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半挂车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半挂车边梁及半挂车。半挂车边梁包括沿纵向延伸的本体部以及与本体部一体成型的承托部,承托部突出于本体部的侧壁面,本体部的侧壁面与承托部的上表面正交;半挂车边梁还包括多个沿纵向间隔设置的围挡部,多个围挡部固定连接于本体部的侧壁面,且多个围挡部与本体部的侧壁面之间形成多个竖向设置的通道。相比现有技术,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半挂车边梁是通过将多个围挡部设于本体部的一侧以形成多个通道,无需破坏边梁的本体部和承托部的整体结构,从而保证了本体部和承托部的抗弯强度。同时,由于本体部无需加工割豁,大幅降低了边梁的加工难度。
A semi-trailer side beam and semi-trai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挂车边梁及半挂车
本技术总体来说涉及半挂车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半挂车边梁和包括该边梁的半挂车。
技术介绍
国内物流行业发展迅速,栏板、仓栏运输半挂车是主要的运输工具之一。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方便装卸货物半挂车需要经常将立柱从边梁上拆装,而相关技术中常用的立柱与边梁的固定方式是插桩式,如图1所示,然而,该方案中需要在边梁的上平面设计多处割豁100,如此则降低了边梁的整体抗弯能力,抗弯强度降低后的边梁在生产线运输中易变形,并且多处割豁100导致边梁生产难度大。在所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技术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相关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半挂车边梁,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边梁抗弯能力弱以及生产难度大的问题。本技术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相关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边梁的半挂车。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半挂车边梁,包括沿纵向延伸的本体部以及与所述本体部一体成型的承托部,所述承托部突出于所述本体部的侧壁面,所述本体部的所述侧壁面与所述承托部的上表面正交;所述半挂车边梁还包括多个沿纵向间隔设置的围挡部,多个所述围挡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本体部的所述侧壁面,且多个所述围挡部与所述本体部的所述侧壁面之间形成多个竖向设置的通道。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多个所述围挡部的底端连接于所述承托部的所述上表面,以形成多个仅有一端开口的所述通道。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每个所述围挡部还设有至少一个贯穿的螺纹孔;所述半挂车边梁还包括与所述螺纹孔配合的至少一个螺栓,所述螺栓能够穿过所述螺纹孔伸入所述通道。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每个所述围挡部包括两个所述螺纹孔。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所述本体部包括侧板,所述侧板的一侧形成所述侧壁面;所述承托部包括承托板、立板以及弯折板,所述承托板由所述侧板的底部横向向外一体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立板由所述承托板向下一体弯折延伸形成,所述弯折板由所述立板横向向内一体弯折延伸形成。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所述侧板平行于所述立板。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所述围挡部包括U型板,所述U型板以其开口朝向所述本体部的形式固定连接于所述本体部的所述侧壁面。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多个所述围挡部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于所述本体部。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所述承托部沿纵向的长度与所述本体部的长度相等。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半挂车,包括多根立柱和两根沿纵向对称设置的边梁,所述边梁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半挂车边梁,所述立柱能够沿竖向插入所述半挂车边梁的所述通道,所述半挂车边梁的所述承托部的上表面抵顶于所述立柱的底端。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半挂车边梁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技术实施例的半挂车边梁,包括本体部、承托部以及多个围挡部,通过将多个围挡部设置在本体部的一侧,以形成多个能够供立柱插入的通道,再通过承托部抵接立柱的底端,从而实现了立柱拆装便利性。相比现有技术,由于本技术的半挂车边梁是通过将多个围挡部设于本体部的一侧以形成多个通道,无需破坏边梁的本体部和承托部的整体结构,从而保证了本体部和承托部的抗弯强度。同时,由于本体部无需加工割豁,大幅降低了边梁的加工难度。附图说明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图1是现有技术的边梁的俯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边梁和立柱的局部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本体部和承托部的横截面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半挂车的侧视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边梁110、本体部111、侧壁面120、承托部121、承托板122、立板123、弯折板130、围挡部131、螺纹孔140、通道150、螺栓20、立柱30、厢板100、割豁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技术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用语“一个”、“一”、“该”和“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在本申请文件中,所述的“纵向”是指沿半挂车的长度方向;所述的“横向”是指沿半挂车的宽度方向;所述的“向内”、“向外”是相对半挂车的内外而言;所述的“竖向”是指半挂车处于静止或行进状态时的竖向。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半挂车边梁,包括沿纵向延伸的本体部以及与本体部一体成型的承托部,承托部突出于本体部的侧壁面,本体部的侧壁面与承托部的上表面正交;半挂车边梁还包括多个沿纵向间隔设置的围挡部,多个围挡部固定连接于本体部的侧壁面,且多个围挡部与本体部的侧壁面之间形成多个竖向设置的通道。本技术实施例的半挂车边梁,包括本体部、承托部以及多个围挡部,通过将多个围挡部设置在本体部的一侧,以形成多个能够供立柱插入的通道,再通过承托部抵接立柱的底端,从而实现了立柱拆装便利性。相比现有技术,由于本技术的半挂车边梁是通过将多个围挡部设于本体部的一侧以形成多个通道,无需破坏边梁的本体部和承托部的整体结构,从而保证了本体部和承托部的抗弯强度。同时,由于本体部无需加工割豁,大幅降低了边梁的加工难度。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边梁和立柱的局部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本体部和承托部的截面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半挂车的侧视图。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半挂车边梁,包括本体部110、承托部120以及多个围挡部130。本体部110沿纵向延伸,即沿半挂车的长度方向延伸。在一实施方式中,本体部110可以呈板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挂车边梁,包括沿纵向延伸的本体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本体部一体成型的承托部,所述承托部突出于所述本体部的侧壁面,所述本体部的所述侧壁面与所述承托部的上表面正交;/n所述半挂车边梁还包括多个沿纵向间隔设置的围挡部,多个所述围挡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本体部的所述侧壁面,且多个所述围挡部与所述本体部的所述侧壁面之间形成多个竖向设置的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挂车边梁,包括沿纵向延伸的本体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本体部一体成型的承托部,所述承托部突出于所述本体部的侧壁面,所述本体部的所述侧壁面与所述承托部的上表面正交;
所述半挂车边梁还包括多个沿纵向间隔设置的围挡部,多个所述围挡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本体部的所述侧壁面,且多个所述围挡部与所述本体部的所述侧壁面之间形成多个竖向设置的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挂车边梁,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围挡部的底端连接于所述承托部的所述上表面,以形成多个仅有一端开口的所述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挂车边梁,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围挡部还设有至少一个贯穿的螺纹孔;所述半挂车边梁还包括与所述螺纹孔配合的至少一个螺栓,所述螺栓能够穿过所述螺纹孔伸入所述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挂车边梁,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围挡部包括两个所述螺纹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挂车边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包括侧板,所述侧板的一侧形成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曙光,张照阳,潘凯,蒋得洋,杨正伟,
申请(专利权)人:驻马店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中集车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