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轨道交通不同车型的移动式车体支撑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75769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轨道交通不同车型的移动式车体支撑体,其中:包括车体框架、支撑座、升降装置、移动装置;支撑座包括支撑柱和支撑底板,支撑柱固定在支撑底板上表面,支撑底板位于车体框架的下方,支撑柱从车体框架中间穿过并向上突出设置,支撑柱的顶端设置与轨道交通车辆车体架车位相互匹配的定位装置;车体框架上固定设有数个升降装置,升降装置穿过车体框架的主体结构并向下延伸连接支撑座的支撑底板,并分布在支撑柱的四周,用于在支撑底板支撑于地面的工作状态位和支撑底板悬空于地面的移动行走状态位之间升降支撑座。提出了一种可通用的列车车体支撑设备,对不同车体都可进行移动式支撑,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造价低。

A mobile body support suitable for different types of rail trans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轨道交通不同车型的移动式车体支撑体
本技术属于列车检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对高铁、地铁、市域、磁浮等不同类型的轨道交通车辆车体进行支撑的移动式车体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对列车的检修工作也将逐步增多,对检修工艺设备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在大架修或高级修过程中,需将列车解编解体,车辆解体后需要借助支撑设备,将车体临时支撑,以便进入后续检修工作。在传统的轮轨轨道交通领域,车辆解体时,将车体与转向架分离,然后主要借助工艺转向架将车体支撑。但是工艺转向架成本较高,而且只能对相对应的车辆车体进行支撑,不同的车型需要配备不同的工艺转向架,不能对不同车型的车体进行支撑,通用性差、经济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至少一种,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可通用的列车车体支撑设备,对不同车体都可进行移动式支撑,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造价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轨道交通不同车型的移动式车体支撑体,其中:包括车体框架、支撑座、升降装置、移动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轨道交通不同车型的移动式车体支撑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框架(1)、支撑座(2)、升降装置(3)、移动装置(4);/n所述支撑座(2)包括支撑柱(21)和支撑底板(22),所述支撑柱(21)固定在所述支撑底板(22)上表面,所述支撑底板(22)位于所述车体框架(1)的下方,所述支撑柱(21)从所述车体框架(1)中间穿过并向上突出设置,所述支撑柱(21)的顶端设置与轨道交通车辆车体架车位相互匹配的定位装置;/n所述车体框架(1)上固定设有数个所述升降装置(3),所述升降装置(3)穿过所述车体框架(1)的主体结构并向下延伸连接所述支撑座(2)的所述支撑底板(22),并分布在所述支撑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轨道交通不同车型的移动式车体支撑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框架(1)、支撑座(2)、升降装置(3)、移动装置(4);
所述支撑座(2)包括支撑柱(21)和支撑底板(22),所述支撑柱(21)固定在所述支撑底板(22)上表面,所述支撑底板(22)位于所述车体框架(1)的下方,所述支撑柱(21)从所述车体框架(1)中间穿过并向上突出设置,所述支撑柱(21)的顶端设置与轨道交通车辆车体架车位相互匹配的定位装置;
所述车体框架(1)上固定设有数个所述升降装置(3),所述升降装置(3)穿过所述车体框架(1)的主体结构并向下延伸连接所述支撑座(2)的所述支撑底板(22),并分布在所述支撑柱(21)的四周,用于在所述支撑底板(22)支撑于地面的工作状态位和所述支撑底板(22)悬空于地面的移动行走状态位之间升降所述支撑座(2);
所述车体框架(1)下方还固定设置有所述移动装置(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轨道交通不同车型的移动式车体支撑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座(2)还包括支撑垫块(23),采用软性材料,设置在所述支撑柱(21)的顶端,所述定位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垫块(23)的上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轨道交通不同车型的移动式车体支撑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垫块(23)上的定位装置为长条形定位块,其用于与轨道交通车辆车体架车位上的定位槽相互配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轨道交通不同车型的移动式车体支撑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装置(3)为被动型升降装置;
所述移动式车体支撑体支撑车体时,所述被动型升降装置允许车体将所述支撑座(2)的所述支撑底板(22)下降至所述支撑于地面的工作状态位从而获得支撑;
所述移动式车体支撑体不支撑车体时,所述被动型升降装置将所述支撑座(2)的所述支撑底板(22)从地面抬升至所述悬空于地面的移动行走状态位从而可自由行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轨道交通不同车型的移动式车体支撑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动型升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庭羽李经伟邱绍峰张浩李加祺林飞杨震刘高坤焦博黄世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