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一种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其包括第一支管及第二支管,第一支管连接第一支架,第二支管的一端滑动连接第一支管,第二支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支架;第三支架,其连接第二支管;第四支架,其包括座体及第三支管,座体连接第二支管,第三支管连接座体,第三支管通过第一转动片连接第二支管;第三支管具有第一凸壁,第一凸壁抵接第一转动片;当折叠时,第二支管相对第一支管滑动,且第二支管带动第一支架、第三支架、座体及第一转动片朝靠近第一支管的方向折叠,第三支管上的第一凸壁与第一转动片的抵接区域逐渐减少,使得第三支管朝靠近座体方向折叠;该折叠机构结构简单,整个折叠车折叠后占用体积小,便于存放和携带。
Folding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机构
本技术涉及婴儿车
,具体地,涉及一种折叠机构。
技术介绍
日常生活中,为了缓解工作压力以及促进亲人的感情,整个家庭外出游玩是不错的选择,若是家庭里有婴儿,为了防止游玩过程中过于劳累,都会带上婴儿车,便于将婴儿放于车内,但是现有的婴儿车结构复杂,折叠后整体结构比较大,不仅占用空间,还不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叠机构。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其包括第一支管及第二支管,第一支管连接第一支架,第二支管的一端滑动连接第一支管,第二支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支架;第三支架,其连接第二支管;第四支架,其包括座体及第三支管,座体连接第二支管,第三支管连接座体,第三支管通过第一转动片连接第二支管;第三支管具有第一凸壁,第一凸壁抵接第一转动片;其中,折叠机构进行折叠时,第二支管在第一支管滑动并逐渐靠近第一支管,同时,第二支管带动第一支架、第三支架、座体及第一转动片朝靠近第一支管的方向折叠,第一凸壁与第一转动片的抵接区域逐渐减少,实现第三支管朝靠近座体方向折叠。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二支管呈7字型。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二支管具有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第三连接孔、第四连接孔及第五连接孔,第一连接孔连接第一支管,第二连接孔连接第三支架,第三连接孔连接第一转动片,第四连接孔连接座体,第五连接孔连接第一支架。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支管包括第一管体及第一滑块,第一滑块设置于第一管体内,第一连接孔与第一滑块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支架通过关节筒连接第二支管。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关节筒包括固定关节及转动关节,固定关节连接第一支管,转动关节连接第一支架。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餐架,餐架连接座体。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餐架包括支撑管、转动解锁块及弹性件,支撑管连接座体,转动解锁块设置于支撑管,弹性件设置于支撑管与转动解锁块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三支架包括第四支管及管套,管套套设于第四支管。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三支架还包括第二滑块,第二滑块设置于第四支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进行折叠时,第二支管相对第一支管滑动,且第二支管带动第一支架、第三支架、座体及第一转动片朝靠近第一支管的方向折叠,第三支管上的第一凸壁与第一转动片的抵接区域逐渐减少,使得第三支管朝靠近座体方向折叠;该折叠机构结构简单,整个折叠车折叠后占用体积小,便于存放和携带。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实施例中折叠机构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图3为实施例中的第二支管的立体结构图;图4为实施例中第一支管的立体结构图;图5为实施例中第三支架的立体结构图;图6为实施例中第二滑块的立体结构图;图7为实施例中管套的立体结构图;图8为实施例中连接限位件的立体结构图;图9为实施例中餐架的立体结构图;图10为支撑管的立体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21-第一支管;211-第一管体;2111-第一凹槽;212-第一滑块;22-第二支管;221-第一连接孔;222-第二连接孔;223-第三连接孔;224-第四连接孔;225-第五连接孔;3-第三支架;31-第四支管;311-第二凹槽;32-管套;321-限位槽;322-限位孔;33-第二滑块;331-卡槽;3311-第一槽壁;3312-第二槽壁;332-卡扣;333-滚珠;4-第四支架;41-座体;42-第三支管;421-第一凸壁;5-第一转动片;6-关节筒;61-固定关节;62-转动关节;7-连接限位件;71-第二凸壁;72-第三