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机构及使用该折叠机构的座椅,折叠机构用于童车上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的折叠,折叠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上的外转接部、设置在第二连接部上的内转接部及位于所述内转接部内的限位销,外转接部包括位于内转接部两侧的第一外转接部和第二外转接部,外转接部和内转接部通过转轴连接,内转接部内设有容纳限位销的内限位腔,限位销可在所述内限位腔内左右滑动,使用时,限位销一端由内转接部伸出;第二外转接部上设有容纳所述限位销伸出端的外限位腔,第二外转接部上设有推动所述限位销回缩进内限位腔内的推进机构,推进机构与所述限位销相抵接或者相间隔,所述内限位腔内设有复位所述限位销的复位弹性件。
A folding mechanism and a seat using the folding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机构及使用该折叠机构的座椅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机构及使用该折叠机构的座椅,属于童车领域。
技术介绍
座椅是儿童出行的常用物品,座椅可安装在成人电动车上也可设置在童车支架上,为了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减小体积,一般座椅都做成可折叠式,现有的折叠机构折叠时都是向外拉限位销,不方便用力,且结构复杂,不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机构及使用该折叠机构的座椅,该折叠机构结构简单,且可采用向内推的方式实现折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折叠机构,其用于童车上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的折叠,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上的外转接部、设置在第二连接部上的内转接部及位于所述内转接部内的限位销,所述外转接部包括位于所述内转接部两侧的第一外转接部和第二外转接部,所述外转接部和所述内转接部通过转轴连接,所述内转接部内设有容纳所述限位销的内限位腔,所述限位销可在所述内限位腔内左右滑动,使用时,所述限位销一端由所述内转接部伸出;所述第二外转接部上设有容纳所述限位销伸出端的外限位腔,所述第二外转接部上设有推动所述限位销回缩进内限位腔内的推进机构,所述推进机构与所述限位销相抵接或者相间隔,所述内限位腔内设有复位所述限位销的复位弹性件;此种设置使用时只需要向内推限位销,使限位销伸出端脱离外转接部,外转接部与内转接部即可实现相对转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销为条形杆状,所述限位腔为与所述限位销配合的条形孔;所述内限位腔为长条形盲孔,所述复位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限位销尾部,所述限位销尾部设有容纳所述弹簧一端的弹簧槽;所述限位销包括直径不同的两段,后段的直径大于前段的直径,两段连接处形成第一限位台阶;所述内限位腔包括与限位销相配合的直径不同的两段孔,后段孔的直径大于前段孔的直径,两段孔的连接处形成第二限位台阶;盲孔的设置便于调整盲孔的长度和限位销的长度,使弹簧压缩到最短位置时,限位销的伸出端刚好和内转接部的侧壁平齐,避免推进机构陷入内限位腔内,影响内转接部和外转接部之间相对转动;第一限位台阶和第二限位台阶的设置避免限位销在复位过程中脱离内转接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转接部包括第一内转接部和固定在第一内转接部一侧的第二内转接部,所述内限位腔贯穿所述第一内转接部,所述第二内转接部遮挡所述内限位腔底部使内限位腔成为盲孔;此种设置方便安装限位销。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转接部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内转接部另一侧的第三内转接部,所述内限位腔贯穿所述第三内转接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进机构包括推进杆和复位所述推进杆的推进复位弹簧,所述推进杆可在所述外转接部内滑动;折叠时,所述推进杆的端部抵靠在所述限位销的伸出端来推动所述限位销回缩至内转接部内;此种设置可按压推进杆,推进杆推动限位销回缩到内转接部内,使内转接部和外转接部之间可以相对转动,此种方式简单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进杆包括小圆柱段、大圆柱段和位于小圆柱段、大圆柱段之间的阻挡块,所述阻挡块突出于小圆柱段和大圆柱段,所述小圆柱段位于内侧,所述大圆柱段位于外侧,朝向所述小圆柱段的阻挡块侧壁形成第一阻挡台阶;所述第二外转接部的外侧面上设有与所述推进杆相滑动配合的阻挡槽,阻挡槽的外端面设有让大圆柱段伸出的大圆柱孔,所述小圆柱段上套设有推进复位弹簧,阻挡槽的另一端安装有安装块,安装块上设有让小圆柱段伸出的小圆柱孔,推进杆被限制在阻挡槽中滑动;此种设置方式实现推进杆在外转接部内滑动时避免推进杆过压限位销,同时也避免推进杆向外脱离外转接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大圆柱段的伸出端上固定有按钮帽,阻挡槽的外围套有导向所述按钮帽的同心导向槽,导向槽固定在第二外转接部的外侧面上,按钮帽能在导向槽中滑动;此种设置方便按压推进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外转接部包括第一外转接部本体和固定在所述第一外转接部本体外侧的第一外转接盖,所述第二外转接部包括第二外转接部本体和固定在所述第二外转接部本体外侧的第二外转接盖,所述推进机构设置所述第二外转接盖上,所述外限位腔设置在所述第二外转接部本体上,第一外转接部和第二外转接部固定在支撑座上,内转接部固定在座椅安装部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转接部上设有滑杆,所述第一外转接部本体和第二外转接部本体上设有供所述滑杆滑动的滑槽,所述滑槽为以转轴为中心的圆弧形滑槽;滑槽和滑杆的设置对座椅折叠进行进一步限位,避免座椅转到需要位置后再进一步转动。