的水混合的同时排气管中的空气排放至防尘盖内,使得防尘盖内的压强升高,使得防尘盖内中的空气通过出风口漏出,实现对流,降低了防尘盖中的温度;通过过滤件可拆卸连接有过滤件,便于拆卸与更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件包括海绵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过滤件包括海绵层,海绵层的孔径较小,使得过滤混合水中的灰尘效果较佳,减少灰尘进入过滤箱中影响水循环过程的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箱上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包括与过滤箱内壁固定连接的限位环,所述海绵层底面抵接于限位环的顶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海绵层底面抵接于限位环的顶面,使得海绵层可放置在限位环上,便于海绵层的拆卸更换,适应性较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箱内壁设有散热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线缆在降温冷却的过程中,防尘盖中温度较高,将循环箱内的水携带着防尘盖中的热量一起排至过滤箱中,通过过滤箱内壁设有散热环,降低过滤箱中过滤水的温度,使得过滤箱中的过滤水进入水泵中温度较低,进而使得进入循环箱内的过滤水温度较低,减少防尘盖中的热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冷框设有若干并排的铜管,所述铜管的延伸方向一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线缆经过加热处理后穿过铜管排至水冷框内冷却,通过水冷框中有若干并排的铜管,铜管的延伸方向一致,减少线缆之间的缠绕,使得线缆的质量较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水装置包括朝向铜管方向的若干喷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若干喷头朝向铜管方向喷射,降低了铜管的温度和线缆的温度,当水浸过线缆时,使得线缆充分降温。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头均匀分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喷头均匀分布,使得线缆冷却较为均匀,减少线缆质量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冷框上设有传送片,所述传送片的延伸方向与铜管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铜管上穿出的线缆位于两片传送片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线缆从铜管穿出时,通过传送片的延伸方向与铜管的延伸方向平行且线缆穿出铜管位于两片传送片之间,使得线缆在传送过程中不易发生缠绕,传送片限制线缆传送的方向,使得线缆传送的方向不易偏离,减少了人工操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送片有若干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传送片有若干组,使得线缆传送方向较为精准,更好的减少了线缆在传送过程中缠绕的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风口上设有主海绵条,主海绵条封闭出风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主海绵条封闭出风口,使得外界的灰尘不易进入防尘盖中,减少灰尘粘附在线缆上。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水冷框上可拆卸连接有防尘盖,减少水冷框与外界空气中的灰尘接触,进而减少空气中的灰尘与水冷框内的水分接触,减少线缆露出水面时线缆的外壁上粘有灰尘的情况,进而使得线缆加工的质量较好;2.排气管中的灰尘与循环箱内的水混合的同时排气管中的空气排放至防尘盖内,使得防尘盖内的压强升高,使得防尘盖内中的空气通过出风口漏出,实现对流,降低了防尘盖中的温度;3.通过水冷框中有若干并排的铜管,铜管的延伸方向一致,减少线缆之间的缠绕,使得线缆的质量较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一种水冷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一种水冷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部分放大示意图。图中:1、水冷框;11、水冷板;12、铜管;13、凹槽;131、次海绵条;14、传送片;141、第一组传送叶片;142、第二组传送叶片;143、第三组传送叶片;15、挡板;2、防尘盖;21、出风口;22、主海绵条;23、螺栓;3、夹层空间;4、排气管;41、排气件;411、排气扇;5、支撑装置;51、固定柱;52、固定环;53、支撑板;6、循环箱;61、储水箱;62、排水箱;63、排水管;7、水泵;71、出水管;72、进水管;8、过滤箱;81、排水口;82、过滤件;821、海绵层;83、限位件;831、限位环;84、散热环;9、喷水装置;91、喷头;92、喷管;10、漏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水冷结构,参考图1以及图2,包括长方体状的水冷框1,水冷框1可拆卸连接有呈长方体状的防尘盖2,防尘盖2覆盖水冷框1,防尘盖2与水冷框1留有间距以形成夹层空间3,防尘盖2上连通有沿竖直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冷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水冷框(1),所述水冷框(1)上可拆卸连接有防尘盖(2),所述防尘盖(2)连通有排气管(4),所述防尘盖(2)外部设有连通排气管(4)的排气件(41),所述防尘盖(2)内壁上设有装有水的循环箱(6),所述排气管(4)插入循环箱(6)内并且位于水液面下,所述防尘盖(2)上设有水泵(7)和过滤箱(8),所述水泵(7)设有出水管(71)与进水管(72),所述水泵(7)的出水管(71)与循环箱(6)连通,所述水泵(7)的进水管(72)与过滤箱(8)连通,所述过滤箱(8)可拆卸连接有过滤件(82),所述循环箱(6)设有与过滤箱(8)连通的排水口(81),所述排水口(81)的高度高于排气管(4)底部的高度,所述防尘盖(2)上设有喷水装置(9)和出风口(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冷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水冷框(1),所述水冷框(1)上可拆卸连接有防尘盖(2),所述防尘盖(2)连通有排气管(4),所述防尘盖(2)外部设有连通排气管(4)的排气件(41),所述防尘盖(2)内壁上设有装有水的循环箱(6),所述排气管(4)插入循环箱(6)内并且位于水液面下,所述防尘盖(2)上设有水泵(7)和过滤箱(8),所述水泵(7)设有出水管(71)与进水管(72),所述水泵(7)的出水管(71)与循环箱(6)连通,所述水泵(7)的进水管(72)与过滤箱(8)连通,所述过滤箱(8)可拆卸连接有过滤件(82),所述循环箱(6)设有与过滤箱(8)连通的排水口(81),所述排水口(81)的高度高于排气管(4)底部的高度,所述防尘盖(2)上设有喷水装置(9)和出风口(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冷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过滤件(82)包括海绵层(8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冷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过滤箱(8)上设有限位件(83),所述限位件(83)包括与过滤箱(8)内壁固定连接的限位环(831),所述海绵层(821)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利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强安线缆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