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卡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5763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座椅卡箍,用于固定儿童车座椅,其包括第一卡箍件和第二卡箍件,所述第一卡箍件和所述第二卡箍件一端铰接,另一端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一卡箍件和第二卡箍件上分别设有开口朝内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内分别设有第一软压块和第二软压块,所述第一软压块向内突出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软压块向内突出于所述第二凹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座椅卡箍
本技术涉及一种座椅卡箍,属于儿童车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市场需求,儿童车与其座椅的固定方式越来越多,但其均结构复杂,不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座椅卡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座椅卡箍,用于固定儿童车座椅,其包括第一卡箍件和第二卡箍件,所述第一卡箍件和所述第二卡箍件一端铰接,另一端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一卡箍件和第二卡箍件上分别设有开口朝内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内分别设有第一软压块和第二软压块,所述第一软压块向内突出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软压块向内突出于所述第二凹槽;此种设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当卡箍箍在儿童车上的纵向杆上时,压块被紧压在纵向杆上,以增加卡箍与纵向杆的摩擦力,使卡箍卡设的更紧,同时,软压块的设置也可以使卡箍卡在非圆的纵向杆上,且因为软压块是软质材料,同时具有减震效果,可以减缓座椅震动;且此种固定方式方便座椅旋转及拆卸,更可以实现座椅以任何角度固定在儿童车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卡箍件和第二卡箍件的内侧面所在的曲面为半圆柱曲面,且半径相同;所述第一软压块和第二软压块的内侧面所在的曲面为圆弧面,且该圆弧面与第一卡箍件和第二卡箍件的内侧面同轴线;此种设置可确保软压块直接接触儿童车的纵向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软压块上设有开口朝内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内设有若干横向加强板和纵向加强板;此种设置可减少软压块的重量,同时减少软压块产生裂纹的概率。r>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向加强板和所述纵向加强板的内侧壁与第一软压块的内表面平齐;此种设置,当卡箍卡设在儿童车纵向杆上时,确保软压块内表面和加强板内侧壁均与儿童车纵向杆接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软压块呈圆弧形弯曲块状,其弯曲度与所述第一卡箍件内表面的弯曲度相同,所述第一软压块包括左侧壁、右侧壁、上侧壁和下侧壁,上述左侧壁和右侧壁平行且形状相同,上侧壁和下侧壁相平行且形状相同,且其内侧面和外侧面为同心圆弧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软压块与所述第一软压块形状相同;此种设置使第一卡箍件和第二卡箍件的受力均衡。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软压块的上侧壁由第一凹槽内伸出,其伸出长度不大于20mm;避免伸出长度过长,软压块容易被撕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卡箍件与滑板车座椅一体成型。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第一软压块和第二软压块为橡胶或硅胶。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紧固件为偏心凸轮锁,所述偏心凸轮锁包括锁杆和铰接在锁杆一端的偏心凸轮,所述锁杆的另一端能旋接螺母,所述第一卡箍件和第二卡箍件的另一端设有供所述锁杆穿过的通孔;偏心凸轮锁的设置更方便锁紧和松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座椅卡箍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座椅卡箍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中第一软压块的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本技术中第一软压块的结构示意图二;图6为图1取下软压块后的座椅卡箍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卡箍件;11、第一凹槽;2、第二卡箍件;21、第二凹槽;3、偏心凸轮锁;31、锁杆;32、偏心凸轮;33、螺母;4、第一软压块;41、左侧壁;42、右侧壁;43、上侧壁;45、横向加强板;46、纵向加强板;5、第二软压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至6对本技术一种座椅卡箍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参考说明书附图1、2、3和6,一种座椅卡箍,其用于固定儿童车座椅,包括第一卡箍件1和第二卡箍件2,所述第一卡箍件1和所述第二卡箍件2一端铰接,另一端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一卡箍件1和第二卡箍件2上分别设有开口朝内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此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为包含上侧壁、下侧壁、左侧壁、右侧壁和底壁的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内分别设有第一软压块4和第二软压块5,第一软压块和第二软压块分别陷入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且被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从上、下、左、右和外侧包围,所述第一软压块4和所述第二软压块5的向内内别突出于所述第一卡箍件1和所述第二卡箍件2的内侧面;此处的内侧面指卡箍卡合时朝向儿童车纵向杆的一面。上述第一卡箍件1和第二卡箍件2的横截面的内侧面所在的曲面为半圆柱曲面,且半径相同;所述第一软压块4和第二软压块5的内侧面所在的曲面为圆弧面,且该圆弧面与第一卡箍件和第二卡箍件的内侧面同轴线。参考说明书附图4和5,所述第一软压块4上设有开口朝内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内设有若干横向加强板45和纵向加强板46;所述横向加强板45和所述纵向加强板46的内侧面与第一软压块4的内表面平齐。所述第一软压块4呈圆弧形弯曲块状,其弯曲度与所述第一卡箍件1内表面的弯曲度相同,第一软压块4包括左侧壁41、右侧壁42、上侧壁43和下侧壁,上述左侧壁41和右侧壁42平行且形状相同,上侧壁43和下侧壁相平行且形状相同,且其内侧面和外侧面为同心圆弧面;此处软压块的方位以说明书附图4和5的图示方位中,以观看者的视角,常规意义上的上下左右。上述第二软压块5与所述第一软压块4形状相同。参考说明书附图1,所述第一软压块4露出的内表面积大于第一卡箍件1露出的内表面积。参考说明书附图2和3,所述第一软压块4的上侧壁43由第一凹槽内伸出,其伸出长度不大于20mm。所述第二卡箍件2与滑板车座椅一体成型。优选,上述第一软压块4和第二软压块5为橡胶或硅胶;上述横向加强板45、纵向加强板46的材质与第一软压块4、第二软压块5的材质相同;且第一软压块4与其上的横向加强板45、纵向加强板46一体成型,第二软压块5与其上的横向加强板45、纵向加强板46一体成型。参考说明书附图2和3,所述紧固件为偏心凸轮锁3,所述偏心凸轮锁3包括锁杆31和铰接在锁杆31一端的偏心凸轮32,所述锁杆31的另一端能旋接螺母33,所述第一卡箍件1和第二卡箍件2的另一端设有供所述锁杆31穿过的通孔。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座椅卡箍,其用于固定儿童车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卡箍件和第二卡箍件,所述第一卡箍件和所述第二卡箍件一端铰接,另一端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一卡箍件和第二卡箍件上分别设有开口朝内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内分别设有第一软压块和第二软压块,所述第一软压块向内突出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软压块向内突出于所述第二凹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卡箍,其用于固定儿童车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卡箍件和第二卡箍件,所述第一卡箍件和所述第二卡箍件一端铰接,另一端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一卡箍件和第二卡箍件上分别设有开口朝内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内分别设有第一软压块和第二软压块,所述第一软压块向内突出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软压块向内突出于所述第二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箍件和第二卡箍件的内侧面所在的曲面为半圆柱曲面,且半径相同;所述第一软压块和第二软压块的内侧面所在的曲面为圆弧面,且该圆弧面与第一卡箍件和第二卡箍件的内侧面同轴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压块上设有开口朝内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内设有若干横向加强板和纵向加强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加强板和所述纵向加强板的内侧壁与第一软压块的内表面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卡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仁东
申请(专利权)人:永康市东玮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