一种可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为用于支撑座椅的支撑座,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座椅安装部,所述座椅安装在所述座椅安装部上,座椅安装部和支撑座之间设置有上述折叠机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折叠机构、座椅安装部、支撑座的拆解图;图2为本技术中内转接部和座椅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中内转接部和座椅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本技术中外转接部和支撑座的拆解图;图5为本技术中外转接部和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外转接部、支撑座、转轴和滑杆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推杆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第二外转接盖的拆解图一;图9为本技术中第二外转接盖的拆解图二。图中:1、内转接部;11、第一内转接部;12、第二内转接部;13、第三内转接部;14、内限位腔;15、座椅安装部;16、轴孔;17、滑杆孔;2、外转接部;21、第一外转接部;22、第二外转接部;211、第一外转接部本体;212、第一外转接盖;221、第二外转接部本体;222、第二外转接盖;2221、阻挡槽;2222、大圆柱孔;2223、导向槽;23、滑槽;24、支撑座;25、外限位腔;3、转轴;4、限位销;6、推进机构;61、推进杆;611、小圆柱段;612、阻挡块;613、大圆柱段;7、按钮帽;8、滑杆;9、安装块;91、小圆柱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至9对本技术一种折叠机构及使用该折叠机构的座椅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3所示,一种折叠机构,包括外转接部2、内转接部1及位于所述内转接部内的限位销4,所述外转接部2包括位于所述内转接部1两侧的第一外转接部21和第二外转接部22,所述外转接部2和所述内转接部1通过转轴3连接,所述内转接部1内设有容纳所述限位销4的内限位腔14,所述限位销4可在所述内限位腔14内左右滑动,使用时,所述限位销4一端由内转接部1内伸出;所述第二外转接部22上设有容纳所述限位销4伸出端的外限位腔25,所述第二外转接部22上设有推动所述限位销4回缩进内限位腔14内的推进机构6,所述推进机构6与所述限位销4不连接,所述内限位腔14内设有复位所述限位销4的复位弹性件,该复位弹性件为弹簧。如图1所示,上述限位销4包括直径不同的两段圆柱,后段圆柱的外径大于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机构,其用于童车上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的折叠,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上的外转接部、设置在第二连接部上的内转接部及位于所述内转接部内的限位销,所述外转接部包括位于所述内转接部两侧的第一外转接部和第二外转接部,所述外转接部和所述内转接部通过转轴连接,所述内转接部内设有容纳所述限位销的内限位腔,所述限位销可在所述内限位腔内左右滑动,使用时,所述限位销一端由所述内转接部伸出;所述第二外转接部上设有容纳所述限位销伸出端的外限位腔,所述第二外转接部上设有推动所述限位销回缩进内限位腔内的推进机构,所述推进机构与所述限位销相抵接或者相间隔,所述内限位腔内设有复位所述限位销的复位弹性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机构,其用于童车上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的折叠,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上的外转接部、设置在第二连接部上的内转接部及位于所述内转接部内的限位销,所述外转接部包括位于所述内转接部两侧的第一外转接部和第二外转接部,所述外转接部和所述内转接部通过转轴连接,所述内转接部内设有容纳所述限位销的内限位腔,所述限位销可在所述内限位腔内左右滑动,使用时,所述限位销一端由所述内转接部伸出;所述第二外转接部上设有容纳所述限位销伸出端的外限位腔,所述第二外转接部上设有推动所述限位销回缩进内限位腔内的推进机构,所述推进机构与所述限位销相抵接或者相间隔,所述内限位腔内设有复位所述限位销的复位弹性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销为条形杆状,所述限位腔为与所述限位销配合的条形孔;所述内限位腔为长条形盲孔,所述复位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限位销尾部,所述限位销尾部设有容纳所述弹簧一端的弹簧槽;所述限位销包括直径不同的两段,后段的直径大于前段的直径,两段连接处形成第一限位台阶;所述内限位腔包括与限位销相配合的直径不同的两段孔,后段孔的直径大于前段孔的直径,两段孔的连接处形成第二限位台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接部包括第一内转接部和固定在第一内转接部一侧的第二内转接部,所述内限位腔贯穿所述第一内转接部,所述第二内转接部遮挡所述内限位腔底部使内限位腔成为盲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接部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内转接部另一侧的第三内转接部,所述内限位腔贯穿所述第三内转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机构包括推进杆和复位所述推进杆的推进复位弹簧,所述推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仁东,
申请(专利权)人:永康市东玮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