凸壁;8-餐架;81-支撑管;811-缺口;812-容纳槽;82-转动解锁块;821-按钮;822-凸块;823-放置槽;83-弹性件;9-第二转动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及图2所示,图1为实施例中折叠机构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本技术的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支架1、两个第二支架2、第三支架3及第四支架4,每一个第二支架2连接第一支架1、第三支架3及第四支架4;每一个第二支架2包括第一支管21及第二支管22,第一支管21连接第一支架1,第二支管22连接第一支架1、第二支管22、第三支架3及第四支架4;第四支架4包括座体41及第三支管42,座体41连接第二支管22,第三支管42连接座体41,同时,第三支管42还通过第一转动片5连接第二支管22;第三支管42具有第一凸壁421,第一凸壁421抵接第一转动片5,具体的,第一凸壁421的形状与第一转动片5的形状相匹配。当折叠机构折叠时,第二支管22受力,且其一端在第一支管21上滑动,同时,第二支管22带动第一支架1、第三支架3、座体41及第一转动片5朝靠近第一支管21的方向折叠,其中,第一凸壁421与第一转动片5的抵接区域逐渐减少,实现第三支管42向靠近座体41方向折叠。如图3-图4所示,图3为实施例中的第二支管2222的立体结构图;图4为实施例中第一支管2121的立体结构图。优选地,第二支管22呈7字型,具体应用时,第二支管22包括第一连接孔221、第二连接孔222、第三连接孔223、第四连接孔224及第五连接孔225,第一连接孔221、第二连接孔222、第三连接孔223、第四连接孔224及第五连接孔225沿着第二支管22依序排列,第一连接孔221连接第一支管21,第二连接孔222连接第三支架3,第三连接孔223连接第一转动片5,第四连接孔224连接座体41,第五连接孔225连接第一支架1。第一支管21包括第一管体211及第一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支架(1);/n第二支架(2),其包括第一支管(21)及第二支管(22),所述第一支管(21)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所述第二支管(22)的一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管(21),所述第二支管(2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n第三支架(3),其连接所述第二支管(22);/n第四支架(4),其包括座体(41)及第三支管(42),所述座体(41)连接所述第二支管(22),所述第三支管(42)连接所述座体(41),所述第三支管(42)通过第一转动片(5)连接所述第二支管(22);/n所述第三支管(42)具有第一凸壁(421),所述第一凸壁(421)抵接所述第一转动片(5);/n其中,折叠机构进行折叠时,所述第二支管(22)在所述第一支管(21)滑动并逐渐靠近所述第一支管(21),同时,所述第二支管(22)带动所述第一支架(1)、所述第三支架(3)、所述座体(41)及所述第一转动片(5)朝靠近所述第一支管(21)的方向折叠,所述第一凸壁(421)与所述第一转动片(5)的抵接区域逐渐减少,实现所述第三支管(42)朝靠近所述座体(41)方向折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架(1);
第二支架(2),其包括第一支管(21)及第二支管(22),所述第一支管(21)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所述第二支管(22)的一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管(21),所述第二支管(2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
第三支架(3),其连接所述第二支管(22);
第四支架(4),其包括座体(41)及第三支管(42),所述座体(41)连接所述第二支管(22),所述第三支管(42)连接所述座体(41),所述第三支管(42)通过第一转动片(5)连接所述第二支管(22);
所述第三支管(42)具有第一凸壁(421),所述第一凸壁(421)抵接所述第一转动片(5);
其中,折叠机构进行折叠时,所述第二支管(22)在所述第一支管(21)滑动并逐渐靠近所述第一支管(21),同时,所述第二支管(22)带动所述第一支架(1)、所述第三支架(3)、所述座体(41)及所述第一转动片(5)朝靠近所述第一支管(21)的方向折叠,所述第一凸壁(421)与所述第一转动片(5)的抵接区域逐渐减少,实现所述第三支管(42)朝靠近所述座体(41)方向折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管(22)呈7字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管(22)具有第一连接孔(221)、第二连接孔(222)、第三连接孔(223)、第四连接孔(224)及第五连接孔(225),所述第一连接孔(221)连接所述第一支管(21),所述第二连接孔(222)连接所述第三支架(3),所述第三连接孔(223)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鹏耀,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联杨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